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他是“95后”,從小愛玩,能徒手將一張雙色正方形紙從2D平面折進3D空間,賦予薄紙生命,使之變身成出淤泥而不染的花、安徒生筆下的美人魚、花從釉里透分明的青花瓷……他熱衷原創,不但為亞青會和國際峰會設計會禮,還登上了國際折紙奧林匹克冠軍領獎臺。
他就是《加油!向未來》“航空折紙”的特邀嘉賓、《最強大腦》三大折紙項目原創設計師裴浩正。他是如何將一張正方形的紙不裁不剪,一紙成型,玩出“大名堂”的呢?

1996年4月24日,裴浩正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他從小聰明伶俐、惹人喜愛。裴浩正4歲時,幼兒園老師教折紙,他拿起正方形紙的一角對折,壓平,再對折另一個角。當他展開折紙,看到紙上深深的兩道折痕,興奮地舉起紙給老師看:“老師,白紙不聽話,我給它打個叉。”老師笑著伸出大拇指說:“浩正折得真漂亮,特別有想象力,小朋友們要向他學習。”聽到老師的表揚,裴浩正美滋滋地繼續折。折完打開時,裴浩正驚喜地看到折紙的痕跡呈現出母親教他認過的“米”字,他從此就喜歡上了折紙。
2007年年初,裴浩正無意間看到美國折紙藝術家羅伯特·朗折紙作品的折痕展開圖,圖中數百條折痕與所對應的實物折疊位置相差無幾,不由得驚呆了。羅伯特·朗曾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物理學家,離開工程領域后專心做折紙藝術家和顧問。他設計出可折疊太陽能板,解決了一大航天難題;將太空望遠鏡的鏡頭“折疊”進一個小火箭里;用折紙設計出機械手、血管支架;幫助德國一家安全氣囊生產公司設計折疊模型,減少氣囊所占空間。
裴浩正看著羅伯特·朗新穎的折紙作品和折紙技術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再也不愿折傳統的20多個步驟完成的折紙。他開始自學現代折紙,向需要幾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對折才能完成的作品挑戰。他反復折疊揣摩,上網搜索相關信息,漸漸地不再滿足于仿折,開始設計原創作品。

在學校里,裴浩正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從素描的透視關系重新理解折紙,又從折紙的立體圖形中勾畫素描,從中理解了黃金分割線,悟出數學的重要性……初二學幾何,同學們常為引輔助線苦惱,裴浩正卻因多年折紙有極強的空間感,每條輔助線都引得精準,同學們都說他長了透視眼。裴浩正嘗到了興趣愛好的甜頭,偷偷擴展著自己“玩”的空間。他從小受舅公影響,喜歡口技,便組織同學編演小品、相聲,參加校內話劇演出,設計校園板報,自學音頻編輯軟件,做校園廣播……廣泛的興趣愛好令裴浩正多才多藝,多次獲得書法、美術類獎項,同學們稱他為獲獎專業戶。
裴浩正的父母與大多數家長一樣,希望兒子按部就班地考上大學,并不支持他的業余愛好。裴浩正15歲考入重點高中,父母擔心他玩物喪志,極力反對他折紙。裴浩正想方設法勸說父母,保證學習成績排名不掉出前五名,父母才勉強同意。
高二時,裴浩正花費一年時間,用一張兩平方米大小的紙原創設計出一幅精密繁復的“六翼天使”,把折紙玩出了高水準。

2013年,裴浩正設計出折紙作品《審判天使》,其照片刊登在《中國日報》上,并為2013年亞青會設計會禮。2014年,裴浩正考入華中農業大學。同年,他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設計出藍白雙色折紙作品《美人魚》。先“幾何化”折紙模型,精密設計每個分支的比例、形狀,再將所有分支合理分布在一張完整的藍、銀異色正方形紙內,巧妙地把藍色海浪和銀色美人魚折為一體,一紙成型,惟妙惟肖。他用復雜的幾何學原理和函數運算,借助微積分探尋嚴謹的極值,原創設計出《海豚灣》《寄居蟹》《白鹿原》《天光》等數百件優秀作品,折紙水平有了極大的進步。
2016年,裴浩正獲得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做教授助理的機會,協助教授完成日常工作及授課,深受學生歡迎。閑暇時,他外出領略異國風情,兩個月的時間,他的經濟收入與個人閱歷獲得雙豐收。
裴浩正積極參加“兒童折紙面對面”公益活動,自己布置教學場地,站在數十個孩子面前,從正方形角對角折出三角形講起,一步一步地教。根據折紙圖形的變化,講解角度、對稱等概念,讓抽象概念具體化,保證每個學生都學會。裴浩正告訴孩子們:“我們折紙不是為了把它折得有多像,而是通過這個過程,讓自己成為一個專心致志、善于規劃的人,然后逐漸感染他人乃至世界。”
2016年,裴浩正代表中國國家隊飛往俄羅斯,參加國際折紙奧林匹克競賽。在一個月的賽程中,他不急不躁,逐步展現空間折紙、創新設計、藝術塑形等綜合能力。用原創雙色折紙作品《紅珊瑚》等做成擺件,榮獲季軍。

賽后,裴浩正回想整個賽程和多年的折紙經歷,感嘆國際主流折紙設計風格仍是以日式或西式為主。他下定決心,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國元素融入折紙,展現給世人。
2016年11月,裴浩正應邀為貿易創新發展峰會會禮設計折紙作品。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他選取一張正面綠色背面白色的正方形紙,伏案設計簡圖,循序優化,折疊、塑形,原創設計出微觀蓮花盆景折紙作品《蓮韻》,一紙呈現白花、綠蕊、綠葉,嬌艷欲滴。望著折好的蓮花,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佳句,又設計出一紙多物作品《蜻蜓立上頭》。在峰會上,裴浩正還以國際營銷官翻譯的身份走進會場,為來賓做翻譯。他原創設計的微觀蓮花盆景被作為會禮,贈予全球服務外包協會首席營銷官湯姆·奎格利先生。

2016年年末,裴浩正接到《最強大腦》節目組項目導演趙興的電話,約他在電視臺旁的咖啡廳見面。裴浩正走進咖啡廳,趙導招手請他坐下,代節目組邀請他做“躍然紙上”項目的設計師。趙導微笑著拿出一張白紙遞給他,裴浩正會意,接過紙靈巧地折著。趙導邊看邊做記錄,佩服不已。
裴浩正與《最強大腦》劇組簽約后正式進入節目組工作,節目現場需要100件原創折紙作品及對應設計圖,他每天都在緊張地測試、完成作品,廢寢忘食,常常直到凌晨還在用筆記本畫設計圖。
在《最強大腦》錄制現場,21歲的裴浩正在主持人蔣昌建的介紹中微笑登臺。他先是從容地與觀眾折紙鶴互動,隨后選手根據他的折紙設計進行答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腦研究院院長羅伯特·戴西蒙稱贊裴浩正的折紙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還蘊含復雜的數學運算和空間幾何原理,悉心收藏了他的原創作品《仙鶴》,放置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展柜里。
2018年年初,裴浩正應邀參加《最強大腦》第五季“拓撲折紙”的考題設計。隨后,《最強大腦》再次邀請他出席4月6日《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節目,以國際賽裁判的身份與羅伯特·朗同臺點評。
裴浩正全盤接手“紙點的奧秘”項目的設計,在規則制定、道具尺寸、作品數量和舞臺布置上,反復與節目組導演商量、磨合,直到達成共識。裴浩正表示,因為有他十分敬重的羅伯特·朗先生的加入,他才接了這個項目,他說:“我想為中國人做一次微不足道的技術證明。”

2018年,裴浩正以“航空折紙”特邀嘉賓的身份登上《加油!向未來》節目的舞臺,設計出了可用于航天器的“中國造可折疊太陽能電池板”。這個81平方米的作品,可以快速展開與收攏,平面展開占地81平方米,相當于三室住房面積,三維收攏后占地近1平方米,縮放比例81∶1,遠高于“三浦折疊”的比例25∶1,令羅伯特·朗稱贊不已。
2018年9月,裴浩正受俄羅斯總部邀請,參與了2018年國際折紙奧林匹克賽題設計的工作,立志設計出更優秀、更具有中國風的作品。如今,大學畢業的裴浩正打算繼續深造。他積極參加折紙公益與賽事,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以期更好地服務社會。“我會繼續原創設計折紙,希望能成為一抹微光,照亮、感染他人,將中國風折紙文化傳播、傳承下去。”裴浩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