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我們都知道科創板公司會受到市場的熱捧,可還沒到上市交易,發行階段就熱得燙手。
比如睿創微納,發行價PE超過70倍、資金超募比例高達166.67%。這很容易喚醒我們對2009年-2012年新股發行放開市盈率時期的回憶:高股價、高市盈率和資金超募的“三高”現象,創造了一系列價值陷阱。
科創板的“頭一把火”會這樣燒下去嗎?看看主板市場,在那三年多之后就畫了一個發行估值中線。科創板當然可能會走同樣的路,可即便不走同樣的路,以科創板當前新股發行上市的速度,市場終會讓后來者仰望睿創微納等前輩的高估值。
科創企業在加速上市,A股也在繼續擴容。據普華永道估算,2019年A股IPO企業數量可能逾200家,全年融資規模超過1800億元。
企業數量上升,可退市的步伐卻明顯跟不上,最終的結果是投資者必須在更長的代碼表中尋找自己鐘愛的,且靠譜的那一只。因此,投資難度會大幅提高,買到好股票的幾率會更低。
當然,這也是A股IPO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必然,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共同面對的新變化。
當前的主流資金,其主要方向還是在主板市場,配置在中國核心資產上,也即圍著“中國漂亮50”打轉轉,并做眾星拱月狀——她們才是市場的主宰。
其實,仔細一想,與其在“市夢率”上搏傻,不如踏踏實實在漂亮50上等待價值變現。
201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