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給黑洞照片打上水印備受質疑,后因國旗、國徽等照片違規被迫道歉,隨后以版權保護之名謀利的商業模式遭到討伐……從4月11日開始,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讓“視覺中國”這個圖片網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并在互聯網上引發有關版權保護的熱烈討論,令人始料未及。
時文選讀
黑洞照片起風波,版權保護別成斂財“黑洞”
楊晨
圖片公司保護圖片作品的著作權本無可厚非。在我國《著作權法》《侵權責任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等法規中,對于圖片作品、圖片作品權屬、作品使用、侵權責任等,都有明確規范,以商業目的使用權利不明的圖片,或者在網上傳播他人圖片,未給著作權人署名,就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權或信息網絡傳播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可問題是,儼然版權所有者的一些圖片公司,本身卻并沒有得到“獨家授權”,為了達到商業營利的目的,揮舞著作權法規的大棒,不僅侵害了著作權實際所有者的切身權益,更影響了整個傳媒生態的健康發展。而把包括百度、鳳凰網、海爾等在內的一些媒體和企業標志圖片,也當成自己的版權圖片,甚至一些藝人的宣傳照也被其“納入囊中”且“坐地起價”,將不在保護之列或不為己有的作品“蓋戳叫賣”,圖片公司的種種做法不僅“吃相不雅”,更是堂而皇之地越過了法律邊界,把版權保護變成了斂財工具,早已背離著作權保護的本意。
應當為這次事件“埋單”的,除了作為圖片平臺責任的“審核不嚴”,還有被商業雄心淡化了的法治意識。而從立法到執法、司法,也應正視和規范圖片行業的版權亂象,堵住其濫用維權的“黑洞”。
【素材分析】
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充分地暴露出來,希望能借此次事件有效規范視覺中國一類圖片等中間商的行為,凈化圖片、字體等知識產權市場,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讓創新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法律保護,以激勵更多的人去自主創新發展。
【適用話題】
版權;維權;碰瓷;健康有序
話題拓展
視覺中國的圖片版權之爭,不能也是“黑洞”
畢舸
社會公眾對于黑洞照片的關注,在于其本身具有強烈的科普性質。正因如此,歐洲南方天文臺向需要使用該圖片的各方提供了開放性的授權,也是希望圖片的廣泛傳播能夠帶來更大程度的社會參與。而視覺中國的舉動,明顯帶有獲取圖片費用的“商業目的”之嫌。
不僅如此,很多人還發現,視覺中國近年來對于圖片“版權”的控制力度日益明顯,甚至頻頻出現越界爭議。如共青團中央官微就質問,國旗、國徽為什么也被標上版權和價格,出現在視覺中國網站上?更有自媒體發文《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抨擊視覺中國通過對圖片版權的大肆占位,形成了巨大的版權商業池,然后向各類自媒體索取高額圖片版權費,讓不少自媒體敢怒不敢言。
這是值得反思的命題。圍繞這一爭議,期望包括視覺中國在內的參與各方能理性對話,就平衡圖片版權所有者、服務平臺與使用者三方的合理權益,同時兼顧互聯網圖片等各類信息的自由傳遞特性,尋求更具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比如有自媒體倡議的圖片版權檢索系統建設。唯有如此,方能厘清各方邊界,建立長遠共贏的圖片版權生態。
對“版權碰瓷”堅決說“不”
北京青年報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原以為這只是一個段子,沒想到視覺中國將這一邏輯運用得爐火純青,而且更上了一層樓。
在現實中,很多權益人堅持維權,向侵權者索賠,受到了司法機關的支持,也逐漸獲得了民眾的認可。比如“葛優躺”維權案、鄭淵潔童話形象商標維權案、黑貓警長圖片侵權案等,都是近年來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維權案件,被侵權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給社會樹立了勇于維權、依法維權的榜樣。然而,知識產權保護也有界限,權利人不能濫用權利,把自己異化成為“版權流氓”,大搞“碰瓷維權”“釣魚維權”,將自己不具有版權的圖片標注為享有版權,要求使用者付費,其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維權的范疇。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拐點,創新對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拉動力,應站在經濟發展的戰略角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讓創新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法律保護,以激勵更多的人去自主創新發展。同時必須明確,知識產權維權要合法化、規范化,權利人要在法律范圍內維權,法律要對“版權流氓”“碰瓷維權”堅決說“不”,才能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成色和水平,讓保護知識產權、鼓勵自主創新成為時代最強音。
【小編說】
將權利人放棄的著作權歸為己有是視覺中國的問題,但繼續保護知識產權卻是我們應該一直做下去的事,相關部門還需完善法律體系、強化市場規范、加大監管力度,更需要全社會形成正確的版權保護觀。唯有如此,版權保護之路才能走得更好,黑洞照片才不會成為版權“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