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岳煉 王志云 萬利鑫 陳杰 柯歡 張學平


摘要:以短序潤楠種子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的基質(黃心土、椰糠、泥炭土、河沙、珍珠巖)單一或混合配比處理其對短序潤袖種子萌發的影響。結果表明:泥炭土含量為50%、椰糠含量為20%、珍珠巖含量為30%的混合基質配比下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率及發芽勢最高;而以黃心土50%、河沙50%混合基質比例配比下發芽率及發芽勢最低;總的來說,基質中含有50%以上的泥炭土,可明顯地提高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率,而黃心土成分達50%的基質明顯降低了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率。
關鍵詞:基質;短序潤楊;種子;發芽率
短序潤楠(Machilus breviflora)屬樟科(Rosaceae)潤楠屬(Machilus)常綠喬木,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區的山地或山谷闊葉混交疏林中,或生于溪邊[1],其樹形直立優美,枝葉呈片狀分層向外伸展,特別是在春梢期間,整樹紅葉,極為美觀,可作為庭院觀賞樹種和城市綠化行道樹[2],是華南地區極具開發應用潛力的優良鄉土樹種。短序潤楠種子萌發為子葉留土型[3],種子隨采隨播后萌發時間持續較長。筆者曾在野外調查,發現短序潤楠母株林下幼苗極少,在地面上發現了部分種子掉地后發霉或干裂變黑,在常規黃心土基質育苗過程中,其種子出苗時間較久、出苗不整齊。因此,本文擬通過研究不同的基質配比下,短序潤楠種子的萌發情況,以期為該苗木的進一步標準化育苗提供試驗依據和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短序潤楠種子于2016年底采自廣東省佛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苗圃約10年的短序潤楠母株,果實采后使用紗布包裹,泡水12h后,置陰涼處漚爛果肉果皮,采用塑料篩在水中搓洗,去除果肉、果皮,將種子洗凈。然后,將種子攤開放于通風陰涼處晾干,種子晾干后放入自封袋中貯藏備用。黃心土、河沙取自佛山林科所苗圃,椰糠、泥炭土、珍珠巖購至廣州芳村花卉市場。
1.2 方法
1.2.1 基質配比設計。本試驗采用黃心土、椰糠、泥炭土、河沙、珍珠巖通過不同的比例配制(見表1),共16個組合處理,基質配制后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發酵5d后混勻后裝入育苗穴盤中備用。播種試驗于2017年6月20日開展,將短序潤楠種子放入水中浸泡12h后,用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消毒,用清水充分洗凈后點播到穴盤中。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30粒種子,遮光網條件下栽培,每天上午淋水保濕。
1.2.2 種子的特征。種子大小采用游標卡尺測定,千粒重計算采用百粒法,即從純凈種子中隨機取出100粒種子為-組進行稱重,共3個重復;種子純凈度檢測重復3次,計算公式為:純凈度(%)=純凈種子/(純凈種子+廢種子+雜質)×100。
1.2.3 項目測定。從第1粒種子發芽開始,記錄發芽數,直至最后1粒種子發芽為止。發芽率(%)=發芽結束時正常發芽的種子數/供試種子總數×100;發芽勢(%)=發芽種子數達到高峰時的發芽數/種子總數×100。
1.2.4 數據分析。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子的形態特征
種子呈球形,種皮呈灰褐色或暗褐色,表面暗褐色花紋,經測量種子直徑平均0.885土0.073cm。
2.2 種子純凈度及千粒重
短序潤楠種子純凈度較高,平均純凈度達98.67%;種子千粒重平均達384.3土8.628。
2.3 不同基質處理對短序潤楠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的影響
由表2可知,采用黃心土、椰糠、泥炭土、河沙、珍珠巖等單成分或組合按比例混合配制作為短序潤楠種子萌發的基質,對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影響存在差異。其中處理A3即以泥炭土含量為50%、椰糠含量為20%、珍珠巖含量為30%的混合配比下發芽率及發芽勢最高;而處理A14即以黃心土50%、河沙50%混合比例配比下發芽率及發芽勢最低;以泥炭土、河沙、黃心土單一基質栽培下,發現泥炭土發芽率最高,河沙其次,而黃心土最差;從多個基質配比情況分析,發現黃心土的比例達50%以上,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率普遍較低,發芽率都低于30%,而含有50%泥炭土比例的基質種類,其種子發芽率普遍高于50%,只有一個基質配比(A1o)雖然含有50%的泥炭土,但黃心土的比例也達50%,其發芽率也較低,只有18.89%。
3 結論
大量研究表明,基質種類及配比的不同影響著不同植物種子的萌發以及幼苗的生長[4-6],周軍等[7]發現與草炭土相比,采用泥炭蘚能提高矮牽牛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生長。李效文等[8]采用河沙、泥炭土、黃心土按照不同比例配成基質,研究不同基質對降香黃檀種子萌發的影響,發現采用黃心土作為基質降香黃檀種子發芽率最高。本研究發現,采用黃心土、椰糠、泥炭土、河沙、珍珠巖等單成分或組合按比例混合配制的基質對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率及發芽勢影響差異較大,其中以泥炭土50%、椰糠20%、珍珠巖30%配比作為基質對短序潤楠種子發芽率最高;而采用黃心土50%、河沙50%比例配置的基質短序潤楠種子發芽率最低。總的來說,基質配方中含有泥炭土50%以上的基質短序潤楠的種子發芽普遍有促進作用,而含有黃心土成分達50%以上的基質對短序潤楠種子的發芽促進作用較差,種子發芽率普遍較低。這可能與基質的透氣性與持水能力有關,泥炭土持水能力較好,椰糠可增強基質的透氣性,而珍珠巖也可增強透氣性及排水能力;黃心土的透氣性較差,河沙透氣性和持水能力也較差,因此對短序潤楠種子的萌發促進作用不如其他組合好。以上的結果也說明了短序潤楠種子的萌發與土壤的通氣性和持水能力關系密切。在本研究發現,短序潤楠的種子發芽率普遍較低,這與相關文獻[9]或者是在后來的種子隨采隨播發芽率差異較大。據楊麗洲等倒研究發現,采用土壤中貯藏的短序潤楠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為不同貯藏處理最高值,分別為100%和83.33%;而采用日曬貯藏效果稍差,發芽率僅為56.50%。因此,造成本試驗發芽率普遍低,可能與本次試驗中短序潤楠種子的貯存有關,由于本次試驗的種子晾干后沒有及時播種,而是采用密封袋包裝貯藏,經過了幾個月后才進行了播種,因此影響了試驗的總體發芽率。
參考文獻:
[1]中國植物志(第31卷)[M].科學出版社,1982:59.
[2]劉凱昌,莊雪影,薛春泉,等.廣東森林植物[M].華中科技出版社2013.
[3]楊麗洲.短序潤楊繁殖特性與園林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0.
[4]崔瑤,張青瑞,施衛省.育苗基質對紫云英種子萌發成苗的影響[J].土壤與作物,2016(01):36-41.
[5]張立超,吳道銘,王思佳,等.基質種類和含水量對辣木種子發芽率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7(02):62-67
[6]芮蕊,朱玉婷,楊自云.不同基質對瑪咖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7(01):164-166
[7]周軍,瞿輝,鄧國文,等.不同基質和光溫條件對接牽牛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3(6):75-76.
[8]李效文,劉星,潘鳳躍.不同配比基質對降香黃檀種子萌發的影響[J].林業科技通訊,2018(6):65-68.
[9]楊麗洲,馮志堅,周兵,等.不同處理方法對短序潤楠種子發芽的影響[J].廣東林業科技,2010(0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