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 湯文浩
摘要:通過對中學生在情感、活動等方面的需求加以分析,以實際案例從難點和策略、景觀結構、場所感構建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提出了建筑內外空間一體化、校園文化有形化等方法,解決了用地緊張且無法擴展的中學校園中如何構建內涵豐富、優美舒適、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
關鍵詞:中學校園;校園景觀設計;場所感;文化表達;綠化設計
現今,城市中的中學多數都存在用地緊張且無法擴展的情況,但是不論從相關校園建設標準、辦學標準還是中學生群體的活動需求來看,都對校園公共空間從功能性、趣味性、景觀性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以南京市河西初級中學(新城第二中學)為案例,就如何構建優美實用的公共空間,為師生提供課余生活和學習的場所并凸顯學校文化特色等方面加以探討。
1項目概況
新城第二中學位于南京主城區西南方向的河西新城,隨著2010年南京成功申辦2014年青奧會以來,河西迎來飛躍性的發展,伴隨著最優化的城市品質、城市環境和人居質量,河西居住人口大量增加,河西新城相關部門決定建設新城第二中學作為河西初級中學的補充。
校區用地面積為30603.3m2,地上總建筑面積為22592.22m2,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宿舍樓、風雨操場、食堂及門衛,其中建筑占地面積約6397m2,景觀設計面積約11000m2。以上空間供1800名學生及126名教職工使用。
2項目難點與策略
景觀設計面臨3個難點:①景觀用地少,如何合理安排空間才能同時滿足活動、觀賞、設施等多項需求;②場地幾乎無高差,建筑為各自獨立的體塊,場地觀賞條件單一,如何由景觀豐富觀賞的層次性;③如何在滿足活動場地的同時打造綠色校園。
對此提出以下策略:①場地設計集約化,高效化,巧妙串聯場地,增加景觀的復合性和整體性。②運用多元景觀豐富立面、平面、色彩上的變化,并利用架空層等形成景觀視線的連續性,打破建筑方整生硬的布局,活化場地氣氛。③見縫插綠,將景觀設計的重點集中在東側的入口區域、教學區和綜合行政區附屬景觀空間,其余區域以綠化為主,形成校園的綠色骨架和背景,包括道路、建筑周邊、運動場地周邊。
3設計構思
3.1設計主題
以“啟迪花園”為設計主題,在校園中提供多元的空間供學生進行即興交流,使學校具備激發好奇心,促進暢快談話的氛圍,智慧、激情、勇氣、夢想……少年所擁有的精神、特質在這交匯,成為啟迪未來的花園。
3.2設計元素
運用合適的元素表達我們的設計主題,可以使景觀空間、校園文化、場所氛圍具有功能性、特質性、豐富性。本次設計以“陽光、花、螺旋線”為元素融入場所中,具體構思如下:
3.2.1朝陽:根據空間形態分析,校園的主要景觀展示面集中于校區東側,是太陽升起的方向,每天踏著陽光進入校園,迎著陽光晨讀,沐浴著陽光開始一天的學業成為校園最富有希望和感染力的景觀。
3.2.2花:中學生正是花樣的年華,將花作為設計元素 融入校園景觀的設計中,喻指少年如花朵般在陽光雨露中成長。
3.2.3螺旋線:數學中有很多富有詩意的曲線,螺旋線就是其中之一,結合螺旋線形成校園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校園景觀設計中,以螺旋線為線索,陽光、花等設計元素所象征和蘊含的意義和形態被巧妙的運用到空間構成、小品、鋪地內,激發產生一系列景觀表現,烘托出新城中學的校園人文環境,提供給師生健康、幸福的和煦環境。
3.3總體設想
契合“啟迪花園”的設計理念,以新城中學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為依托,形成富有內涵的校園景觀;結合學校布局形式,并充分利用架空層等空間形成主次有序、動靜結合的多層次空間。
4景觀結構
現狀建筑布局均勻,使場地區域均質化和生硬感,不利于校園場所感的構建,梳理景觀結構構建有張力和韌性的空間,形成“一脈、兩軸、三心、四區”的結構。其中“一脈”指文化脈絡,這是從教學樓中庭為原點衍生出的景觀脈絡,暗喻新城中學的學生們夢想得以啟迪,成長之路從這里開始,而成長的過程則如以螺旋曲線一樣總是在迂回中前進。“兩軸”分別是形象景觀軸、綠化景觀軸,一橫一縱聯動校園整體空間。“四區”是校前區、行政教學區、生活服務區、體育運動區,形成聯系緊密,具有良好可及性的景觀序列?!叭摹敝敢詨粝牖▓@、靜思天地、前行之路為主題的3片區域形成校園內的3個景觀核心,對應不同的區域功能各有偏重、動靜結合,共同營造特色、內涵并重的校園景觀空間。其中“夢想花園”是學生課余活動的主要空間,園路、綠地劃分出不同的小空間,提供了愉悅的交流、活動場所。相對于夢想花園的“動”,“靜思空間”在圖書館、行政樓間形成一處安靜的小空間?!扒靶兄贰苯Y合次入口交通功能形成教學、宿舍、食堂之間的共享空間,具有開敞、流動性快的特點。
5場所感的構建
將景觀從細節中加以表達,多方面演繹設計主題,使景觀設計可觸摸、可觀賞、可使用,增強景觀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他們的情感反饋,才能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場所感。東入口為校園主人口,該片區主題為“前行之路”,首先在大門入口以半輪太陽的模紋鋪地,寓意太陽從東方升起的蓬勃朝氣,選材色彩上以暖色調如米黃色為主,明快愉悅的視覺體驗符合中學校園的整體氛圍。沿路設置矮墻、雕塑等,并以此載體鼓勵學生自創圖案、形態等表達校園特色文化形成展示帶。鋪裝的色彩隨著“前行之路”的行進方向逐漸向灰色過度,米黃色條紋隨機鋪貼,引導交通方向的同時隱喻求學路需要理性求索的精神。教學樓中庭以“夢想花園”為主題,數學中有各式各樣富含詩意的曲線,選擇其中比較特別的一種“螺旋線”,這條螺旋線隱隱在景觀構圖上將連廊下的空間、露天空間直至校園入口連續串聯在一起。教學樓圍合出的U型空間內隨著螺旋線的旋轉形成平面的韻律感,綠地、矮墻、坐凳等不僅形成立面上的起伏感,還依托螺旋線有序進行了收放自如的空間組織和時隱時現的視覺變化,既有開闊的活動場地,又有適度圍合的小空間。以語言景觀柱、英語標志物、函數景觀柱等小品結合多種學科促進景觀的豐富性。
6綠化設計
基于上述結構進行綠化的設計,入口空間以高大秀麗的落葉喬木櫸樹行列式種植,既不會使空間產生壓抑感,又形成夏有林蔭,冬有暖陽的綠化效果。教學樓片區在建筑拐角邊少量種植綠化,開花小喬木和常綠灌木球類加以搭配,為孩子們營造繽紛的綠化環境同時注重視線通透消除安全隱患,也不會遮擋教學樓內庭陽光。圖書館、行政樓前則以2~3棵高大、優美的喬木搭配微地形、草坪空間形成通透簡潔的氛圍。體育運動區則以常綠喬木、灌木形成有層次的綠化。
7結語
在河西初級中學新城第二中學用地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要保證設計的細致和完整,使師生對校園產生舒適感、安全感、歸屬感。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其心理具有鮮明的特點,既喜歡獨立思考,但激烈的學習壓力也需要交流活動和舒緩情緒。如何通過景觀設計為他們提供健康、舒適的校園公共空間環境,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