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
中信出版已成為經濟與管理圖書市場中的頭部品牌,在傳記類、學術文化類、心理自助類圖書等領域也保持著領先地位。同時,中信出版擁有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出版、發行、零售全牌照,產業鏈優勢突出。此次登陸創業板,有望助力中信出版打造“內容+”的優質知識產權服務生態集群,成為進擊中的綜合文化服務商。
中信出版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中信出版社。進入二十一世紀,公司構建了新世紀的發展戰略。2005年公司圖書出版領域從經管內容拓展至大眾內容,2012年從傳統出版步入知識服務及創意傳播,將“從中國看世界,把時間變為歷史”作為未來發展愿景,繼續將品牌、創意、內容、技術相融合,打造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規模化的綜合文化服務提供商。
為踐行發展戰略,中信出版依靠在出版領域的深厚積累,努力向內容產業上下游延伸。除了出版主業以外,以“中信書院”為核心的知識服務、以“中信書店”為核心的文化新零售以及依靠財經和少兒出版業務衍生而來的培訓業務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中信出版已構建了以圖書出版為核心、線上基于移動閱讀和音視頻的全形態知識服務平臺、線下基于交通樞紐和城市社區等高品質零售網絡的文化新零售矩陣;同時,公司致力于以優質內容和創意資源垂直整合文化、生活及教育等領域,打造以內容為核心的優質知識服務生態集群,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立體知識服務體系。
業務范圍的持續拓展、經營模式的持續創新,使中信出版走出了傳統出版業的經營模式,這也是中信出版能夠成功登陸創業板的邏輯基礎,更是公司業績持續領跑的強勁引擎。2013年至2018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由500億元增長至89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約12%。同時期內,中信出版營業務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速達24.41%,歸母凈利的年均復合增速率達45.03%,大幅領先行業水平。另外,2018年全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圖書出版發行業務平均毛利率分別為34.77%,中信出版的業務毛利率高于平均水平近4個百分點左右,表現優異。由此說明公司堅持精品書、暢銷書、系列書的出版策略成效顯著,單書平均價格、出版效率等核心指標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毋庸諱言,二級市場參與者對傳統出版行業存在普遍疑慮,出版行業相關上市公司估值較低,大部分市盈率處于15倍以下水平。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現象源于傳統出版業面臨著業務形態遭遇沖擊的危險。特別是由于寫作資源兌現機制發生變化,出版商的角色正逐漸被邊緣化。在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大量類似于“得到”的內容平臺誕生,作者不再需要通過出版商兌現知名度,而是轉為直接自己開設專欄或者線上課程,這使整個出版產業存在基礎發生變化。
但也因此,業內人士對中信出版此次登陸創業板寄予厚望。就中信出版以往業務轉型歷史、業績演變軌跡來看,公司為重塑中國出版行業的市場形象作出了巨大努力。與大多數出版上市集團募集資金較多用于發行和數字出版業務升級不同的是,中信出版將視野投向全新的領域。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中信出版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內容+”知識產權投資與運營平臺建設項目、智慧生活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管理運營體系升級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知識產權投資與運營平臺建設項目提出,要以公司主業為依托,通過投資、購買等方式儲備500項優質知識產權以及40項全版權作者經紀業務,其中包括普通版權400種,超級暢銷書圖書版權100種。值得指出的是,此項目所預期的產品也不僅僅是紙書,而是覆蓋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視頻、在線課堂等閱讀領域,以及影視、動漫、游戲、物化衍生品等泛娛樂領域產品開發,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
我們推測中信出版的未來將“從傳統出版企業向知識服務與創意傳播公司轉型”,這不僅強化了中信出版已成為我國大眾出版的標桿意義,還意味著公司將借助此次IPO,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零售等諸多創新業務內核,重塑我國出版業的形象,打開公司未來的業務成長空間。就像中信出版董事長王斌所言,“把出版的外延打開,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