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君
猶如一根繡花針支撐不起一座大廈,細節也不能決定一個公司和一個人的成敗;而你為什么而喜樂,為什么而傷心,最后據此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卻將決定你有什么樣的未來。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故事:
一位年輕人辭掉了一份月薪萬元的工作,奔赴另一個月薪六千元的新職位。
在萬元月薪的大公司,領導們個個牛氣沖天,對人說話都是命令式的,比如“你必須如何如何,否則走人”“你應當怎樣怎樣,否則重做”,時不時還會蹦出一句“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之類的冰冷言辭,讓他連死的心都有。年輕人說:“我感覺自己就像童養媳,明明拼死拼活,甚至連命都搭進去了,而夫家卻說我是吃閑飯的,心里真不好受!”
而在月薪六千元的公司,一上班領導就拿公司的創業計劃和營運模式等征求他的意見,還真誠地說:“我們共同努力,公司一定會一天天好起來?!庇绕涫撬陬I導辦公室聊天時,領導還會讓助理為他續咖啡,并禮貌地向助理說“謝謝”。如此紳士的“細節”,令年輕人大悅:“較之少那幾千塊錢的索命錢,究竟哪個更值?”
年輕人放棄一萬元而選擇六千元的理由,來自一本書——《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決定成敗”,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更何況,快樂比錢重要,快樂地工作、快樂地賺錢,多好的人生!
可是,細想一下就會感覺哪里出了問題。職工月薪上萬元且規模又大的公司里的老總一定有過人之處,他為何會惹得年輕人如此不高興?如果領導容不下人,又怎么會成為大公司?
“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這話雖霸道,可平心而論,應該是大多數老總的真實想法吧?其實,“童養媳被嫌棄”的感覺反映的是年輕人自我感覺不被重視的心理,而“夫家不滿意”透露的則是年輕人對自我角色的定位和抵觸的態度。言談之間,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年輕人從未把自己當作公司的主人!
至于那家月薪六千元的公司,老總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在待客,而不是在管理員工。把員工當“主人公”的“禮遇”固然能讓員工心生好感和愉悅,可轉念一想,老總開始就把創業計劃和營運模式告知一個新員工,這樣的做法是否需要商榷?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兩個公司和兩個公司的老總相比,立見高下。
理念深厚如根,細節膚淺若萍。人們看多了諸如招聘現場扶起倒下的掃把而被公司錄用,應聘者因一副可人的笑臉而簽下合約的“成功”故事,便真以為“細節決定成敗”了。類似觀點的書因此暢銷了好些年,當然,也誤了很多職場中人。
殊不知,辦公室里沒有逍遙椅,工作不是做客。父母擔心的無非是孩子的未來,所以在許多畢業生即將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有必要告訴孩子們一個事實:猶如一根繡花針支撐不起一座大廈,細節也不能決定一個公司和一個人的成?。欢銥槭裁炊矘罚瑸槭裁炊鴤模詈髶俗龀鍪裁礃拥倪x擇,卻將決定你有什么樣的未來。
細節誤人。不僅是年輕人求職擇業時要著眼大處,中年人職場處事也要放寬格局,別太注重“細節”帶給自己的感受。細節真沒那么“重”,如果鉆進細節的“天井”里,刻意放大細節的作用,那么,細節不僅不能助你成功,還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片片“障目”的葉子,影響你的選擇,耽誤你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