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帆,賀寧寧
(西安高新醫院,陜西 西安 710075)
作為醫院中搶救危急重癥患者的一個重要場所,急診科具有搶救任務重、疾病類型多以及管理任務重等特點[1],故,急診科能夠直接反映出醫院人員素質、急診醫療水平以及護理工作的水平。此研究,筆者將著重分析優質護理干預在急診科中的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診的急診病患11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成A、B兩組(n=55)。A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為21-76歲,平均(49.5±3.7)歲。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齡為20-76歲,平均(49.8±3.9)歲。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比較兩組的年齡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急診治療期間都接受常規護理,內容有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囑用藥和并發癥處理等,A組加用優質護理干預措施,詳細如下:(1)護理前,護士要接受全面的培訓,包括應急能力、專業知識、心理素質和業務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以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增強應急能力以及自我調節情緒能力,讓護士能夠以一種良好的心態面對急診科繁重的護理工作。(2)及時對患者的情緒進行準確的評估,主動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利用溫和的語言安慰、關心患者,拉近護患間的關系,讓患者能夠充分信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施以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提高治療配合度。耐心傾聽患者心理的聲音,指導患者通過談話、聽音樂、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讓患者能夠以一種健康、正確的心態面對疾病。(3)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當中來,讓家屬多陪伴患者,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多關心患者,尊重患者的意愿,對患者進行貼心的照顧,讓患者能夠獲得精神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做好家屬的心理輔導工作,讓家屬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確保每一項醫療操作都能順利開展。(4)保持治療環境的清潔,按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光線適宜,合理調整溫濕度,加強消毒力度,避免院內感染。可在病房中擺放患者喜歡的鮮花和綠色盆栽,讓患者能夠盡量感覺到舒適。
記錄兩組中護理糾紛的發生情況,并經分析后作出比較。利用本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對急診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分為比較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其評分標準依次是90-100分、60-89分、0-59分。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t用于檢驗計量資料,即(±s),x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即[n(%)]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中1例發生護理糾紛,占總比例的1.82%;B組中8例發生護理糾紛,占總比例的14.55%。同B組進行比較,A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更低,組間差異顯著(x2=5.9296,P<0.05)。
表1顯示,A組的患者滿意度比B組高,P<0.05。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分析表 [n,(%)]
醫院急診科中接收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急癥,具有病情變化快等特點[2],若在急診治療期間不能對患者施以全面、有效的護理,將極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從而導致護理糾紛,影響醫院名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優質護理干預屬于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可在提升護士綜合素質的基礎之上,促進護患間和諧關系的建立,然患者能夠更加信賴護士,從而有助于確保臨床診療服務的順利開展。優質護理干預旨在對患者的感受、心理、生理以及認知等方面進行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適度,改善生活質量[3,4]。此研究中,A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比B組低,P<0.05;A組的患者滿意度比B組高,P<0.05。提示優質護理干預方案的應用可顯著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總之,急診科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法,效果明顯,不僅有助于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還能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臨床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