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美國一些人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最直接的一條理由,就是認為美國在中美經貿關系中“吃了虧”,中國從中美經貿關系中獲得了巨大利益,中國的發展威脅了美國的經濟安全甚至整個國家安全。這種充滿冷戰偏見的觀點,反映了霸權主義的“零和博弈”思維。

美國一些人主張的“公平”與“不公平”完全是站在一己私利的立場設定的,具有強烈的單邊主義和利己主義色彩。“不公平貿易”已成為美國一些人推行霸權主義的萬能工具,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拿出來,哪個國家強大了就扣在哪個國家頭上。
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國商量著辦。任何國家打著“優先”的旗號,堂而皇之地破壞國際規則,明火執仗地打壓他國,注定要身敗名裂。
中國生機勃勃的科技創新事業和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證明,美國用卑劣手段打壓圍堵所謂的“競爭對手”,并不能保證其科技領先地位。
用極限施壓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是美國一些人在國際談判中的伎倆,美其名曰“交易的藝術”。美國一些人覺得極限施壓威力無比,對中國也篤定“奏效”。
可惜,美國一些人判錯了形勢、找錯了對象、打錯了算盤。合作是有原則的,磋商是要平等、互利、誠信的,在重大原則上中國決不讓步。中國是日益強起來的大國,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美國一些人試圖以極限施壓的霸蠻辦法來強壓中國就范,注定徒勞無功。
美國現任政府寄希望于通過加征關稅、高筑貿易壁壘等手段制造經貿摩擦,以貼“賣國標簽”、威脅加稅等方式要求美資跨國公司回流美國,這種做法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2018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11.4%
金融保險、房地產和租賃業占GDP的比重則為20.7%
去工業化和金融化的程度甚至比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2007年更嚴重
反映美國工業產品產量的工業生產指數表明,經過季節調整之后,無論是整個工業部門還是制造業部門,2019年前4個月基本處于負增長狀態,分別比2018年年末下降了1.3%和1.6%。
分別低于1972年至2018年平均值的79.8%和78.3%。因此,從整體上看,美國的制造業并沒有在貿易保護政策中重新繁榮。
2019年以來,美國就業率、股市市值保持雙高,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達到3.2%……自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國經濟似乎還不錯,這成了美國一些人不斷升級經貿摩擦的所謂“底氣”。
但有許多研究表明,從長期看,美國經濟正處在所謂經濟“長波”的下降期,不是穩步上升,而是穩步下降。 中美經貿摩擦必將對美國經濟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成為拖累美國經濟的沉重負擔。

有失必有得,也總會有一些人從提高關稅中得益,成為提高關稅政策的支持者。這些人是誰呢?當然不可能是美國的普通民眾,而主要是美國的少數大壟斷資本。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教授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
中國并非美國經濟問題的根源,美國公司的貪婪才是。
美方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美國對中國實行貿易霸凌主義和各種封鎖打壓,無疑會對我國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人們的消費和預期產生不利影響,增加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是,如果我們不囿于短期經濟波動,不困于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是用全局、長遠和根本的眼光來冷靜客觀審視,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影響總體可控,向好趨勢不變,綜合優勢明顯,調控手段充足,是挑戰更是機遇。

無論形勢如何發展變化,中國都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改革開放發展壯大自己,是應對經貿摩擦的根本之道。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