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果
【摘要】自課題開題以來,課題組全體成員積極投身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中去,為了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加深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理解,實驗教師借助常規研修課、校公開課等教研活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探索與研究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我們認為,推動教師觀念的改變,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需要學習。為了讓課堂提問更加有效,我們堅持將不斷地學習貫穿于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中。通過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在全面進行課題研究中,我們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課堂提問藝術的文章,定期組織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交流有關實施研究情況和問題,并組織一些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研究觀摩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總結,在總結中,推廣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問題,重新完善方案,課題成員每人都要做好總結,并撰寫專題教學論文。整個活動中參加課題研究人員都能積極參與研討,自覺學習有關《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的文章,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撰寫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體會和存在的問題。除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還經常召集數學學科教師對照案例進行探討。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研討,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課堂提問更加體現有效性。
在李教授的指導下,根據我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提問有效性差的現狀,我們確定《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作為我校的研究課題,并向李教授提出課題申請,并很快獲批準。
根據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情況,結合小專題研究,我們有計劃的開展了青年教師展評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年級組教師同課異構等,立足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從創設問題情境、優化教師有效性提問和提高學生有效性提問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進行研究,發現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發現優秀的老師在上課時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表達能力特別強,即使我們用同樣的教學思路也會遜色許多,關鍵在于我們沒有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情境氛圍。于是,我們對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進行了實踐探索。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老師創設情境:臨沭街道二小2011年度黨員教師獻愛心活動,向貧困學生捐款1554元。問:假如將這些錢平均分給3個學生,不用計算你能判斷每個學生得到的錢是不是整數(學生自由猜測)?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迫不及待而又興趣盎然地去學習,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循著教師講課的線索自己去思考問題、進行猜想、驗證,甚至進行自主、獨立、系統地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親歷親為,突出學生在“做”,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探索的情趣。
2.優化教師有效性提問
我們認識到,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應用技術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廢止不恰當的提問,研究提問的類型、表達、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實現課堂提問的優化。一方面,教師的設問,要提的問題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問題選擇得當,能激發學生思維共鳴,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但是,如果選擇的不恰當,容易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提高問題設計能力,做到問題精當、難易適度、思維含量高、切入點準確。另一方面,教師的發問,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選擇適當的時機,采用適當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提高課堂發問的藝術性,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思維。
3.提高學生有效性提問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
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問”。教學中我們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覺得數學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歡數學,我們還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引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二是氛圍敢“問”,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是教法善“問”,引導學生提高提問的質量,要問得深,問得妙。在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后,我們對提問者給予肯定性的評價,給提問者和其他同學建立一種導向:我們不僅要敢問,而且要善問,力爭發現深層次的、獨特的問題。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基于課堂提問有效性差的問題,通過教師之間相互合作,逐步探索出一套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以此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方法。輔之以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等方法進行。
在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中,針對研究的面窄、一些教師存在觀望態度等問題,我們逐步將研究的范圍擴大至全校26個班級所有學生及全校數學教師,取消實驗班與非實驗班和實驗教師與非實驗教師的劃分。
課題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密切配合,既避免了教師重復勞動的壓力,又提高了工作的實效性。每學期初都要根據上級教研部門和學校的教研思路進行工作協調,達到雙贏的目的。
我們在課堂有效性提問技巧及策略、小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問題情境研究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實踐成果,另外,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方面也有一些明顯的進步,現歸納如下:
1.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提升
有效性提問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問類型大致包括認知性問題、推理性問題、創造性問題、評價性問題、方法性問題等。要想使課堂有效,教師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盤謀劃,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精心巧妙地設計每一個提問。
2.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增強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學會提出疑問。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提問的平臺,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質疑能力,讓學生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充分體現“讓學生自主探索,成為學習主人”這一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通過兩年來的研究,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很多困惑與困難:
1.一些教師習慣于傳統教學方法,對提問不夠重視,提問的隨意性大,提問、發問時不注意方法和技巧。
2.部分老師對一些研究方法的操作不夠規范,致使研究走了不少彎路。
3.教師積累的資料沒有得到及時的整理和歸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多年的實踐探索,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有效性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價值。課題研究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課題組將在各級教研機構的領導下,在全體參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將課題研究工作做得扎實、有效。
參考文獻:
[1]楊偉.小學數學高段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分析[A].教育理論研究(第二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
[2]孫桂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7,(32)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