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淑允
摘 要:農業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在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農產品的要求也不同以往。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從而得到更多的效益,逐漸成了農產品種植者們關注的問題。西紅柿作為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本文將基于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及效益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效益;分析
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程度上的推動了我國農業的進步,大棚技術被引入到西紅柿種植中,使得西紅柿種植技術進一步提高與品質與產量。農產品種植者應當明確大棚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并且將之視為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這就對農產品種植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產品種植者在應用大棚種植技術時,應當明確幾大關鍵要點:首先,農產品種植者應當確保西紅柿種子擁有較高的品質;其次,農產品種植者應當加強對西紅柿種子在栽培過程中的變化;再其次,農產品種植者應當加強對西紅柿的科學管理。農產品種植者只有做到以上內容,才能夠充分將大棚種植技術的優越性發揮出來,從而創造出更多的效益。
一、西紅柿定植
1.確定株間距與行間距。西紅柿定植必須結合幼苗的具體生長情況,選擇移栽時間,一般情況下,當幼苗長至8到10片葉時,第一花序剛剛露頭時方可進行定植。定植時應遵循花序的生長方向,進行西紅杭栽苗。在種植時,行間距是小行60cm,大行80cm。對于大棚西紅栽植,應盡量選擇稀植,即株距保持在40到42cm之間,這樣有利于西紅柿幼苗的健康生長。
2.搭架綁蔓。在西紅柿的搭架、綁蔓階段,搭架的高度應控制在苗高的30cm左中,插架時將架材插在距離植株7到10cm遠的地方,搭架過程中不得觸及根系,以免對根部造成損傷。搭架的方式一般分為籬笆架、人字架以及十字架。籬笆采用竹竿交叉斜插在植株行內側或者外側,兩竹竿相距在大約40cm,支架上邊用橫竹竿架設,構成網狀結構的籬笆。籬笆支架通風透光性好。人字架的支架高度應保持在170到200cm之間,畦的兩端斜插竹竿做加固處理,這種支架安全性高,不易倒伏,但透光通風性差。而十字架一般采用1.7到2m的籬竹,每隔一米的距離左右各插一條豎立的竹竿,離開地面30到40cm起每間隔30到40cm架一根橫桿,層數控制在5到6層,這種支架通風透光性較好。
在綁蔓階段,將西紅柿的果穗吊在竹竿上,防止莖稈折斷,綁蔓時必須多次進行,植株每增設20到30cm,綁蔓一次,大約需要4至5次。西紅柿莖部的果穗應綁在果穗下部,吊果穗與綁蔓同時進行。綁蔓的材料一般為包扎帶、碎布條、麻繩及稻草等,蔓藤與竹竿固定點之間打成一個“8”字結,但不宜過松或者過緊,綁蔓時不能將花穗捆扎在架桿與莖稈間,這樣容易影響果穗的正常發育。
3.開花期與結果期的肥水技術要領。在開花期和結果期,必須遵循“中間大、兩頭小”的施肥原則,如果定植后旱情較重,應勤施肥、施淡肥,開花結果茂盛期時應施以磷鉀肥與人畜肥,后期則施淡肥,這樣可以提升西紅柿的后期產量。西紅柿定植后一般施肥次數應為4到5次,這樣可以滿足植株的成長需要。在開花結果前,盡量不要施過多的氮肥,這樣容易造成落花落果,人工施肥時,切記不要損傷枝葉,以防止病蟲害。
二、西紅柿病蟲害防治
對于西紅柿病蟲害防治,必須遵循“早預防、早治理”的原則,根據西紅柿植株的病蟲害類型,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予以防治。
1.西紅柿早期疫病的防治。在定植初期,由于大棚內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這樣可以減緩病狀蔓延速度。這時,種植人員應掌握在發病前看不見病斑時開始用藥,做好提前預防準備。藥劑的應采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的600倍溶液、58%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溶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溶液進行施灑。如果在雨天時,可采用粉塵或煙劑進行防治。
2.西紅柿灰霉病防治方法。灰霉病屬于高濕低溫病害,應采取變溫以及通風的處理方式。升高或者降低大棚內的濕度。當大棚內溫度達到33℃以上時,開始放頂風,溫度降到20℃時應及時關閉通風口。夜間大棚內的溫度應保持在15-17℃。在這一時期,如果采用施灑藥物的方法進行,應采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淋西紅柿苗,必須確保無病苗入棚。
3.西紅柿白粉虱蟲害防治。白粉虱的蟲害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盡量培育無蟲苗,發育前徹底熏殺殘余蟲口,清理雜草與殘樹,在通風口密封防蟲網,有效控制外來蟲源的進入。在栽培時,不得將菜豆與西紅柿進行混栽。因為白粉虱對黃色比較敏感,可以在大棚內設置黃板誘殺成蟲,每畝地放置30到35塊,放置于植株與行間,藥劑防治可選用25%蚜虱統熏殺或25%蚜虱螨熏殺1000倍液,或用12%的科順煙劑對白粉虱進行熏殺,這樣熏殺的效果比較理想。
三、大棚西紅柿的科學管理
通常而言,西紅柿的播種工作大多于一月以及二月進行,在這期間,溫度大約為二十四攝氏度到二十六攝氏度左右,這樣的溫度最利于西紅柿的生長。由于西紅柿種子對周遭環境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無論是光照、溫度還是供水以及土壤,都應當符合其要求。土壤中的水分也不能過多,若是過多,就會使得大棚中的濕度變大,從而影響西紅柿的授粉。為此,農產品種植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西紅柿生長條件的土壤,并且通過多種途徑保證其溫度以及水分供應。
四、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的效益分析
大棚種植技術在西紅柿種植方面的應用能夠帶來多種效益。首先,它的效益體現在了生態環境方面。由于大棚種植技術是經過嚴格選種以及精心培育的技術,西紅柿在生長的過程中免去了傳統種植模式下的化學農藥使用,使得土壤獲得了更為良好的環境,這就使得周邊的空氣以及水資源免受了人為污染,有利于打造良好和諧的生態環境。隨著人們綠色觀念的加深,大棚西紅柿技術逐漸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這是由于大棚西紅柿被歸類為綠色農產品所導致的;其次,它的效益還體現在經濟價值的提升。由于大棚西紅柿比起傳統種植模式下產出的西紅柿而言,其具有更高的質量以及產量,所以農產品種植者往往會得到更多的經濟收入,有利于滿足農產品種植者的個體發展需求。此外,國家也充分認識到了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并且加強了對其的推廣與扶持,這就使得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實現社會失業率的降低,有利于構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推進我國全面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棚種植技術作為新的農業技術,應當被列為重點技術,并且實現較為全面的推廣與應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農產品的產量以及質量,從而推進我國農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春麗.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與綜合效益[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7):53-54.
[2]張新華.大棚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研究[J].南方農機,2017,48(12):82.
[3] 阿布力米提·吾斯曼.關于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的探討[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8(10):83.
[4] 劉靜,王文,劉麗濤等.大棚輪作種植技術與效益分析[J].中國果菜,2016,36(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