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娟,徐海青*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放療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2)
眾所周知,腫瘤患者病情變化往往受到自身情緒的影響,如果患者情緒波動具有較大的范圍,則對治療病情具有較大的難度,如果不能對腫瘤患者及時加以治療,則對其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脅。有研究表明,該科室患者在治療期間采用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情況,從而促進患者病情得以早期康復[1]。為分析護患溝通在腫瘤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院展開研究,如下: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腫瘤科的患者49例,隨機分為實驗組25例與常規組24例。49例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診斷標準。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為(62.13±1.69)歲;常規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為(62.35±3.41)歲。兩組患者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以常規組為基點對患者采用護患溝通護理,具體如下:首先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要為其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確保溫度與濕度都較為適宜,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對其自身心理及生理狀態加以全面評估,積極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盡量滿足其各項合理需求,消除患者顧慮,顯著提高治療依從性[2]。臨床上腫瘤科室往往采用化療或放療方式,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強烈的疼痛感,并且具有較高的治療費用,患者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壓力,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心態較好的情況要合理開展健康宣教,主要包括所用藥物、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基本內容,告知患者謹遵醫囑服用藥物,同時嚴密監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加強病房巡邏的次數,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告知相關醫師加以處理。如果患者處于癌癥晚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讓患者及家屬能正確看待疾病與死亡,紓解患者不良情緒,囑咐相關家屬能多抽出時間加以陪伴,盡量滿足患者各項需求[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觀察對比
焦慮抑郁情況: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為參照對兩組患者加以測定,SAS與SDS評分越低護理越好。
護理滿意度:所有患者出院時填寫本院自制的健康問卷調查表,分為滿意、良好和不滿意三項,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越好[4]。
以SPSS23.0統計分析數據,護理滿意度以n(%)表示,卡方檢驗。焦慮抑郁情況用(±s)表示,t檢驗。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經護理后,SAS與SDS評分均比常規組低,P<0.05,如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PSQI評分 SCRQ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25 57.25±8.4338.56±7.4753.46±6.3938.24±4.76常規組 24 56.49±8.2848.36±7.8254.25±6.7346.69±4.42 t - 0.3182 4.4866 0.4214 6.4325 P - 0.7517 0.0000 0.6753 0.0000
經護理后,實驗組總滿意率比常規組高,P<0.05,如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n/(%)]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呈上升發展趨勢,相應的思想觀念也緊跟新時代步伐,因此對護理質量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腫瘤科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往往受到其自身情緒的影響,如果不能對該科室患者及時加以治療,則對其自身生命健康則造成直接威脅。大量研究數據表明,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采用護患溝通護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護患關系,顯著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其自身病情得以康復。患者入院后,相關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病情實際發展狀況,合理開展健康宣教,使其自身及家屬能對治療流程、注意事項或并發癥發生情況加以了解掌握,通過交流溝通等形式紓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幫助其自身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確保各項護理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促進患者病情得以早期康復,改善預后情況,從而有效改善其自身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采用護患溝通護理后,患者SAS與SDS評分均比常規組低,總滿意率比常規組高,(P<0.05)。由此可證:對腫瘤科患者采用護患溝通護理能有效改善護患關系,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紓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