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摘要? ? 本文論述了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抽樣和樣品制備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從隨機性、真實性、及時性等方面入手,總結了如何做好農產品監測抽樣和制備工作,以期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奠定基礎。
關鍵詞? ?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抽樣;樣品制備
中圖分類號? ? F32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22-0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是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全面掌握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和開展風險評估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級政府研判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開展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
抽樣方法的科學性直接決定監測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2012年第7號)指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應當采取符合統計學要求的抽樣方法,確保樣品的代表性。代表性要求所取的樣品能夠代表一定規模產地樣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在實際工作中有幾點思考闡述如下。
1? ? 對隨機性的認識
隨機性指在抽樣過程中隨機選擇樣品,不添加人為的選擇因素。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操作起來往往具有一定難度。比如在蔬菜大棚中抽取蔬菜樣品時,常通過對角線法、梅花形、棋盤式等布點法,這種取樣方法看似合理,但是通過詢問農戶和結合實際發現,在農戶施藥過程中,往往是四角的施藥量大于中心部位,四角中靠近門口的那一個角部位往往高于其他角,沿生產用路的施藥量高于里邊。具體原因是施藥過程中受大棚生產布局、農業生產實際和農戶生產習慣影響,基于這種現實,要確保抽樣的代表性,就要對隨機性有更高的要求和準確的理解。
2? ? 對真實性的認識
在農產品采樣過程中,抽樣人員一定要親自到達采樣地點,全過程完成抽樣工作,筆者發現一些采樣人員雖然到達現場,但是沒有全程完成采樣工作。例如來到蔬菜大棚準備取樣,沒有進入大棚而將農戶采集的準備上市銷售的產品作為采樣對象。這種取樣方法是嚴重錯誤的,農戶在采收產品時,往往考慮的是樣品的成熟度,收獲工作連續性和方便性,根本沒有考慮或者達到采樣規范中的隨機性要求。因此在采樣過程中,采樣人員應親自完成采樣點的布點和樣品的采集,才能確保采集樣品的代表性,從而保障監測結果準確。
3? ? 對及時性的認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抽樣的及時性指完成監測樣品的采集后,及時將樣品送往實驗室進行檢測,通常縣級監測單位采樣地點離檢測地點距離不會太遠,但是對地級、省級和部級檢測機構來說,抽樣地點離檢測單位一般都較遠,有的檢測單位甚至要跨省、跨市開展采樣工作,完成采樣工作后往往需要幾天時間才能返回單位完成樣品的檢測。由于蔬菜采收后還可以進行呼吸和新陳代謝作用,加之光照和溫度的影響,都會使蔬菜上的農藥殘留量發生變化,所以樣品采集后應盡快處理,若需要貯存,應貯存在等同于冷凍條件下,并且3 d內進行檢測[1],以確保其理化及生物學狀態不發生改變。
4? ? 對生產記錄重要性的認識
農產品生產記錄主要包括農業投入品來源、農事操作過程、農藥用量、施藥時間、農藥安全間隔期等信息。關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信息,都能從農產品生產記錄中予以反映。農藥的種類繁多,而一般監測機構的檢測能力范圍受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經費等方面限制,檢測工作中往往缺乏針對性,檢測人員對農藥范圍把握不準,導致一些農藥不在檢測范圍內,形成檢測盲區。因此,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生產記錄,還原農產品生產過程,查看農藥投入品使用情況,提高檢測工作的針對性,做到檢測工作有的放矢。
5? ? 對抽取樣品可溯源性的認識
抽樣單作為農產品溯源的唯一依據,既能準確反映樣品的來源、產地、狀態等信息,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對不合格檢測樣品進行執法處理的重要依據,其權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2]。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發現一些單位對采樣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采樣單的填寫隨意性較大,特別是對產品來源、采樣地點等重要信息的填寫不規范,導致一些抽檢對象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后,使得抽檢單位陷入被動局面,也使得執法機構在查處不合格樣品時,出現線索中斷情況。因此,抽樣單的填寫要完整、準確、字跡清晰、有可溯源性,抽檢雙方簽字、蓋章完整。
6? ? 對抽樣過程合法性的認識
樣品抽樣工作看似簡單,但是要保障樣品的代表性和均勻性,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才能完成。特別是從檢測檢驗機構運行管理角度來講,抽樣人員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和考核后方可上崗。同時監督抽檢必須出示抽樣文件和有效的工作證件,應有2名以上抽樣工作人員參加抽檢,并由被抽檢單位人員全程陪同,抽樣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抽樣紀律,秉公抽樣,抽取的樣品一經封樣,不得擅自更換[3]。抽樣的品種種類、數量必須符合相關要求。
7? ? 對四分法樣品縮分的認識
四分法樣品濃縮不只適用于圓形或顆粒狀物品,對于其他樣品也適用。筆者發現一些檢測人員對芹菜、大蔥等線性樣品進行處置時,僅取少許的莖部,不符合樣品縮分均勻混合的原則,不能完整地反映其葉面噴灑吸收和根部灌溉吸收的農藥,致使樣品取樣產生誤差。應將整株樣品的莖、葉部位均納入縮分處理,截成很多長度均勻的小段,充分混合,多次縮分,嚴禁取少量樣品只縮分1次就進行粉碎處理,粉碎后的樣品取適量用于檢測和留樣即可[4-5]。
8? ? 參考文獻
[1] 黃寶勇,肖志勇,歐陽喜輝.不同貯存條件對蔬菜基質中13種農藥殘留穩定性的影響[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2):29-34.
[2] 曹曉倩,趙子剛,尼羅帕爾,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樣規范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6):60-62.
[3] 楊蓮,張繼軍,曹曉倩.規范新疆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樣工作的關鍵措施[J].農村科技,2015(7):73-74.
[4] 王妹麗,王曉曼.淺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抽樣[J].河南農業,2018(25):29.
[5] 唐三定.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張云霞(1985-),女,甘肅鎮原人,農藝師,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