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我對現在行情的看法。從中期角度看,年初我就認為A股市場將步入一個新的周期,或者說步入一個牛市階段。年初出現三根月陽線之后,市場在4月份出現一次月線級別的二次探底,我當時判斷二次探底的大概時間是兩個月左右。
目前看,市場走勢基本延續了我的判斷,6月以來市場出現探底回升的態勢。如果從月線上看,今年可以參考2005年的998點,也是構筑底部的過程。當時998點見底之后,月線漲上去后有一次二次回落,之后才正式進入牛市。2014年1849點見底,上漲了四五個月后也出現幾個月的調整,然后才步入上升趨勢。
從這個角度說,目前整個市場的走勢依然在我意料之中。市場經過年初的上漲和二次探底,本月有見底跡象。但目前只能說有見底跡象,二次探底的結束需要指數正式突破3200點,進而走出主升行情。
這兩年,以銀行、白酒為代表的大金融、大消費走得是獨立行情。醫藥板塊因為政策的密集性打壓,總體落后于消費板塊。若市場在這個位置重新布局,我更看好醫藥板塊。
戰術上,未來幾年我看好三大板塊:大金融、大消費和大健康。大金融中,除銀行、保險以外,券商有再度啟動的跡象。但無論是買大金融、大消費還是大健康,一定要注意估值的高低。
如果投資者想買金融股和券商股,可以關注一些估值較低的券商股。舉個例子,不做推薦,招商證券的H股,只有不到10港幣,嚴重跌破凈資產,相對其A股折價50%。
大消費這兩年的表現是最好的,整個消費指數走勢較強。2015年5178點下跌以來,唯一取得正收益的板塊就是食品飲料。這個板塊我之前也有提及:白酒、油鹽醬醋等個股,建議已買入的持有,不宜追高。目前雖然整體市場的位置偏低,但這個板塊已經漲了幾年,已經錯過買入的最佳時機。
大健康是錯殺時機,如果站在5-10年的周期角度,醫藥和消費都是大牛股的搖籃。從國內外看,醫藥股甚至超過消費股的漲幅。由于醫保控費政策的密集出臺,去年下半年以來,醫藥指數呈現深度下跌,雖然片仔癀、云南白藥等仍保持著穩定,但板塊總體還是受到了較大沖擊。我認為大健康板塊經過兩年的打擊之后,無論從市盈率角度還是市凈率角度,與消費股相比都處于明顯的估值洼地。
我認為,目前布局醫藥就相當于2013年布局白酒,抑或是2008-2009年布局乳業。當時蒙牛和伊利因為事件因素股價下跌,但這只是短期的,公司的成長取決于它們長期的賽道。如今,由于老齡化的逐漸加深,老百姓對醫保、健康方面的需求會上升,所以當醫藥板塊出現下跌的時候,我們要堅定地買入并持有。從未來3-5年的角度說,布局醫藥板塊無疑是最佳選擇。現在醫藥股可能不如白酒股漲得好,但醫藥股正處于絕對價值的低位,只要市場進入復蘇周期,再慢慢進入上升期、繁榮期,這些股票就會有越來越大的上升空間。
投資者最大的問題是耐心不夠,容易放棄。我當時在2006-2007年買入片仔癀和云南白藥時,也是堅持了3-4年才解套,從解套再到賺錢,中間更是經歷了市場的大起大落。從長期賽道的角度,買到一個相對低位的板塊并堅持持有,這就是絕佳的投資機會,就如現在的醫藥板塊。
由于老齡化社會程度的加深,人們對醫療、藥品的需求會逐步增加,沒人懷疑這種需求會喪失。在2013年時,大家恐慌白酒的需求會喪失,當時整個市場,甚至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都看空,但我認為從估值的角度白酒是被低估的。2013-2014年時,五糧液定向增發,想捆綁經銷商去買股票,不過當時五糧液的經銷商幾乎沒有參與的,行業內部的人都不看多,行業被低估就是這樣的情況。
當醫藥股還沒漲時,大家都覺得消息是利空的,但現在醫藥股的估值已經到低位了,市凈率已經非常低了。
馬曼然投資觀點:
一、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投資不懂的東西。
二、重要的不是自認能力的無限,而是能力的局限。
三、最好的投資就是用“破產的價格”買入“破不了產的企業”。
在投資圈,你的智商肯定不是最高的,情商也不是最足的,但你可以讓最天才的管理層為你打工,讓最偉大的企業為你賺錢。你的命運將取決于這些天才管理層和偉大企業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