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洪明
摘要:基于如何做好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前期論證工作問題,首先提出了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前期論證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現階段采購前期論證工作存在組織規范性有待提升以及供應商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這兩點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前期論證工作開展的措施。
關鍵詞:企業內部;內部設備儀器;設備儀器采購;采購前期論證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0.012
1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前期論證的重要性
企業進行采購新設備的情況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市面上能夠采購到的通用類設備儀器;另外一種則為市場上無法采購到的設備儀器,同時還具備相關的標準要求,需要使用者對技術提出適當的要求,然后對廠家進行委托,讓其進行研制或者生產,進而將其稱之為非標或者定制的設備。
在判斷設備儀器使用是否具有長久性以及穩定性等特征時,需要同時對設備本身的生命周期進行使用狀態進行判斷,另外,還需要對設備儀器發揮的作用進行評估,進而促進整個單位的穩定發展。在進行采購前期論證工作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論證采購工作的可行性,還需要決定是否對該項內容進行采購。與此同時,如果單位在對設備儀器進行采購結束之后,需要對設備儀器的技術要求進行明確,然后根據其性能,結合多個供應廠商進行對比分析,判斷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廠商,降低企業采購的成本,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在對供應廠商確定之后,就需要對所需技術進行明確,進而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另外,還需要對供應廠商的產品質量進行明確,對其售后服務質量進行合理的判斷,因為一旦對采購供應商進行確定之后,這些內容都不能在進行更改。
因此,在進行采購論證過程中,對設備儀器的生命周期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對于整個設備管理工作來講,采購論證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2現階段采購前期論證工作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都針對設備采購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為保障設備采購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因此導致在執行過程中,規范性較為缺乏,進而導致在進行采購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出現問題的絕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管理體制缺乏一定的健全性,進而導致采購運作規范性不足,因而使得在實際執行規章制度過程中,并沒有嚴格落實其中的規定,導致設備在采購前期論證工作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并不具備充足的組織性特點。
2.1組織規范性有待提升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都制訂了相關的設備儀器采購管理方法,但是在實際執行此種管理方法過程中,仍然不能避免其中出現的部門問題與不足。第一種問題就是方法過于形式化,有部分時間為了更好的申請經費,企業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僅僅調研了一家供應商,或者有部分工作人員甚至一家供應商情況都沒有進行調研,就研制出了一套相關的設備方案,然后拿此方案進行交差,從而導致后續采購方案缺乏一定的完善性,甚至還有部分方案并不具備可行性。另一種問題則是,缺乏專門的調研團隊,進行調研工作的過程中,通常較為粗放,且企業整體的現狀以及需求并不滿足統籌的需求,同時,也不能夠充分滿足科研以及實際生產的需求。第三種問題則是,有部分企業由技術人員擔任采購人員的角色,在私下時間同供應商直接確定需要采購產品的各種性能以及配置內容等,甚至還有部分采購人員在確定設備采購情況下,向廠商透漏本單位對該項設備的預算,然后讓廠商根據企業的預算對產品的各項配置進行報價。針對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會一定程度上導致設備后續的采購工作出現一定的問題,同時對后續的管理工作造成阻礙,出現這部分情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規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進而導致管理制度并不能進行有效的落實,進而使得制度的制定流于形式化。
2.2供應商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
大部分企業都缺乏一定的供應商管理制度,因而,導致企業的供應商數據庫并不完整,使得供應商的信息不能及時的反饋給論證人員以及調研人員。調研人員在選擇供應廠商的過程中,選擇的廠商并不一定能夠充分符合標準需求,并不能結合供應商的生產能力以及質量服務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科學的論證。
3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前期論證工作開展的措施
3.1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得企業內部的設備儀器采購更具有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就需要不斷對采購制度進行適當的完善,加強企業內部采購制度的建設,使得設備采購流程更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及規范性,從而保障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工作的開展。
3.2在采購早期接入設備管理部門
在對儀器設備進行前期論證的過程中,如果設備管理部門也能夠參與到其中,則是需要根據企業自身掌握的情況與認知,對各部門進行合理的協調,尤其是對技術或者工藝的論證部門進行反饋,將設備的儀器的配置情況以及使用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上報。另外,在采購論證前期,還可以通過管理部門的介入,使得設備管理能夠更好的完成閉環。
3.3對于調研過程管理力度進行合理加強
在開展采購儀器設備論證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工作就是進行調研工作,只有開展合理的調研工作,才能夠將其結果作為最基本的論證依據。與此同時,調研形式還可以具有一定的多元化,通過做出去或者請進來的方式進行調研,或者將兩種方法進行合理的結合。不管調研人員采取何種的調研方法,都應該對調研目的進行合理明確,除去設備本身具有的技術問題,還應該對供應商的情況進行基本的收集,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將其做成詳細的調研報告。
3.4對設備技術的協議管理進行有效增強
在進行項目調研的過程中,相關的調研人員還需要充分考慮到設備的安裝以及驗收等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設備分為不同的種類,如:一般設備以及重要設備等多種設備類型。根據不同種類的設備,對其進行前期論證的過程中,也需要選擇不同的管理策略,從而使得相關的工作效率能夠合理的標準,進而提高設備儀器采購的質量。另外,技術協議管理也可以分為兩種過程:第一種為技術協議擬定,第二種為評審,技術協議類別的不同,且協議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例如:針對一般設備,基層使用部門就可以針對設備,提出能夠符合自身企業使用的使用條件技術需求,并且在設置技術協議管理權限過程中,也可以將其設置在部門或者車間部門,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提高采購的效率。針對重要的設備,不僅需要基層部門的參與,同時還需要生產管理部門以及設備管理部門共同參與,對技術協議進行共同的會簽以及會審。針對重大設備時,由于其需要投資的資金相對較大,則需要對其進行綜合考慮,如:工藝需求、生產價格等方面內容,不僅需要生產管理部門的參與,還需要設備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共同對其進行論證,同時還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申請外部專家評審對其進行論證,或者提交相關的咨詢服務,最終經過集體的決策,對最終的技術協議進行明確。
3.5建立動態管理制度
在對采購設備的供應商以及廠家進行擬定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的調研以及查證,尤其是在進行重大設備進行采購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潛在供應商的情況進行實地的考察,對供應商或者廠家的經營情況或者資質情況以及生產能力進行充分的考慮,并對該廠提供的設備進行科學的確認,判斷其是否能夠充分滿足企業應用生產需求。與此同時,在按照采購合同進行履約過程中,以及提供售后服務時,都需要對供應商提供動態評價,并同時建立根據供應商的情況建立合格的準入原則以及推出機制原則,從而確保合格供應商之間的動態平衡,保障設備儀器采購的質量,提升企業的科研能力,為企業的科學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潮流中能夠更加穩定前行。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企業內部的設備儀器進行采購前期論證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采購前期論證的質量,就需要企業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在采購早期接入設備管理部門、對于調研過程管理力度進行合理加強、對設備技術的協議管理進行有效增強以及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從而使得企業前期的論證調研工作能夠更具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為保障企業內部設備儀器采購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平衡合格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為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成,蘇鵬輝.加強科研單位設備儀器采購前期論證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3):278-278.
[2]李丹.檢驗檢測機構儀器設備采購前期論證工作初探[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7,(11):127-127.
[3]張昊.鋼鐵企業大型儀器設備的采購管理[J].天津冶金,2016,(5):59-61.
[4]李美珍,黃開勝.高校儀器設備單一來源采購審批工作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9):265-267.
[5]陳立,田端正.基于KANO模型的政府采購前期論證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6,(4):68-69.
[6]楊乾龍,柴毅,嚴薇,等.大型儀器設備購前技術論證工作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11):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