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華,中醫婦科學碩士,資深孕產編輯,大林3歲半。

現在朋友聚會,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懷孕和養孩子。每個人的經歷各不相同,遇到的問題也五花八門。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也許正是你所欠缺的,你覺得這個不是問題別人可能正在經受考驗。每次討論一圈下來,總能得到些新的東西,可以實踐到自己身上,也可以作為經驗日后傳達給下一個人。
從孕期到產后,我一直比較注意飲食,說白了還是看個人的意志力如何了。我沒有暴飲暴食,大魚大肉,各種湯一起補,飯量和之前比沒怎么改變,只是注意吃更多的優質營養。加上一直堅持純母乳喂養,所以產后沒多久,并沒有刻意減肥的我很快就恢復到孕前體重。身邊朋友驚訝的表情告訴我好像這是多么不得了的事,但我自己知道在這方面真的沒有付出多少努力。前期控制了,后期自然省事。
慶幸出生后一直純母乳喂養到6個月,堅持給寶寶做撫觸、捏脊,所以孩子抵抗力比較強,上幼兒園前基本沒有生過病。遺憾的是,斷奶的時候母乳量還很多,孩子一般吃一側就飽了,另一側吸出來都扔掉了,并沒有冷凍起來留著上班后給孩子吃。斷奶倒是很容易,說斷就斷了,但并不是自然離乳,斷奶的時候我把他送回姥姥家了,半個月沒見到孩子,估計他當時不能吃奶又看不到媽媽,應該很傷心吧。這點我挺后悔的。
很多人說太早上早教班沒好處,是大人在逃避責任等等,我覺得也并非一無是處。大林出生3個月我就給他報了早教班,早早地讓他接觸很多同齡的小朋友,雖然那時他還沒什么概念,更多的時候膩在我懷里,但這種社交在他潛意識里一定是有影響的,他的性格比較外向,喜歡和小朋友相處,上幼兒園時也沒遇到什么阻礙,一點不怯生,老師也很喜歡他。而我也通過跟其他媽媽的交流,擴大了自己的圈子和眼界,得到了更多的訊息。
還有一點必須要提,從大林一出生我就給他聽音樂,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有音樂陪伴。現在大林節奏感很好,基本聽一遍音樂就能跟著旋律哼唱或者跟著節奏自編舞蹈。
孩子雖然比成人對病菌更敏感,但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脆弱,不必一有癥狀就用藥解決。當然,這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多了解疾病常識,才能更有自信地應對。我是學中醫的,遇到孩子生病不舒服,我一般都通過推拿、按摩、代茶飲來解決。
對于異常情況,觀察很重要。大林出生那會鎖骨骨折,我本以為鎖骨骨折是比較常見的產傷,恢復比較容易,所以沒有重視。后來大林有段時間一吃奶就哭,撕心裂肺地哭,當時我以為是乳頭短小不好吃奶寶寶餓得,后來才知道是鎖骨骨折疼痛引起的。那時候經驗不足,總覺得孩子對痛覺不敏感,只想著孩子是因為奶不夠吃,其實剛出生的孩子因為餓引起的哭鬧還是占少數。
大林6個月前一直純母乳喂養,6個月后開始加輔食,加輔食基本都是以蒸、煮為主,也沒有加過鹽、香油等調料品,基本保持原食材的色香味。1歲后,孩子開始和大人一起同桌吃飯,因為平時我們做飯比較清淡,我和孩子爸對油炸類、膨化類食品、小零食也不大感冒,所以基本也沒給孩子買過。可能沒有這些“好吃”的零食刺激,所以到上幼兒園前,即使去超市他也從來沒給我們表達過要吃的,讓人高興的是,孩子也從不挑食。上幼兒園后,有次回家孩子告訴我:媽媽,今天幼兒園老師說小朋友吃肯德基和麥當勞是不對的,對身體不好。我說:你吃過嗎?他搖搖頭。我說,既然對身體不好,咱以后也不吃肯德基和麥當勞了。他開心地說:嗯!也許你會說沒有肯德基麥當勞的童年不完整,但也總比讓他嘗過后再費勁阻攔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