向家瓊
(巴東縣人民醫院兒科,湖北 恩施 444300)
兒科呼吸系統中一種常見的疾病就是反復呼吸道感染,該病癥嚴重影響花兒生長發育。因此,為了找到提高治療效果及預防并發癥的有效護理方案,本文將來自我院在2015年11月~2018年1月治療的14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分析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對其臨癥狀及并發癥預防的效果。
本文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在2015年11月~2018年1月治療的14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將140例患兒采用抽簽法分成實施整體護理模式的70例實驗組與接受常規護理模式的70例參照組,參照組患兒最大年齡及最小年齡分別為11歲與9個月,中位年齡為(4.3±1.5)歲;男性患兒40例,女性患兒30例;實驗組患兒最大年齡及最小年齡分別為10歲與9個月,中位年齡為(6.3±1.5)歲;男性患兒41例,女性患兒29例。實驗組與參照組患兒在一般基線資料數據對比中P>0.05,無臨床對比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均經常規護理干預,即飲食指導、健康宣教、對癥護理等常規干預。
實驗組患兒接受整體護理模式:
對患兒病程開展整體評估。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后需對其病情進行整體評估;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了解,以此針對患兒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
環境護理干預。為患兒提供舒適、良好的病房環境,將濕度控制在60%,溫度控制在23℃。
良好的護患溝通。護理人員需對患兒家屬發放宣傳冊,包括患兒入院需準備的物品、飲食問題、繳費流程、一般信息等內容,同時向患兒家屬講究疾病誘發因素、治療方法、護理方案及相關注意事項,以此緩解患兒家屬緊張的情緒;根據患兒家屬文化背景選擇合適護患溝通技巧,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延續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協助患兒家屬辦理出院手續,并定期對患兒開展電話隨訪,向患兒家屬講解日常護理方案。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臨床療效指標。
將14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指標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以%形式展開兩組患兒臨癥狀及并發癥指標情況,卡方檢驗,實驗組患兒與參照組患兒在臨床數據對比中P<0.05,即為兩組數據對比具備研究價值及意義。
經不同護理模式后,實驗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與參照組患兒臨床指標相比P<0.05,兩組數據具備統計學價值。

表1 將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例(%)}
經不同護理模式后,實驗組患兒臨床效果指標情況與參照組患兒臨床指標相比P<0.05,兩組數據具備統計學價值。

表2 將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例(%)}
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與患兒免疫功能有關,同時環境、喂食情況也會誘發患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嚴重時還會誘發患兒出現心肌炎、腎小球腎炎等病癥,若患兒未接受有效及時的護理及治療,則會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及身體健康。由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例如扁桃體充血、咳嗽、發熱等病,進而影響患兒治療效果。由此可見,在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預防并發癥及提高治療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整體護理干預可對患兒予以環境護理、延續護理、病情評估、護患溝通技巧等干預,進而全方位滿足患兒對護理服務的需求,預防患兒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治療療效[1-5]。基于此,在本文將來自我院在2015年11月~2018年1月治療的14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分析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對其臨癥狀及并發癥預防的效果,經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不同護理模式后,實驗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臨床效果指標情況與參照組患兒臨床指標相比P<0.05,兩組數據具備統計學價值。綜上所述,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可預防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促進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