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
近年來,越南與不少經濟體或經濟體聯盟簽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而6月30日《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和《越南與歐盟投資保護協定》正式在河內簽署,被越南認為是分量很重的成果。
雖然這項由兩部分組成的協定還將交由雙方議會進行表決,貿易協定部分隨后也須得到歐盟各國政府批準,但一些國際媒體卻急于將其解讀為“越南試圖擺脫中國影響,在全球產業鏈布局中拿到更多份額”。這種論調,其實想多了。
越南和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歷時7年,并非一帆風順。2012年,雙方啟動談判;2015年就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原則性一致;2019年終于簽署協議,正式生效還得需要雙方議會、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及議會批準。根據協定,未來7年至10年,雙邊逐漸削減直至取消雙邊貨物貿易中99%的關稅。越南的大米、水產、服裝和鞋類等主要出口產品將可能獲益,而歐盟的產品(如汽車、乳制品、葡萄酒等)和服務則有可能增加出口到越南的機會。從貿易額看,2018年越南和歐盟的貿易額為563億美元,越南為順差國。協定生效后,將可能消除雙方貿易不平衡狀態,對世界經濟也有好處。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對越南也是“雙刃劍”,對其經濟競爭力和經濟規則的沖擊不可忽視。越南是歐盟所簽署自貿協定的伙伴中發展水平最低的經濟體之一,對越南經濟和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而自由貿易協定包含的較高環保、地理保護標識,以及過高的人權和勞工權益等標準,對越南沖擊則是全方位。
越南企業和管理部門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真正實現增加越南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則是越南未來是否抓住協定機遇的關鍵。
自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以來,越南黨和政府實行對外關系的多邊化和多樣化,不斷推出對外開放的新舉措。這些舉措一方面旨在促進越南經濟轉型升級,增加自身經濟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雙重挑戰,讓越南經濟更深地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之中。
越南經濟在更深地與世界接軌的同時,中越不僅沒有“脫鉤”,而且利益更加緊密。近年來,中越經貿關系發展迅速,雙邊合作日益緊密,共同利益蛋糕越做越大。2018年,雙邊貿易額1478.6億美元,增長21.2%。中國成為越南最大的果蔬市場,越南成為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2018年中國對越投資新增協議金額24.64億美元,在106個對越投資的國別和地區中排第5位,中國累計在越南投資達125億美元,中國在越南的投資處于增長態勢。
中越兩國體量不一樣,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競爭關系。2018年越南的GDP為1.6萬億元人民幣,而同期中國的GDP則是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是越南GDP的56倍。2018年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額超過6000億歐元,是越南和歐盟貿易的10倍以上。
中越是好同志、好伙伴、好鄰居、好朋友。雖然兩國在南海等問題上存在一些分歧,但那是局部問題,中越正在通過雙邊渠道管理彼此分歧。在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框架下,中國與越南關系在政治安全、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全面推進。中越關系不僅沒有退步,而且在不斷深化。那種認為越南試圖擺脫中國影響、“去中國化”的論調,不僅不符合現實,而且也是荒渺不經的。▲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