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檔案信息化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應用,做了簡單的論述,總結了檔案信息化的應用優勢,提出了推進退耕還林工程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從退耕還林工程檔案管理實踐來說,實施檔案信息化管理,能夠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提高檔案資源的利用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現結合具體研究進行如下分析。
關鍵詞:檔案信息化;退耕還林;檔案管理;檔案資源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獲得了不錯的成效。在退耕還林工作中做好檔案管理工作,通過歸檔保存系列原始信息資料,能夠為相關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信息依據,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由于退耕還林工程涉及面很廣,加之管理的復雜性很強,需要高質量的檔案資料支持,進而保障工程建設的高效推進,因此提出實施檔案信息化管理,現結合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一、退耕還林檔案管理工作的意義和要求
從檔案管理實施的角度來說,其具有以下優勢:1.提高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水平。通過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產生的問題和情況等真實記錄,為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除此之外,還能夠為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等的制定提供數據依據,提高退耕還林管理水平。2.為政策兌現提供依據。實施檔案管理,除錄工程相關信息外,為退耕還林工作檢查和驗收等工作提供原始數據,能夠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為政策兌現提供依據。3.反映廉政建設的成效。退耕還林工程的投資大,涉及到的部門較多,極易引發廉政問題。在具體實踐中推行專戶管理模式,踐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通過檔案的形式準確記錄,能夠提高資金管理利用率。新時期,退耕還林工程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要求從工程建設開始之際,將農戶的申請、委托以及退耕還林合同、自查驗收等相關資料,嚴格按照具體要求收集、立卷和歸檔、保管,保證檔案資料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積極探索電子檔案管理與紙質檔案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時提高退耕還林電子檔案信息的準確性以及安全性,推動檔案管理科學化。
二、檔案信息化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應用優勢
1.信息處理能力強。從退耕還林檔案管理的角度來說,逐漸轉變傳統的手工錄入模式,使用數碼相機和攝像機以及錄音設備等手段錄入信息,高效提高了檔案收集工作的效率;同時借助微縮技術與光盤技術等,提高了檔案信息的存儲量,改變了傳統檔案存儲占據空間大和不易貯存的現狀,增加了檔案資料信息的貯存量。實施的檔案信息化是借助計算機進行處理,發揮計算機的貯藏功能、計算功能、歸類以及統計功能等,替代傳統作業技術手段,降低了人為差錯率,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高了信息的準確性。從退耕還林工作的具體實施角度來說,政策和相關數據具有動態性特點,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夠實現檔案相關信息的及時修改,比如政策變化和土地面積變化等,確保了檔案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動態化收集檔案信息,及時更新檔案數據庫內的數據信息,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最新的準確數據信息。
3.實現了檔案資源共享。從林業科技檔案的角度來說,其為科技資源,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若能夠實現檔案和林業生產相互結合,對挖掘和實現林業檔案資源的價值,使其轉化為生產力,有重要的意義。推行林業檔案信息化,利用計算機的功能,對檔案信息進行編目,形成電子化檔案,利用檢索功能和查看功能等,實現網上借閱,提高了檔案資源的共享程度,突破了地域局限,提高了檔案資源的開發能力以及利用率,保障了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益。
三、檔案信息化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應用策略
1.構建完善的檔案管理系統。從退耕還林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推行角度來說,若想實現對各類文件和圖文音像資料等的高效管理和利用,需要構建完善的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國家政策和地形圖以及光盤資料等的管理。構建的信息化系統要包括以下子系統:(1)退耕還林基礎信息管理系統。此系統的應用,主要負責存儲和管理氣候信息和土壤類型以及人口等數據資料,以林業基礎設施以及工程建設進展等為主要內容。(2)退耕還林文件查詢和匯總管理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利用此系統,對綜合性材料進行管理,包括退耕還林方針政策和地方性法規等。(3)退耕還林信息實時管理系統。主要內容包括退耕還林數據查詢功能、面積計算功能模塊、檢查驗收功能模塊、錢糧兌現功能模塊等,實現對歷史資料和現狀資料的動態化管理。
2.更新管理工具和方式。從退耕還林工作實際來說,如何鞏固既得成果是后續管理工作的重點。實施檔案信息化,對各類具有利用價值的工程原始資料,以電子化形式存儲和管理,進而為后續管理的開展提供支持。若想保證檔案資料的利用價值,需要做好原始資料的采集和管理工作。一般來說,小班檔案以外業調查野賬為主;工程設計資料主要包括小班位置示意圖和工程設計圖等;文件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和林業局工作會議等資料。為了能夠高效管理上述檔案資料,助力檔案信息化的實施,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要注重更新管理工具和方式。采取以下措施:(1)科學組卷。在組卷記錄工作實踐中,要做好案卷相關記錄工作,包括案卷號和保管期限以及卷內張數等。(2)結合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實際需求,配置微機和掃描儀以及檔案柜等,采取數字化以及網絡化管理模式,實施現代化檔案管理。
3.加大基礎投入力度。退耕還林檔案信息化的推行,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具體內容如下:(1)加強硬件建設的投入力度。在退耕還林檔案管理工作中,借助計算機技術手段,輔助林業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實現一鍵查詢和一次輸入多次使用功能。開展信息化建設時,要配置相應的硬件設備,比如掃描儀和數碼相機等。這需要投入相應的資金,完善檔案信息化的基礎設施。(2)開發或者直接購買應用軟件、數據庫系統等。實施退耕還林檔案信息化管理,除了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持外,還需要應用軟件以及數據庫系統等的支持。這需要加大系統研發力度,或者直接購買,升級信息化系統,為退耕還林檔案信息化的實施提供支持。(3)做好人才培養。若想要保證退耕還林檔案信息化管理目標的實現,需要注重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打造高素質工作人員隊伍,使其能夠熟練應用網絡化管理技術手段,保證檔案信息化的實施效率和質量。檔案管理人員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要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發揮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作用,提高檔案資源的利用率。(4)從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實現角度來說,其是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上,若想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那么必須要提高標準化水平。在具體實踐中,從硬件設備的配置到檔案數據的處理等方面,進行標準化規定,保證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提高檔案資源的共享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退耕還林檔案信息化的實施,對提高檔案管理水平,提升檔案資源利用率,有重要的意義。若想發揮檔案信息化的作用,要做好相關的把控。在具體實踐中采取以下措施:構建完善的檔案管理系統;更新管理工具和方式;加大基礎投入力度。
參考文獻:
[1]李莉.渭南市退耕還林工程檔案管理要點探析[J].陜西檔案,2018(01):48-49.
[2]馬占芳.退耕還林檔案管理工作的經驗與做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8(01):139-140.
[3]李志芬,李濤.淺析大姚縣退耕還林檔案管理[J].中國林業經濟,2017(01):49-50.
[4]馬麗濤.試談退耕還林工程檔案的管理模式[J].蘭臺內外,2015(06):49.
作者簡介:王道路(1990-)布依族,貴州望謨人,本科,林業助理工程師,從事退耕還林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