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娟
預設是有目標的教學活動,以“事先籌劃”來關注教學目標的生成,更好地銜接教學流程,貫徹教學任務。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引入“預設”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要提前構思作文主題,促使學生從“預設”到寫出有深意、有個性的作文。不過,對于作文的“預設”,教師還要關注寫法與技巧的滲透,要讓學生能從“預設”中找到合適的素材,“生成”優秀作文,提升作文教學的效果。
一、關注“預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倡導素質教育,關注學生主體。初中作文教學應該如何實施?學生面對作文,除了思考寫作方向,還要精心選擇寫作素材。在這一思維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作文中?“預設”的提出,就是要從作文提前籌劃中,來確定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挖掘作文題目與素材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幫助學生從“預設”走向“生成”。事實上,對于作文教學,“預設”與“生成”是一體的,沒有“預設”,就難以獲得“生成”,也失去了作文生成的意義。沒有“生成”,“預設”也就失去了方向。教師要關注“預設”與“生成”,要在作文課堂有意融入“預設”。如細化寫作大綱、明確寫作思路,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展開論述,突出作文重點等,促進優秀作文的“生成”。
二、關注“構思”,為“預設”豐富主題
“預設”應該怎么做?回答“預設”是什么的問題,要從“構思”入手。初中作文課堂,讓學生寫作文,怎樣去表達,如何去整合素材,應該怎樣緊扣主題展開作文內容,這些都十分重要。我們在“預設”時,往往將“預設”與“生成”割裂開來,未能實現有效的對應和統一。“預設”的內容很多,包括寫作環境、寫作主題等等。好的寫作環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構思,教師通過“預設”主題,把握作文的重點和綱要,為學生“生成”作文夯實基礎。有時候,教師在細化寫作思路時,過于強調主題,而忽視了主題與素材的關聯。素材是表達主題的支撐材料,也是表達主題的載體。素材是廣泛的,面對不同的素材我們需要選擇,對重點內容要詳寫,對其他內容則略寫。這里的“預設”,還包括寫作重點的分配。如寫一個朋友,對于這個朋友,需要我們“預設”什么?我們可以思考,朋友的外貌特征,朋友的性格特點,朋友的談吐習慣,朋友的做事風格等等。這些都可以是素材的一部分。但對于這些素材,如何進行詳略搭配,如何根據“一個朋友”的寫作主題,來選擇合適的素材進行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從具體的素材中,發現朋友的優秀品質,讓作文更真實、更生動。
三、注重“生活體驗”,讓“預設”情感真摯
初中作文教學,很多學生反映沒啥可寫,對寫作產生畏懼心理,不知道該寫什么。我們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初中生應該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用作文來表達生活。生活是每個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中的趣事,生活中的體驗,生活中的想法等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聯系生活來選擇素材,通過生活體驗豐富“預設”,讓自己的作文充滿真情實感。如寫某一種動物或植物,學生應該對其有所了解。一些學生家里養過寵物,有些學生家里種過某種植物,有些學生在平時看到很多動物或植物,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還有我們的校園,種了哪些花,栽了哪些樹等等,都可以寫入作文中。所以說,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遴選自己熟悉的、體驗過的生活內容,將之融入到寫作中,以寫出充滿情趣的、感情真摯的作文。
四、確立寫作素材,“生成”優秀作文
可以說,在初中作文“預設”中,對素材的選擇要精心,要使作文精彩,就要恰當選擇寫作素材,突出寫作主題,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想讓作文打動讀者,就要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確定文章的主題,升華主題。教師在列綱、細化寫作重點時,也要鼓勵學生分析主題,精心選擇素材來表現主題,反映主題。“預設”要突出選材的精準,教師可以將作文主題、寫作素材列出來,鼓勵學生根據主題選擇素材。同樣,素材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精準,要恰當,要能夠突出作文主題。
五、要善用“留白”來拓展“預設”的想象空間
寫作要求過多,設置各種條條框框,則難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預設”設計上,既要參與作文“預設”,還要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有自主發揮的空間,通過自我的分析、想象表現主題。我們強調“預設”,但并非完全被“預設”所困。而是圍繞“預設”,來把握作文的寫作思路,明確寫作方向,促進學生“生成”。如學習了《濟南的冬天》,我們從文本的閱讀中,引導學生探究濟南的雪景,去思考、想象。同樣,回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可以觀察某地的雨景,引導學生思考描寫雨景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可以是雨中的故事,可以是雨后的美景。總之,要給學生以空間,讓學生思維自由馳騁。圍繞“預設”探究作文的“生成”,教師要全面把握“預設”的內容,合理引導學生緊扣主題、優選素材、突出重點,“生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