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嫦
(南丹縣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 547200)
急性心梗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發病的比較快,而且致死率也比較高,還有就是發病機制為急性[1-2]。急性心梗更容易發生在老年患者中,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較低[3-4]。由于老年患者更容易焦慮、恐慌,所以老年患者在術后的康復也需要護理[5]。綜合護理就是為了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保證患者在術后能夠更快的恢復[6]。本文的研究就是對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診的10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選擇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診的10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患者和患者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為54例。其中觀察組54例,男23例,女31例,年齡45歲~73歲,平均年齡(56.27±10.64)歲。對照組54例,男22例,女32例,年齡45歲~73歲,平均年齡(55.97±10.1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一般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就是健康宣教。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措施:①對癥護理。對癥護理主要就是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主要觀測患者的心率變化,出現問題需要及時通知醫生。②基礎護理。患者患病初期應該在臥床休息2-3周,之后可以在床邊活動,但是不能讓患者用力。③心理干預。心理干預主要就是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避免由于情影響患者的病情的恢復,護理人員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引導患者的情緒,并且還應該采取措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很長時間處于不良情緒中。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該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療的措施等,通過成功案例的講解增加患者信心。護理人員還應該與患者家屬交流,降低家屬的緊張情緒,避免傳達給患者不良的暗示。④康復訓練。患者手術后最少需要臥床休息3天,之后可以下床活動,每天下床活動兩次,每次10分鐘即可。患者進行溶栓術后3-8天制定康復訓練計劃,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決定康復訓練的時長,剛開始進行鍛煉的3天內每天鍛煉兩次,每次時間在10-20分鐘之內。第四天后適當延長運動時間每天運動時間還是在10-20分鐘,每天可以運動三次。⑤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之前也需要對患者進行指導,保證患者飲食和康復訓練的進行,有效的處理不良反應。
對患者進行SAS和SDS評價,在護理前一天和患者出院之前采用焦慮質量表和抑郁質量表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價,護理人員發放和回收表格。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計量數據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價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54) 66.54±6.54 52.45±5.54 59.87±5.84 51.54±5.24觀察組(n=54) 66.75±6.78 47.58±4.57 59.68±6.01 42.15±4.17 t 1.254 4.278 1.547 4.874 P 0.264 0.038 0.213 0.027
急性心梗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疾病,患者會出現較多的不良情緒,患者的臨床癥狀也會加重,患者的心率失常,這對患者的病情的恢復會造成較多的影響,而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造成消極的影響[7-8]。所以對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降低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9]。綜合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還能讓患者了解基本的手術知識、治療方面的知識,還有就是通過手術可以改善患者的術后活動能力和生活自理的能力,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產生,如心絞痛、非致死性心梗等。綜合護理通過心理護理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的情緒。綜合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這種護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SAS和SDS評分[10]。
綜上,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適合在臨床工作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