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娟1,2 周志涵1,2
(1.湖南省醫藥技工學校,湖南 長沙 410000 2.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幼兒園的學生是3-6歲的學齡前兒童,與嬰兒期相比,學齡前兒童體格發育速度相對減慢,但仍保持穩步增長,其下肢增長幅度超過頭顱和軀干。這一階段的孩子每年體重增長約2kg,身高每年增長約5cm,腦及神經系統發育持續并逐漸成熟。而與成人相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然處于迅速生長發育之中,加上活潑好動,會需要更多的營養。本文以某幼兒園一周營養中餐食譜為例,詳見表1,結合營養配餐理論對一周食譜從專業角度開展剖析。

表1 某幼兒園一周營養中餐食譜
(一)蔬菜 豆芽、根達菜、娃娃菜、西紅柿、芹菜、筍瓜含有蛋白質、鈣、磷、維生素、膳食纖維等。
(二)肉制品 雞肉、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成分。
(三)主食 大米粥、小米粥、雜豆粥、玉米羹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清肺的功效。粗糧、雜糧能給人體補充礦物質,保證微量元素的供應,如鐵、鋅、錳、銅、鈣、磷等,其次是纖維素和各種維生素等。
(一)主食搭配粗雜糧 幼兒園一周中餐營養食譜體現了干稀搭配、主副搭配、葷素搭配,但搭配的多樣化、藝術化還需要加強,主食搭配有雜糧、雜豆,還可以加入玉米、薯類、包點等。
(二)副食要豐富多樣 豬肉出現的頻次較高,建議魚禽肉蛋間隔搭配,加工的方式可以更豐富多樣,周一到周三都用多豬肉,加工方式都是炒肉,建議可以是肉片湯、汆肉丸、紅燒獅子頭、肉末等。連續多日同一食材、同一加工方式,將不利于刺激學齡前兒童食欲。
(三)科學搭配 豆芽和芹菜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建議不要安排在同一餐次,因為膳食纖維在胃中排空的時間長,如果食用過量會造成反酸,大量的膳食纖維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四)食物體現碎、軟、細、爛 通過查看實物,豆芽沒有切碎,肉塊較長,芹菜切的過長,幼兒咀嚼能力有限,存在嚼不碎、嚼不斷的現象,低年級的學齡前兒童將會出現菜絲卡住喉嚨,所以原材料加工方式需要改進,食物要體現碎、軟、細、爛的特點。
(五)精選食材 豆芽食材的來源要確保安全可靠,如果豆芽來源不可追溯,幼兒食材建議不選用豆芽。“毒豆芽”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無根,無根豆芽在生產時施用了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粗壯而無根,除草劑中含有致癌等物質,而無根豆芽中就吸收了這種毒物。豆芽生產戶使用的“無根豆芽素(也稱無根劑)、“速長王”、“諾氟沙星”[1]等農藥,促進豆芽生長”,這些激素類農藥同氮肥一樣對人體都有致癌、致畸形的作用,即使是人用的激素類藥品攝入超量后,也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如使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發生改變、老年人骨質疏松等等。
(六)食物要秀色可餐 如周一的芹菜炒肉,兩種食材葷素搭配,能較好地為幼兒提供營養物質。但芹菜顏色已經是死黃色,有言曰秀色可餐,五顏六色的食物食品是引發學齡前兒童食欲的誘餌,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開展感官評價,芹菜在加工過程中要做好護色。果蔬會變顏色,主是果蔬汁遇氧氣氧化后的產生的褐變,果蔬菜本身有活性,所以這種變化不能夠制止,只能適當延長。蔬菜應先洗后切,在蔬菜清洗時采用冷水清洗(4-10℃之間),切分后的蔬菜及時放入水中進行漂洗、浸泡時加少許鹽,會起到一定的護色作用,但此法會流失部分維生素。如為了口感更軟和、去除草酸,可在入鍋前焯水,焯水后及時放入清水中可達到護色目的。此外,黃色較深的蔬菜和深黃色水果含營養素比較豐富,所以應多選用深色蔬菜和水果
(七)遵從配餐原則 幼兒園只提供中餐,早餐、晚餐學齡前兒童在家用餐,根據學齡前兒童營養配餐原則,膳食需要做到1.食物多樣,搭配合理,注重主副搭配、葷素搭配、咸甜搭配、干濕搭配等。2.專門烹飪,易于消化,學齡前兒童膳食在加工過程中要做好碎、軟、細、爛。3.制定合理膳食制度,學齡前兒童可采用一日三餐兩點制度,可在上午十點及下午三點添加點心如餅干、牛奶、面包等食物。
(八)培養學齡前兒童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用餐前一定不要吃零食,要養成洗手的習慣,使孩子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用餐前先喝幾口湯,有利于疏通胃腸道,還有利于胃液分泌。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受外界影響較大,會出現挑食厭食不愛吃飯,用餐時間長,食物色香味形、周圍同學飲食行為都將影響其進餐情況等。用餐的時候要少說話,最好不說話,食物咀嚼得要細,讓食物充分地與唾液淀粉酶混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小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提高年輕一輩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營養配餐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指導,結合學齡前兒童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貫徹配餐原則,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保證學齡前兒童營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