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高架橋的建設標志著城市的交通系統由過去傳統的平面式規劃轉變為立體式建設,為城市內短途交通帶來了便利,更促進了城市物流和信息流的傳輸效率,為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
然而,作為功能單一的市政交通基礎設施,高架橋在規劃設計之初普遍只注重高架橋本身結構的合理與安全,缺乏對高架橋下生態和社會效益的考量。當鋼筋混凝土橋身矗立于城市表面之上,破壞了原有的城市景觀綠化,高架橋下空間逐漸淪為城市的“失落空間”。如何合理利用高架橋下空間,高架橋附屬空間景觀設計如何做到尊重城市風貌、提升城市活力、使城市空間在功能和形式上做到更好的結合,成為更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城市開放空間,都已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課題。
揚州市文昌西路和真州中路立交橋位于揚州市邗江區,總長度約為920米,是西區新城東西軸線與南北主通道相交的節點。立交橋下公園規劃區域擬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約5.5hm2,位于刊江區中心地塊,緊鄰邗江區行政中心、商業中心以及大片社區,地理位置優越。
1.項目地點位于揚州火車站和揚州體育公園附近,人流量巨大,也是來往車輛和行人必經的場地之一。橋下公園的景觀設計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揚州市的城市面貌,公園景觀在整體定位上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清晰的辨識度。
2.橋下公園的景觀設計需要與邗江區西區新城的整體規劃風格相統一,構建特色形象和標志性景觀節點,以迎合新區規劃風格。
3.橋下公園屬于濱水公園和街旁公園,需要考慮親水景觀功能性與合理性;同時考慮臨街的綠化效果。
4.完善公園的環境功能,打造可持續的公共活動空間和戶外場所,內部功能既不能單一,同時注意公園設施的使用率,采用環??裳h使用的設施材料,迎合揚州市的發展號召。
1.打造城市新形象。以橋下公園景觀建設來打造新的揚州市西城區新形象和城市名片,使得周邊的企事業政府以及市民們在與外市交流的過程中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提升自身的形象。
2.改善環境質量。通過公園的景觀建設,優化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硬件設施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植物景觀得到豐富,市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3.提升生活品位。良好的公園景觀設計不僅能帶給人們良好的物質形態的環境,更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位。同時,好的公共空間的環境形態對灌輸城市理念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4.帶動周邊商圈發展。創建城市綠地的優美環境,提升周邊土地價值,增加周邊區域的人流量,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為區域規劃中的商圈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1)構建區域景觀軸線。景觀軸線貫通揚州火車站站前景觀、揚州體育公園和明月湖公園,形成一條優美的景觀視線通廊,讓市民及游客共享美麗的城市風景,成為隱喻揚州新時代發展的文化軸線。
(2)開放多樣性生態空間。為市民提供功能豐富的開放空間和活動場所,打破自然與城市的界限,將自然真正地融入城市,使市民有機會享受公共自然資源。
(3)強化濱水景觀合理性。通過對駁岸親水主題的規劃與設計,合理化加大對沿山河的水系資源的利用,形成可共享的、富有揚州地域特色的濱水景觀。
(4)細化景觀空間設計。通過園路的構建,將公園空間劃分成既相互關聯又各具特色的休閑娛樂區域,把握統一的設計風格,細部設計體現各個功能區不同的特點。
(5)豐富城市文化內涵。通過對具體景觀節點的設計,例如公園導視設計、景觀小品設計等,將地方文化內涵通過設計語言的表達,體現在公園景觀設計當中。
(1)應用性。簡約與簡單是兩種不同的理念,簡潔是經過一定的篩選,將精華打磨出來的結果。簡潔的理念在新時期有了新的發展,它能夠將新的景觀規劃技術、新的材料以及新方式等運用到高架橋下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中,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新需求。高架橋下公園景觀設計中,簡潔更加凸顯的是一種功能性的設計,在結構與形式的設計上強調完整性和協調性,對材料的使用以及技術的運用都有更高的要求。
(2)先進性。國力富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人們對道路環境的空間環境也有了一定的要求,現代簡約風格也逐漸流行起來,其特色就是一種各種元素的簡化來達到對整體效果的滿足。雖然內容上表現的更加簡潔,但是在功能與質量上卻有更高的要求,簡約風格結合了實用性與個性,表現出現代人群的個人品味。
(3)發展前景。當代的空間道路環境更多體現在簡單、實用、舒適上,完美的高架橋下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實用與美觀相統一,同時也可以將傳統的中華文化更好的繼承和弘揚,更加彰顯人們的文化內涵和審美。
1.休閑活動廣場(圖1)。緊鄰西區入口處,整體造型基于“六邊形”形式感上有規律的變化和整合。廣場中央是用大小相同的六邊形木臺組合而成的平臺,高低變化增添了木平臺的趣味性,六邊形的低矮花池引導出幾個不同的出口,同時也增添了石質廣場的自然氣息。
圖1
圖2
圖3
2.林下休息廣場(圖2)。位于公園西側高架匝道的通道低下,該空間采用波浪元素,構建圓弧起伏的木平臺休息廣場。在木平臺上加入一個相對獨立的圓心空間,兩個空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
3.濱水生態觀景平臺(圖3)。濱水生態觀景平臺位于公園東側的沿山河河畔,與蘆荻淺灘相互影響,是相互依存的兩個獨立的景觀節點,設計運用生態設計手法對濱水設施進行生態改造。蘆荻淺灘由原始的硬化土地高坡改造而來,拉伸駁岸的坡長,對生態駁岸部分進行加固,消除過度的硬化空間,在植物設計上體現陸生——濕生——水生生態系統的漸變特點,使綠化景觀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
4.中心廣場。位于橋下公園的東側,廣場中心的草坪上設置了一個大型的環形帶狀的構筑物,可供市民休憩,也為孩童提供了玩耍的空間,帶狀構筑物的一邊設計有一個小型的舞臺,可供市民進行活動和表演。
本案設計風格的確立源于對華中文化的向往與對繪畫的喜好,于是便有了這次方案的大膽嘗試。將構圖元素、色彩元素同景觀設計巧妙結合,之于風格、之于設計,然后創作出自己理想的設計方案。凝聚搜索的元素與獨特的想法,最后制作圖紙落實方案。杰出的設計,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也愿我今后的設計之路也能秉承繼承創新的態度,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