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超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部隊第九OO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冠心病多發于老年人群,且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病的發病原因較多,例如有不良情緒、不良生活習慣等,輕則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重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加之此病還具有難以完全治愈的特點,所以很容易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與經濟負擔,因此,臨床上在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之余,還會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通過恰當的護理措施,提升患者依存性以及增強患者治愈信心。本文選擇了在我院接受老年冠心病護理的89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探討了常規護理和無縫隙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老年冠心病護理的89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48例,實驗組449例。對照組:男性220例,女性228例,年齡65-83歲,平均年齡(71.4±2.1)歲;實驗組:男性223例,女性226例,年齡68-87歲,平均年齡(73.6±5.4)歲。兩組患者無精神疾病、無傳染疾病、無認知障礙,符合此病診斷標準,并且自愿參加此研究,在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具體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協助患者進行全面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評估患者病情,并制定用藥方案;進行心電監護以及吸氧處理;告知患者正確的飲食結構;進行用藥指導,包括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項等。
實驗組使用無縫隙護理。具體方法是:(1)建立護理小組:在護理人員中抽取服務意識強、專業素質高的人員組建無縫隙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全部接受崗前培訓,以確保成員專業技能達標,可以勝任護理工作所需,且需將小組成員的基本信息公示出來,并建立相應的反饋系統,以便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監督渠道;(2)無縫隙排班:確保值班表能夠給予患者24h無縫隙監測,假期提前做好輪換調整,全部護理人員進行統一調度,分配的依據便是年齡、工作經驗、業務水平以及專業素養;(3)實施基礎護理:監測患者心電圖狀態;定時測量患者血壓、脈搏以及體溫;對于重癥冠心病患者,還需監測其靜脈壓,并準備好急救藥物;叮囑患者采取平臥位靜養;夜間需要值班人員按時巡視;(4)進行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包括讓患者多食用低鹽、低脂類食物,少食動物油、甜品等,控制鹽分攝入量,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多飲水等;(5)觀察用藥反應:在讓患者服用藥物之前,要先詢問患者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以及腦血管禁忌,然后需要觀察溶栓的過程中是否出現皮疹以及出血等不良反應;除此之外,還需叮囑患者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如速效救心丸以及消心痛等;(6)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解決其病情、治療方法,以及冠心病的防治知識、發病原因,并且還需定期組織老年冠心病患者共同交流溝通;(7)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的與患者溝通,在溝通中掌握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然后制定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使其能夠以最佳的心態接受對癥治療,提升治療依存性;(8)進行運動護理:護理人員可以帶領患者每日進行慢跑以及散步等有氧運動,增強患者體質;(9)進行護理總結:也即需要每月對護理工作進行總結,總結的重點在于當月發生的不良事件,要分析這些事件發生的成因,繼而對后續的護理工作作出完善;若是沒有發生不良事件,也要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制定預防方案。
(1)臨床效果:臨床效果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無效:患者的心悸以及胸悶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是病情加重;有效:患者的心悸以及胸悶等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且發作次數逐漸減少;顯效:患者的心悸以及胸悶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1];(2)生命質量:患者生命質量的評估需使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2],內容包括:認知功能、軀體活動以及社會功能,分值越低意味著生命質量越差,總分值是100分。
兩組觀察數據的分析處理均采用的是SPSS23.0統計學軟件,數據表示方法是n/%和(±s),并使用了x2檢驗和t檢驗,參考標準以P<0.05為準。
通過數據對比,實驗組的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n/%)
通過數據對比,實驗組的生命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冠心病的主要表現是心肌壞死、缺氧以及缺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傾向的加劇,老年冠心病患者數量逐漸增多[3],所以如何控制此病病情發展,成為了臨床中的主要探討課題[4]。多數冠心病患者在患病初期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以至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降低了治愈概率。因此,給予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措施之余,還需對患者施加護理干預,通過全面且有效的護理措施,使其正確對待冠心病。
表2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對比(±s)
組別 認知功能(分) 軀體活動(分) 社會功能(分)對照組(n=448) 85.34±3.56 83.59±4.63 83.17±3.65實驗組(n=449) 92.53±2.64 91.72±3.86 93.11±2.57 T 0.1548 0.1314 0.1832 P 0.0487 0.0489 0.045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常規護理與無縫隙護理都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護理效果,但是相較而言,無縫隙護理的護理效果更甚一籌,P<0.05。原因分析為:(1)無縫隙護理有效融合了優質護理與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5],所以其護理效果更為明顯;(2)無縫隙護理秉承以人為本原則,給予了患者足夠的尊重與關心,更易提升患者對治療活動的依存性,有助于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基于無縫隙護理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有優異的護理效果,所以應當推廣此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