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百年老店,一得閣從個體作坊,到公有制企業,再到如今的股份制公司,幾代一得閣人在輾轉變化中不斷適應和發展。
2019年農歷己亥年正月初一至初五,北京市西城區舉辦了廠甸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等年味兒十足的特色文化活動。廠甸廟會主要以傳統文化體驗為主,一得閣、中國書店、戴月軒、榮寶齋等老字號文化商戶舉辦的特色活動,讓廣大市民游客感受到了以筆墨紙硯、書畫展覽為特色的傳統文化的魅力。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歷代文人都將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視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繪寫工具與材料,筆墨紙硯既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介質,本身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墨的地位尤為重要。古人常說:有佳墨者,猶如將之有良馬也。在中國傳統的書法和繪畫中,圖形與意境的呈現,都有賴于墨這一最終載體的運用。墨的質地優劣,往往關乎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更會影響到一幅作品的壽命和流傳。在數千年的時光中,墨都是以固態的形式出現。正所謂欲作畫,須先磨墨。“塊而硯,硯而盒,盒而汁”的程序,讓人感到煩瑣,直到晚清湖南人謝崧岱發明了墨汁,才改變了用墨煩瑣的狀況。作為發明了歷史上第一瓶墨汁的企業,提到墨汁的歷史,一得閣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1865年,謝崧岱發明了墨汁,在此之前文人書寫作畫用的都是墨塊。墨汁的發明,方便了文人的書寫。彼時,胸懷天下的謝崧岱親自書寫了一副對聯: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一藝表露出店主人獨創墨汁的自豪情懷,得法則道出了創造者不忘先人遺囑法則的謙虛。一得閣的店名正是取自這副對聯首字。一得閣墨汁的發明,關乎到一個企業的發展,更是推動了墨汁行業的發展。
作為一家百年老店,一得閣從個體作坊,到公有制企業,再到如今的股份制公司,幾代一得閣人在輾轉變化中不斷適應和發展。當時間進入21世紀,一得閣在發展中遭遇了困難,新老矛盾的疊加使得這家百年老店一度瀕臨倒閉邊緣。尤其是到了2010年,一得閣遇到資金周轉困難。后來,高薪外聘的職業經理人又出問題,給一得閣幾乎帶來滅頂之災。面對困境,一得閣展現出老字號特有的頑強生命力。為了不讓這個響當當的老字號倒下,一得閣人開始尋求解決辦法以求突圍。在探索和改變的過程中,一得閣在2015年終于迎來了轉機。從瀕臨絕境到否極泰來,一得閣這個老字號重新綻放光彩。
這家百年老店如何在困境中實現逆襲,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進了位于北京市南新華街25號的一得閣總部。在這里,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一得閣)總經理王杰為我們講述了一得閣的突圍之路。
打通人才大關
2015年6月,王杰開始擔任一得閣總經理。上任伊始,他發現,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企業原有員工年齡老化問題嚴重。回想起剛到企業的情景,王杰說:“我來的時候一得閣原有職工平均年齡53歲,45歲以下的一個都沒有,這樣的人員結構導致企業后勁嚴重不足。”除此之外,企業還存在著人才嚴重匱乏,吸納、保留人才意識差的現象。而王杰深知,人才是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不解決人的問題,一得閣想要振興等于空談。于是抓人才隊伍建設成為新管理團隊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是理想很美好,但是實現起來卻要面對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問題,其中既包括老員工的不理解,也有招新人的現實壓力。不過,這些困難并沒有嚇倒王杰,軍人出身的他面對困難越挫越勇。在摸清了癥結所在后,新的管理團隊嘗試從兩方面入手來解決。
一方面,吸納新鮮血液,招收年輕人,改善員工年齡結構。然而,如果要招聘新人,怎么平衡新老員工之間的待遇?這個難題擺在了王杰面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杰沒少給老員工做思想工作。他說:“我告訴老員工,花錢請大學生來你心疼,但是如果過幾年這個企業沒了,你的工資也沒辦法保證。如果你把這些員工當成你的孩子,從小到大培養他你要花多少錢?”做通了老員工的思想工作后,一得閣通過提高薪水、改善工作條件,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加入,為一得閣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如今,一得閣30歲左右的年輕職工占到了員工總數的70%?80%,其中年輕員工、大學生占到了約60%,這些大學生里有不少畢業于國內名牌大學,更有從海外留學回來的。他們既有一畢業就加入一得閣的,也有高薪挖來的,他們的加入改變了一得閣缺少人才的狀況。對此,王杰表示,“大家已經從初來一得閣時的茫然,不知從何入手,到逐漸適應,到進入研究性的工作狀態。可以說,一得閣這部機器轉動的所有齒輪都來自于這批年輕人,這為一得閣今后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發展基礎。”
同時,對于愛好書法、國畫的人來說,大多都知道一得閣墨汁。這種墨汁墨跡光亮,寫后易干,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液,近現代許多書畫家都曾使用過一得閣的墨汁。可就是這樣的老字號,一段時間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后繼無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墨技藝如何傳承都變成了問題。為此,在企業招到了一批有干勁的年輕人后,2016年9月,一得閣首次公開舉行收徒儀式。通過公開招聘、認真篩選選拔出的優秀青年,正式拜尹志強、何平、張永林3位制墨大師為師,成為一得閣的第四代傳人。至此,已經失傳數十年的拜師學藝傳統得以接續。
說到一得閣的人才管理,王杰喜歡用“開放”二字來形容。在一得閣創立之初,一得閣就運用了和其他家族式企業的不同傳承方式。在選擇傳承人時,一得閣采取掌柜作為傳承人的傳統做法。這種方式具有鮮明的特征,掌柜都是多年的優秀學徒,也是當之無愧的制墨大師,他們融經營管理與制墨專家于一身,曾經的傳承人徐潔濱和張英勤都是這樣選出來的。如今,這種開明的企業文化依然延續著。對于核心價值的堅守,注定會讓企業走得更遠。
嚴抓生產質量
在工業化時代,如何在原汁原味、批量生產、質量保證3方面達到平衡,是許多老字號面臨的共同挑戰。
一直以來,香、黑、亮、穩定是一得閣墨汁的特點,也是人們喜歡用一得閣墨汁的原因之一。然而,在一段時間里,一得閣墨汁也曾出現質量不穩定的問題。這對一得閣的品牌形象以及產品口碑帶來了一定影響。對這個問題,新的管理團隊沒有回避,而是針對問題不斷改進。
在新的管理團隊看來,要解決質量問題就要從源頭做起,從源頭把好關。為此,他們把以前不合格廠家供應的原材料淘汰掉,選用優質的原材料精工細作。骨膠、炭黑是制作墨汁的主料,工作人員在考察過數十家供應商后,最終定下心儀的供應商。除了主料,他們對輔料也精益求精。以冰片為例,據工作人員介紹,過去使用的冰片是在社會上隨意采購的,現在用的冰片則是與國內某老字號在同一廠家采購的。優質的冰片散發著一種特殊的香味兒使得如今生產出來的墨汁在書寫后又黑又亮,墨汁香飄四溢。
不僅如此,在產品檢驗方面,一得閣也作了改革。生產化驗室的化驗員直接對總經理負責,產品在出廠前要經過七八道檢驗工序。在一得閣,“不合格產品絕不出廠”被作為一條誰也不能觸碰的底線堅守著。嚴格的要求讓產品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僅僅在2018年,一得閣墨汁的一次合格率就達到了93%以上,這讓王杰頗感欣慰,“這樣的成績,并不是我們的檢驗標準降低了,而是我們的工藝和工人的技能在嚴格的規范下提高。”
在過去的150多年中,一得閣憑借良心、優質的墨汁產品,獲得了大眾的喜愛,也成為了行業內的標桿。2006年,一得閣被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2014年,“一得閣墨汁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文房四寶墨汁》國家標準,一得閣的非遺傳承人何平就參與了起草工作,“標準”里面的很多數據都是以一得閣墨汁的質量檢驗作為參考的。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得標準者得天下。生產質量的穩定,不僅讓一得閣迎來了消費者的青睞,也讓一得閣這個企業在發展中越來越有底氣。
豐富產品種類
產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股權引進創新,業內專家認為“創新”是振興老字號的關鍵所在。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老字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改變思路。“老字號要繼續生存,就要推出新產品,也包括讓現有的產品增加新功能,這就是打開市場的道路。”
為此,一得閣在改制后,對產品結構做出了很大調整,采取穩定中間,發展兩端的戰略。王杰表示,“之前一得閣的產品結構不合理,中間大,上方沒有突出的高端產品,下邊也沒有一個踏實的底座,缺乏基礎性的產品。”而作為一家企業的管理者,王杰深知產品創新是老字號追上時代步伐的最重要手段。針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特點,一得閣不斷研發新品,以求滿足消費者需求。
2016年,一得閣在創始人謝崧岱創制的“云頭艷”的基礎上,研發出更高端的新產品——“上品云頭艷”。這一產品是專為高端書法愛好者研制生產的。除了具有墨汁均勻、五色分明、淡而清澈、濃亦透亮的特點外,“上品云頭艷”還同時兼具墨質更細,墨汁更濃,墨色更深,墨香而淡的特點。這款采用古法制成的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眾多書畫家好評。西城區美協常務副主席賈志仁用“匠心造化妙入神”來形容“上品云頭艷”。
除了研發高端產品之外,一得閣在基礎產品上也下足了功夫。由第四代傳承人研究出的練習墨汁性價比高,適合初學者和中小學生使用。這款平價產品成為許多中小學生練習書法的首選。王杰說,“現在生產出來學生用的練習墨汁,可以說是賠錢產品,但這款產品是順應社會需求彌補了市場空缺。我們更多地是希望通過這款墨汁,為弘揚傳統文化服務,能夠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接觸到、喜歡上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普及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產品研發方面,一得閣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如今,一得閣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從最初的18個種類發展到40多種。不斷開發的新品,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一路走來,一得閣不僅僅書寫了企業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墨汁行業的演進史。啟功先生曾對一得閣有過極高的評價——“墨汁制從一得閣,書林誰不頌先河。”對于這樣一個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一得閣的管理團隊也有著清醒的認識。王杰說:“近代以來的書畫家里,你舉不出一位沒有用過一得閣墨汁的。就連我當年在師司令部當參謀時,在作戰地圖上做注記用的都是一得閣墨汁。”這也讓這個管理團隊對品牌格外珍視。
這幾年,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得閣走出了泥潭,逐漸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生產正常、質量穩定,銷量每年以40%的速度穩步增長,基礎設施完善,人才機制改進,內部向心力增強。
如今,煥發了新生命力的一得閣成為文化行業中重要的知名品牌之一,努力為傳統文化事業貢獻著力量。而老字號所展現的吃苦耐勞、傳承創新、生生不息的精神也在這個企業中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