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辰 通訊員 闕光文 彭蓓
醫療建筑是最復雜的公共建筑之一,它有別于一般建筑,是特殊建筑的一種。這一特殊性源于“醫療體系”所具有的專業性、多樣性、復雜性等。
醫療建筑設計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實實在在地利用專業,解決需求和難題。
湖北中天世紀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建筑師魏清橋已在醫療建筑設計的路上耕耘十五載,從最初的“門外漢”,到如今業內知名的專家,他在面對建筑設計專業畢業生期待的眼神時嚴肅地說:“這個領域是靠實力說話的。”
1989年,魏清橋從建筑設計專業畢業,在武漢鋼鐵公司的設計院工作,可這份工作令他郁悶——工作內容只是對老舊工廠的簡單修改,這與自己的設計理想相去甚遠。1992年,他毅然拋棄了自己的鐵飯碗,輾轉遠赴香港,1998年因家庭需要又回到武漢。
當年的武漢,有他喜歡的工作,但沒有他能接受的薪資水平。因此,魏清橋買來兩臺電腦、一臺打印機,花400元租下一個小小工作室,就這樣開啟創業生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在為自己的建筑設計夢想努力。
剛回武漢既沒資源也沒人脈,一切從零開始。第一單,是花了500元的報紙廣告費得來的建筑效果圖業務。魏清橋72個小時沒合眼,只為畫好一張圖。果然,客戶很滿意,這一單賺到1200元。
創業不易,但魏清橋務實認真、畫圖嚴謹仔細,逐漸畫出了知名度,2000年9月,魏清橋的作品還獲得全國第二屆電腦建筑畫(含動畫)比賽第二名。
客戶逐漸增加,口碑一傳十、十傳百,訂單多了起來,不到兩年時間,公司年營業額已達到200萬元。發展勢頭一片大好之時,魏清橋卻決定逐漸收縮公司的效果圖業務,向建筑設計轉型。身邊的朋友親人都不理解:這么好的生意為什么不做?
魏清橋心里清楚,效果圖只是為建筑設計服務的,是剛畢業學生的一種過渡性工作,過分依賴電腦軟件、沒有技術含量,不容易形成企業獨有的競爭力。“況且,我的夢想是做建筑設計師啊!”

魏清橋團隊設計的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既有夢想驅使,又有過硬實力,公司轉型過度得很順利。2004年,魏清橋的設計院就取得了住建部頒發的建筑設計甲級資質,同時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那時,許多中小型設計院都在忙著賺錢“求生存”,而魏清橋已經在布局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
他敏銳地察覺到,信息化管理對設計企業具有關鍵作用。正是這一點,為他之后向更為專業和復雜的醫療建筑設計方向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2006年開始研發,到2010年投入使用,魏清橋陸續投入600多萬元,為自己的設計院開發出了信息化管理軟件。軟件獲得來自政府的技術創新基金支持,取得湖北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科技成果登記證書,獲得湖北省優秀行業軟件一等獎、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
記者了解到,信息化管理對設計企業尤為重要。有些企業管理方式傳統粗放,時間長了信息就亂了,比如十年前的圖紙根本找不到。而一旦實現信息化管理,事無巨細都能記錄在冊。
而且,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建筑設計流程復雜,比如提資料、返資料、校對、審核,有了信息化平臺,系統能夠仔細記錄每一個步驟。如此一來,如若將來項目在審查過程中出現問題要追責,也能從系統里清晰地查詢出來,防患于未然。
“要做好建筑設計,信息化的后臺一定得跟上。”魏清橋強調,尤其是醫療建筑設計,更為復雜,要求更高的專業度,對信息化的要求就更高。
20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魏清橋接觸并拿下一個醫院內科住院大樓的設計項目。由于內科住院大樓功能較為簡單,門檻不高,魏清橋順利進入醫療建筑設計領域,之后,他又與該醫院合作了外科住院大樓的設計項目。
這一次的設計復雜得多,規模也接近6萬平方米,魏清橋頗下了一番苦功。項目做完,他積累了醫療建筑設計方面的不少經驗,逐漸有了專業度,也暗自下定決心,以后設計院要朝著醫療建筑設計領域發展。
為何如此篤定?魏清橋告訴記者,這個領域門檻高、專業度高,容易形成競爭優勢;此外,從大的環境來看,目前中國醫療資源與人口并不匹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醫療建筑將會長足發展,有市場硬需求。
業內專家指出,一個成功的醫療建筑設計,要以把握該醫院追求的基本理念價值、長期運營計劃、一次性地滿足功能要求出發,在建筑的布局和形態結構上使水平、垂直的布局及至軸線的處理和各室的平面結構都能圓滿按醫療計劃實施,最大程度提高醫院的效率。
此外,醫療建筑設計要隨著新的診療技術和醫療設備、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的發展提高技術適應性;造型上要盡力擺脫單調的垂直布局,努力給人以輕松舒適的感受;還需把當地社會固有文化或者環境解釋容納到建筑之中,“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
魏清橋帶領團隊不斷學習、實踐,越來越專業,克服一重重難關。2010年,他第一次在全國公開投標中中標大型醫療建筑,拿下鐘祥市人民醫院的新院區項目的建筑設計——這不僅是他公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他個人的一項分水嶺。

魏清橋團隊設計的鐘祥市人民醫院
之前,魏清橋設計的項目要么是專科醫院,要么是醫院的一個部分。此次中標后,他第一次設計一個大型綜合醫院,從投標開始,到確定施工圖,再到醫院建好投入使用,魏清橋團隊的專業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記者了解到,鐘祥市人民醫院新院區設計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工藝,魏清橋團隊研發的“帶限位裝置的階段式自主回味抗震支座”和“超低阻初中效過濾器”等創新技術,均屬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
這些年,魏清橋已經手大大小小三十多個醫療建筑設計項目,其中有老年人專科醫院、心血管專科醫院、心臟病專業醫院、婦產專科醫院、生殖醫學專科醫院、腦腫瘤專科醫院等,也有超過2000張床的大型綜合醫院。
每多做一個項目,就多收獲一份來自外界的肯定。如今,魏清橋已拿下十多個獎,擁有自己的專利,但他依然嚴格要求自己。他認為,設計醫療建筑要有先進的設計理念,也要有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感,還需要對特定醫院的業務流程全面分析,如此才能做出優秀設計。
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歷程、擅長的醫療領域和患者群體,因此,每一個新的醫院建筑設計,都是一次新的探險。魏清橋在醫療設計領域的專業度日漸提高,他于今年受邀參加《醫療建筑設計評價標準》及《腫瘤醫療建筑設計規范》兩項中國國家標準的撰寫編輯工作。
此外,他還多次受邀參加醫療建筑設計相關評審工作;同時,他也會走進校園,指導建筑學專業大學生專業知識,分享“實戰”經驗。作為長江大學的特聘教授,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選定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下去,就是人生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