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很多人對硅谷有一個誤解,以為因為有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學,所以在它的邊上出現了硅谷,這其實是顛倒了因果關系。
在美國的眾多大學中,斯坦福大學算不上歷史悠久。“二戰”結束時,斯坦福大學的歷史才不過50多年而已。雖然它有不少不錯的專業,比如電機工程,但當時它依然排不進美國一流大學的行列。斯坦福大學的鄰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當年無論從名氣上還是從水平上都比它強多了。“曼哈頓計劃”的一半領導,包括奧本海默、勞倫斯和康普頓等人,都來自伯克利。

因此,斯坦福大學并不能給早期的硅谷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而20世紀50年代初的實際情況是,斯坦福大學都快維持不下去了。斯坦福大學是一所完全靠捐贈辦起來的私立大學。
美國私立大學的經費主要有3個來源——學費、研究經費和捐贈,并不像公立大學那樣主要依靠州政府的稅收。斯坦福當年的名氣并不大,學生人數也不多,學費收入還不夠學生的開銷(今天依然如此)。由于遠離華盛頓,斯坦福得到的政府研究經費遠比美國東部名校的少很多。私立大學在捐贈上的收入主要來自那些有名有錢的校友,可是當時斯坦福校友中的有錢人并不多,因此捐贈也指望不上。

“二戰”后,斯坦福大學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何解決財務危機成了校長和董事會的難題。其實斯坦福大學擁有一大筆財富,那就是斯坦福夫婦留下的8000多英畝的土地,面積相當于兩個澳門,而斯坦福大學用到的至今也不到它的十分之一。但是,斯坦福夫婦的遺囑規定,學校永遠不得出售土地,這樣,學校只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土地荒著卻無法變現。
后來,工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仔細研究了斯坦福夫婦的遺囑后發現,里面并沒有規定學校能否對外長期出租土地。于是,特曼提出了一個解決財務危機的辦法:建立一個科技園,向公司出租土地。為了讓租賃土地的公司感覺自己擁有了這塊土地,斯坦福大學允許租期長達99年,而且可以續約,租戶(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蓋工廠、蓋辦公樓等。舊金山灣區非常窄小,可用的土地并不多,因此,這個方案在1953年一經提出,就有很多公司和學校簽了租約。
1953年,斯坦福科技園建立。第一批入駐的公司包括大名鼎鼎的柯達、通用電氣、肖克利晶體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的先驅)、洛克希德·馬丁和惠普等。這件事影響深遠,對斯坦福大學來講,這不僅化解了自身的財務危機,也成為其跨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契機;而對工業界來講,它促成了硅谷的形成。特曼后來還當過斯坦福大學的教務長,但是大家記住他是因為他乃“硅谷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