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18時許,位于巴黎市中心、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圣母院發生大火,整座建筑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頂部塔樓,大火將整座建筑物的后半部分映得通紅,滾滾濃煙沖向天空。大火迅速將圣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很快,尖頂如被攔腰折斷一般倒下。4月16日,法國巴黎,法國消防部門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被完全撲滅。巴黎圣母院的大部分頂部被燒毀。
時文選讀
巴黎圣母院大火,文物的損毀讓全世界痛心
斯遠
巴黎圣母院的一場大火,燒塌了高聳的鐘樓塔尖,也讓很多人心痛不已。
據法國媒體報道,大火從巴黎圣母院的樓頂開始燃燒,火勢很快蔓延,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間竄出,塔尖隨后轟然倒塌。據參與救援的消防員說,火災可能與巴黎圣母院的修繕工程有關。
任何人類文明的瑰寶都應該受到愛護和照拂,而不是遭遇被損害的命運。
由無數人傾盡心力創造出來的杰作,既是屬于創作者的作品,也是屬于民族的驕傲,更是全人類文明水平的里程碑。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能為《巴黎圣母院》中的愛情而震撼,為《戰爭與和平》中的人物命運而感慨,也同樣會在悉尼歌劇院和盧浮宮中感受著美與藝術。我們都在文明的浸潤中塑造著自己的人生,也用自己的言行匯聚出一個時代的樣貌。
文明即使被揉成了碎片,燒成了灰燼,但文明的光亮也會一直照耀著人類,永不磨滅。我們瞻仰有形的建筑,我們也體味殘破的遺跡,哪怕是一把灰、一莖草,也會讓我們悉心感知到歷史深處的憂郁和傷痛。
【素材分析】
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無不鐫刻著萬千生命的偉大創造,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深刻記憶。悠悠千載,有多少文明可以重來,有多少遺存能夠留住?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警示著世人:呵護文物就是呵護文明的根脈,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適用話題】
人類文明;歷史;教訓;文物保護;傳承。
話題拓展
巴黎圣母院大火燒出的那些教訓
法制日報
巴黎圣母院大火給人們帶來了無限惋惜和感傷,但在惋惜和感傷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這一場大火燒出來的是高層建筑滅火的世界性難題。從網絡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高聳的塔尖上濃煙滾滾,幾輛消防車高高舉起了消防臂,可噴射出來的水炮卻明顯夠不著塔身,只能在底部徘徊。事實上,高層建筑滅火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難題,縱然有高科技的加持,但依然會受到各種各樣條件的限制,拉大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當前在我國,不但像北上廣深這樣的超大型城市高層建筑林立,就是一些二三線城市也有很多摩天大樓,要保證這些建筑和相關人員的安全,提前做出合理可行的預案是最有效的選擇。同時,這場大火也是對古建筑保護的一次提醒。巴黎圣母院有850多年的歷史,是哥特式建筑風格的代表,具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它的損失讓世人喟嘆。而中國的歷史建筑更多,也更有價值,保護好這些文物和古建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有必要對我國的歷史文物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消除一切安全隱患,確保萬無一失。
殷鑒未遠。巴黎圣母院這場大火的損失是世界的損失,巴黎圣母院這場大火的教訓也是世界的教訓。我們應該以此為鑒,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提升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巴黎圣母院起火,中國文保單位當防患于未然
張田勘
縱觀世界各國,博物館的保護涉及防火、防盜和防劫,其中防火為重中之重,一旦起火,后果便是毀滅性的。2018年9月2日,巴西博物館大火就是最明顯的例證,90%的文物毀于火海,超過2000萬件藏品化為灰燼。巴黎圣母院的被燒,再次向世人提出了如何保護重要建筑和文物這一沉重課題。
重申全球通用和我國博物館、文物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尤為必要。比如,要把消防責任落實到人,文物建筑的產權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其次,建立和執行一系列消防設施管理制度,如消防車通道(消防道路)、消防給水系統、消防栓、設施、設備和器材,保留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第三,建立完善的專門機構和專兼職消防隊伍;第四,定期定時進行防火檢查,一個月或兩個月全面檢查一次博物館和文物建筑內的所有消防設施、制度執行情況等,在火災出現萌芽之時就要掐掉源頭。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敲響了警鐘。當以磚石結構為主的巴黎圣母院都難抵大火的燒毀時,以故宮為代表的我國博物館,以及大量以木質結構為主的文物建筑,更要對無情火災可能導致的人員、文物和財產損失警鐘長鳴。應當及時行動起來,對火災隱患進行排查梳理、查漏補缺,防患于未然。
【小編說】
巴黎圣母院大火,讓世界為之沉痛,為的是文明和記憶的損毀。但是,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巴黎圣母院之火在勾起我們的情懷和回憶的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要更好地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讓她們永遠為子孫后代所見,為世界人民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