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進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與此同時,資源以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了必要的資源,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將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近年來,國家提高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有助于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工作陸續開展,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本文重點研究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要點,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造林綠化;林業技術工作;要點
受到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我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總體綠化面積顯著低于發達國家。新時期,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建立和諧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林業是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增加綠化面積最為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植樹造林,為保證綠化的整體效果,需要提高對造林后林業技術工作的重視程度,制定合理的工作策略,促進林業建設整體水平的持續提高,以此來帶動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一、我國林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森林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防風防細菌,調節溫度和濕度,降低噪音。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森林總體面積持續減少,生態系統面臨嚴重的威脅,為此我國政府加大了林業生態系統建設的扶持力度,林業政策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關注,亂砍亂伐、毀林開荒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綠水青山及時金山銀山、人與自熱和諧相處等理念深入人心,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轉變,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關資料統計限制,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18%,森林總面積超過1.75億hm2,其中人工造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一,林業發展態勢良好。同時,我國林業總體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對不同樹種的利用不夠合理,林業資源未發揮出應有的價值,資源浪費問題普遍存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為此需要加強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研究,使林業資源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要點
1.確保樹木的整體質量
當前,我國林業高速發展,國家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增加,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除美化城市風景外,還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發展。在造林綠化后需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的養護,使其充分發揮降低噪音以及防沙防濕潤的作用,以此來帶動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在造林綠化后需要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和質量,由于樹木是人類生產生活重要的原材料,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技術對綠化造林后的樹木進行管理和控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于長勢不佳的樹苗需要在拔出后補種,充分尊重自然客觀規律,通過加強管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在選擇樹種的過程中需要選擇高質量的樹種,可以在同一區域內將不同的樹種進行搭配種植,降低病蟲害對樹種產生的危害。另外,加強對種苗的管理,定期噴灑農藥、除草、施肥,避免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缺陷。
2.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
在造林綠化后必然會出現枯樹或死樹的情況,在林業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巡查,對此類樹木定期更換,及時扶正苗木,確保正常生長。在完成造林綠化后需要加強對苗木的撫育,及時進行施肥和松土。對林間的樹木進行修剪,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依據樹木的實際生長特點以及氣候條件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措施,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輔助進行造林綠化的前期規劃,確保苗木的茁壯成長。在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需要充分考慮氣候條件、病蟲害防治、樹木生長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對綠化和養護經費實施動態化的管理,實現綠化造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高。
3.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合理的進行森林資源的砍伐
造林綠化后,森林生長到一定階段后需要進行合理的砍伐,以此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對林業養分結構的有效調節,促進新生林業資源的生長,確保林業資源始終處于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平衡的階段。在制定砍伐的指標和范圍時需要以樹齡為基礎,采取小班作業的模式,嚴格依據實現制定的砍伐順序進行砍伐,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更加完善的砍伐時間和順序標準。同時,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利用各類高新技術,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與各類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建立林業技術研究實驗中心,通過先進的技術帶動林業產業的發展進步。
4.加強技術人員的教育培訓
為保證造林綠化后林業技術工作順利進行,需要相關機構加強人員教育培訓,積極與高等院校開展合作,建立起林業人才培訓基地,定期組織內部人員參與教育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加強對林業工作人員的考核,建立起職業技術資格認證制度和完善的獎罰制度,提高全體從業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林業部門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起林業科普基地,利用信息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建立起林業信息化技術平臺,鼓勵各個企事業單位、民間機構共同參與到林業發展中,加強對林業科學知識的推廣和宣傳,以此來帶動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林業生態觀念在民眾中的廣泛普及,以此來帶動林業生態系統建設的發展進步。
三、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此國家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可持續發展成為了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森林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為增加森林覆蓋率,需要相關部門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工作,同時深入研究綠化后的技術要點,保證樹木成活率,加強林業生態的宣傳普及,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促進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的平衡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學鍵.針對遼寧西部干旱地區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24):207.
[2]石河,何建勇.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 ?綠化建設實現從“綠起來”、“美起來”向“活起來”轉變 ?2018年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完成近七成[J].綠化與生活,2018(11):4-8.
作者簡介:郝曉靜:(1978-12-)女,漢族,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造林,從事的工作: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