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尼格爾·艾賽提,王 昕,魏晶晶
(1.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中國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北京 110122)
由于新疆地處我國西北,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沿海地區較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新疆基層衛生事業的總體發展較為落后,特別是南北疆基層居民依然面臨衛生資源匱乏、缺醫少藥、缺少必要的自我保健指導等困境,這些都制約著“健康新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本文針對新疆南疆和北疆地區的衛生服務需求和醫療保障水平進行調查,為提高南、北疆基層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促進新疆南疆和北疆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衛生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南疆(喀什、阿克蘇、和田、克州)北疆(阿勒泰、伊犁、昌吉、塔城)8個地區的基層居民。
1.2.1 查閱文獻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查詢相關研究文獻,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了解我國基層居民衛生服務需求情況,在此基礎上選定研究視角,并進行問卷設計。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區域特征及發展水平和人口基數等因素,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分層整群隨機),對南疆(喀什、阿克蘇、和田、克州)北疆(阿勒泰、伊犁、昌吉、塔城)8個地區1250名基層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研究主要包括3個方面:家庭基本情況、衛生服務可及性及兩周患病率。
1.2.3 統計分析法
應用Excel進行數據整理,并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進行統計描述和多變量邏輯分析。
本研究共調查了8個地區的1250名基層居民,收回120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6.0%。其中男性占52.1%,女性占47.8%;年齡分布以18至40歲居民最多,占被調查人口總數的49.8%;漢族和少數民族占比分別為36.6%和63.4%;居民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5.8%,初高中占28.6%,小學占27.8%;離婚居民占46.3%,喪偶居民占25.8%,未婚居民占13.4%,見表1。
醫療機構的遠近是反映居民衛生服務可及性的指標。此次調查的基層居民中,32.7%的居民距離最近的醫療機構是2~3 km,28.7%的居民距離最近的醫療機構3~4 km,4 km以上的居民占調查人數的11.5%。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n(%)
基層居民選擇的首診機構中有103名(8.6%)居民選擇了村衛生室,有634名(52.8%)選擇了縣醫院,340名(28.3%)居民選擇了鄉鎮醫生院,有75名(6.3%)居民選擇了個體診所,詳見表2。

表2 南北疆地區基層貧困居民衛生服務可及性
此次調查的居民中,兩周患病352人,兩周患病率為29.3%,相比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中兩周患病率29.5%略低(基本一致)[1,2]。其中南疆兩周患病人數198人,兩周患病率為30.70%;北疆兩周患病人數為154人,兩周患病率為27.6%。南疆和北疆地區基層貧困居民兩周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南疆和北疆地區基層居民兩周患病的單因素分析,如表3所示,發現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的居民之間兩周患病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1~65歲的居民患率最高,17歲以下的居民患病率最低,患病率最低的為本科生;而在婚姻狀況的分析中,離婚居民的兩周患病率最高,未婚居民最低,各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南北疆地區基層貧困居民兩周患病情況的單因素分析
將調查對象兩周患病率作為應變量,將地域、年齡、民族、學歷、婚姻5項基本信息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兩周患病率與年齡和婚姻狀況有關,見表4。

表4 調查對象兩周患病情況的Logistic分析
基層首診是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四大目標之一。本次調查發現,未能實現“大病不出縣、一般疾病不出鄉、小病不出村”的原因可能是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缺,醫療衛生投入不足,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和服務水平長期落后于基層居民的實際需求,居民對距自己最近的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水平不信任。許多本應在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解決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轉到了縣、市級醫院。此現象會直接導致縣級以上的醫院人流量增多,繼而造成醫療服務質量降低,就診時間長以及看病難等情況。同時,也提示隨著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長,農村居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的保護,對可及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釋放,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的資源配置達不到居民的要求。今后應把衛生資源的配置向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傾斜,滿足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為農村居民提供廉價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基層首診和優化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能夠引導在不同層級醫院間合理流動,從而對于減少病人集聚、降低醫療費用有重要作用[3]。
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年齡、學歷、婚姻狀況是新疆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率的主要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南疆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率的危險因素是北疆農村居民的1.041倍。調查結果還顯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兩周患病率降低。文化程度較高者,自我保健意識較強,文化程度越低的居民就診率就越高。這可能是由于居民文化程度的不同,其對衛生保健方面了解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加注重疾病預防,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保健意識差、健康知識掌握較少,不良衛生行為多、且對自身健康水平關注較低所導致[4]。為提高農村居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應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普及衛生知識,通過對居民的健康教育來彌補文化水平的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周患病率也明顯升高,由此提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應特別注意高齡群體對衛生服務的需求更高,加強對老年人的保健。調查發現婚姻狀況與患病率有一定關系,一般認為喪偶、離婚可能帶來不良的心理刺激,引起情緒波動,擾亂人體的正常代謝作用,離婚和喪偶者精神上缺乏支持,生活上缺乏照料,而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又大,從而引發各種相應的心身疾病。這可能是引起喪偶、離婚組高患病率的原因之一[5]。
綜上所述,由于新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潛在需求較大,當地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強衛生資源配置和公共衛生服務,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意識,控制兩周患病率的影響因素,努力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