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石家莊儲備庫 河北石家莊 052160
化工建設施工具有專業技術程度高、作業內容和作業環境復雜、作業危險性大等特點,屬于國家規定的高危行業。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是化工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項重中之重,也是施工企業長足發展和行業水平持續提升的前提條件。依靠科學管理的方法、確保施工各環節的風險識別與管控到位是實現施工安全的一個重要手段。常見的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安全檢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SCL)、工作安全分析法(Job Safety Analysis,JS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保護層分析(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LOPA)和事故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等[1]。其中,JSA是一種較為適用于用火作業、高處作業、臨時用電作業、受限空間作業等施工直接作業環節的風險識別和分析方法。
JSA是一種應用較為普遍的作業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概括說來,JSA就是把一項作業分成幾個步驟,通過識別每個步驟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來降低甚至消除這些危害風險,最終實現安全作業。就如同在體育運動前,為了防止拉傷、扭傷而要進行的熱身運動,JSA就是在作業前為了保證作業安全順利完成而采取的“熱身運動”。
JSA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識別出潛在危害,并通過風險分析,制定和落實控制措施,降低甚至消除危害,實現作業風險可控,從而有效防范事故,保證勞動者的作業安全,減少工程建設和企業經營的經濟損失。此外,通過長期開展JSA,還可以有效提高勞動者危害辨識和風險分析的能力,并且在改善作業條件、完善作業安全標準、提升勞動者安全素質和企業安全管理能力方面也能夠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JSA是一種應用場景比較廣泛、使用較為靈活的分析方法,凡是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的控制程序可以約束的作業,例如新的作業、非常規作業等,都可以用JSA來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特別是針對化工施工所廣泛涉及的焊接、起重、臨電、高處、破土、受限空間等土建安裝施工內容和場景,JSA是一個貼合實際且行之有效的風險識別和分析管控的管理工具。
在確定要分析的施工作業內容后,大致通過4個環節來進行完整的JSA分析:分解步驟、識別危害、評估風險、制定措施。見圖1。
圖1 JSA基本流程
首先要針對作業內容,按實際作業的程序,將整個作業流程按順序劃分作業步驟,且步驟劃分不宜太籠統也不能太過細致繁瑣,一般以3~8個環節為宜。以鋼筋綁扎作業為例,可分為進入施工場地、抬鋼筋、遞接鋼筋、放置鋼筋、綁扎鋼筋、綁扎保護塊、退出施工場地等步驟[2]。對于相對復雜的作業,不能盲目地為了壓縮環節而省略某些關鍵步驟,這樣會導致失真,潛在的風險無法被有效識別,從而影響JSA的最終效果。另一方面,對于比較簡單的作業,也沒有必要劃分的太細,這樣會造成時間、精力上的浪費,降低工作效率。總而言之,作業步驟分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按重點、按順序進行合理劃分。
分解完步驟之后,接下來要對每一步驟所涉及的危險源進行辨識,即危害識別。根據國標《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GB/T28001-2001),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國標《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對危險和有害因素定義為“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在實際施工作業中,可以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個方面進行危害識別,見表1[3]。
2.2.1 人的因素
(1)心理:包括憤怒、嫉妒等情緒,以及心理異常等;
(2)生理:人體在物理上的缺陷、運動能力、感知能力、精神問題等;
(3)行為:三違行為(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等。
2.2.2 物的因素
(1)物理:設備、機械、材料、溫度等;
(2)化學:燃燒、腐蝕等;
(3)生物:病毒、有害微生物等。
表1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2.2.3 環境因素
包括作業場所的布置、光照等環境,以及不良、極端天氣等。
2.2.4 管理因素
包括組織機構缺失、職責缺失、制度操作規程缺失、投入不足等。
在完成危害識別之后,需要對所識別出來的每一種危害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要從危險源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性兩方面綜合進行定性或者定量考慮。目前較為成熟的風險評估方法有很多種,以風險矩陣法為例,由人、物、環境、管理四方面危險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可能導致后果的嚴重性二者共同構成風險矩陣,通過定性結合定量的形式界定風險不同等級。例如,在《中國石化安全風險矩陣中》,發生的可能性分為1~8級,后果嚴重性從人身安全、財產損失、企業社會影響3個方面衡量分為A—G共7級,二者綜合構成一張二維關系表,從表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風險度依次遞增,用藍、黃、橙、紅4種顏色來表示低風險、一般風險、較大風險和重大風險。詳見表2。
實現作業安全最終要落實到防范措施。所以,在前述步驟之后,還有一項重要的環節,就是針對風險制定控制措施。風險防范和控制措施可劃分為3個類型: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個人防護用品(PPE)。設計和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也應按照“先工程控制措施,再管理控制措施,最后個人防護用品”這一先后順序來設計。首先,從預防的角度考慮,盡量降低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其次,考慮危害發生后,如何盡可能降低后果的嚴重性。
表2 中國石化安全風險矩陣
2.4.1 工程控制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是以“從本質上消除或減輕危害”為思路進行設計,例如以機械代替手工、以冷割代替氣割、以無毒代替有毒、以隔開代替隔離、以物理防護代替管理防護等。
2.4.2 管理控制措施
管理控制措施是一種“軟措施”,在考慮實施工程控制措施之后,還需要從管理的角度制定措施,作為進一步的補充。包括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制定操作規程、開展檢查考核、張貼警示標志等。
2.4.3 個人防護用品(PPE)
在充分考慮了前兩種措施的情況下,還應從合理配置安全帽、手套、防護服、耳罩等PPE的角度考慮,作為防范風險降低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線。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PPE并不能夠防止事故的發生,它僅僅能在一旦發生傷害時,有限地防止或減輕勞動者受到的傷害。PPE只能作為降低傷害的最后一道防線,消除風險的控制措施設計不能完全依賴PPE。
以高空作業的風險防控為例,首先應該考慮是不是必須要進行高空作業;如果作業無法避免,那么能否采取其他更安全的方法替代人工高處作業;如果無法替代,那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考慮設置安全的高空操作平臺、防護欄桿等工程防護措施,再考慮教育培訓、安全監護、警示標志等管理措施,以及配足、配齊符合標準的PPE。在一些情況下,應急救援人員、應急物資、應急預案等應急措施也宜作為一個有效的補充控制措施。
表3 用火作業JSA記錄表(模板示例)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確保制定的各項控制措施能夠有效落實到位。離開了落實,再好的措施也難以發揮效用。實際作業過程中,要通過保證投入、巡查檢查、監控監督等各種方法,來確保控制措施得以持續有效實施。
至此,一個完整的JSA流程基本進行完畢。通過實施以上JSA主要步驟,可以實現對某一項具體施工作業活動“庖丁解牛”式的客觀分析,全面識別潛在危害,科學評估風險大小,且有效制定管控措施,以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傷害和損失,使施工作業活動風險更加可控,安全更有保障。
以用火作業JSA分析為例,按照前述步驟,對作業進行步驟劃分、危害識別、風險分析和管控措施的制定。整個分析過程應形成過程和結果的記錄表(表3)。主要內容包括作業內容、區域、參與人員、時間等相關信息,以及各環節存在的危害描述和控制措施。
作業前應成立JSA小組,小組成員一般由設備、工藝、安全等專業人員和作業人員組成。若情況比較復雜或必要時,還應有技術專家、設備設施供應商等相關人員參與。全體分析人員應接受JSA培訓并具備開展JSA的能力。
分析前,小組成員應了解用火作業內容及所在區域環境、設備和相關的操作規程;實施時,劃分用火作業活動步驟,識別每個步驟存在的危害因素。針對識別出的危害,從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和應急響應措施等方面,結合作業實際,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危害識別的結果和風險控制措施應由作業活動負責人告知所有參與作業的人員,并簽字確認。在以上流程實施完畢之后,可以進行作業審批許可,作業許可證上的安全控制措施應與JSA分析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相一致。在取得用火作業審批同意后,方可實施用火作業。作業結束后,應結合本次作業過程的實際情況,對作業前JSA分析結果進行檢查反饋,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持續改進。
JSA作為施工作業安全管理的一項科學手段和重要措施,在實際應用當中普遍收到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
有的施工作業負責人和勞動者對JSA認識不到位,認為組織JSA是浪費時間、降低效率、增加勞動量、影響施工進度,因而存在應分析而未分析、應實事求是卻隨意填寫、應事前分析而事后補記錄等不良行為,造成JSA分析缺失或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JSA應有的作用,難以達到控制風險確、保安全的效果。
有的企業和人員雖然按要求開展了JSA分析,但分析方法、過程、思路等方面存在錯誤,或者過于簡化,或者張冠李戴,或者利用現成的模板進行僵化套用,造成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控制措施與實際情況脫節、缺少針對性,同樣無法發揮JSA防控風險的功效。
還有一類情況是按正確的方法在作業前開展了JSA分析,分析程序和內容也都符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的控制措施也比較有針對性,但每次參與JSA的人員覆蓋不全面,僅僅是現場負責人或是安全員等個別人員進行分析,沒有組織實際作業人、監護人、技術人員等相關人員共同開展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未參與分析的人員對于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和安全風險思考不多,甚至漠不關心,一方面無法激發所有參與者群策群力更好地識別和分析風險并共同制定措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將風險和安全意識貫徹到每一個人,容易產生安全生產的“局外人”和旁觀者[2],難以實現人人講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會安全的良好局面。
以上三類問題對JSA的實踐應用提出了生動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和檢查考核,制定相關制度,來強化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維護JSA等風險分析管理手段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同時要定期開展相關技術培訓和比武競賽等活動,引導和幫助從業者主動練好安全生產的基本功,提高風險辨識和防范能力,以過硬的安全業務素質來保證作業安全。
JSA作為一種簡易、成熟、應用廣泛的風險分析管理工具,在化工施工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在施工直接作業環節和其他適宜的場景正確實施JSA,能夠有效地控制潛在風險,降低作業傷害,多數事故可以得到有效避免。化工施工企業、建設單位等相關方可以將JSA等科學有效地風險分析工具與其他管理措施相結合,不斷建立和完善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來確保各類作業現場的施工安全,有效防范事故,打造平安工地,實現企業安全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