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央宗
摘 要:青稞是西藏地區重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隨著西藏綠色青稞種植技術的推廣,青稞產量與品質均有提升,青稞產業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從而有效促進了西藏農業經濟的發展。本文將分層討論西藏綠色青稞種植技術方法,并提出個人建議。
關鍵詞:西藏;綠色青稞;種植技術
綠色青稞屬于一種綠色食品,其內部所含的營養物與殘存有害物質均符合食品加工標準,這樣不僅具有食用價值,而且不會危害人體的健康。本文將簡單介紹綠色青稞發展現狀,系統論述綠色青稞種植技術措施,并綜合探討綠色青稞的施肥除草方式。
一、綠色青稞發展現狀
目前,在西藏地區,綠色青稞種植規模在不斷擴大,據調查統計,在2016年,西藏地區綠色青稞總產量已高達75萬噸。其次,青稞產業已經從傳統種植模式升級為集約型種植模式,在注重產量的同時更為重視青稞品質與食用安全性。不可忽視的是,當代綠色青稞種植業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問題,主要問題分為三種,適宜種植青稞的土地面積在不斷縮小,西藏高寒氣候給青稞種植業造成巨大沖擊,有限的種植規模導致青稞總產量低。對此,應全面推廣綠色青稞種植技術,優化施肥除草方式,以此改善青稞品種,提高綠色青稞產量。
二、綠色青稞種植技術措施
1.培養優質青稞品種
提高青稞產量與營養價值,則需要科學培養優質青稞品種。據調查了解,當前最優青稞品種當屬喜馬拉22號,這一品種的全育期長達120天,平均每株高約110厘米,穗長大多為7.2厘米,整體呈方形,四棱長芒。此外,喜馬拉22號的顆粒極為飽滿,粒質為黃色,硬度與產量皆高于其他品種,抗倒伏性和耐濕耐旱能力也很強。農業專家曾經統計得出喜馬拉22號的平均穗粒數多達56.4粒,千粒重約42.2克,分蘗力很強,成穗率也遠遠高于其他青稞品種。在2015年至2016年的區域實驗中,喜馬拉22號的產量變化更為突出,平均每畝產量最多為587.5千克,年均增產指數為36.1%。需要注意的是,在培養喜馬拉22號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適期播種原則,正確使用精量勻播法,這樣有助于提高青稞產量。其次,在具體播種過程中,要將喜馬拉22號種植區域的地表溫度控制到7到8攝氏度的范圍以內,通常,喜馬拉22號的播種時間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再次,在播種過程中應充分借助9行或者16行播種機實施精量勻播,注意將播種行距控制到15厘米左右。與此同時,要將種子破碎率控制到1%以下,然后,在播種三到四天后進行打小畦作業,這樣有助于避免畦埂缺苗問題。另一方面,要將平均每畝的播種量控制在16到17.5千克,以此確保每畝天地的喜馬拉22號苗數能多達19到21萬株,從而有效提高畝成穗數。
2.科學實施播種工作
在播種綠色青稞之前,應該對種植區域進行翻耕,翻耕深度在40厘米以上,翻后曬土使之充分風化打碎,曬后再翻耕一次,整平耙細后作畦,畦高15~20厘米,畦寬1.5米,畦面整成脊背形,中間略高,兩邊略低,這樣有利于排水。需要注意的是,表土要平整細碎,這樣幼苗更容易出土,而且,要將畦面整理成行距30厘米的淺溝,這樣有助于做好青稞播種工作。另一方面,在青稞播種工作中,應該控制播種日期,正確使用條播方式,初次播種后,要先為種子覆蓋一層浮土,然后蓋一層秸稈,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保濕作用,而且能夠避免種子被大風吹走。
3.加強青稞病蟲害治理力度
對于青稞病蟲害問題,應秉承“防治結合”原則,不斷加強病蟲害治理力度。從微觀視角來分析,病蟲害是病害與蟲害的統稱,其中,病害主要表現為根部病害、葉部病害、枝干病害等,對此,應根據病害的發病規律,提前進行防治,如果已經出現病害問題,在進行藥控的同時應避免病害范圍擴大。目前,斑枯病是青稞的常見病害之一,主要產生于葉部,這種病害的病原是一種半知菌,一旦青稞感染此病,其葉部就會呈現多角形暗綠色病斑,后來轉變為灰白色,而且有小黑點,最終會導致葉子枯死。對于斑枯病,青稞種植戶應該全部清除病殘組織,對感染病害的青稞進行集中燒毀,或者為其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400~500倍液噴霧。對于蟲害問題,需要將物理防治法與生物防治法相結合,從而有效提升滅蟲效果。其中,物理防治法主要是運用昆蟲的趨光性來誘殺害蟲,在秋季通過深松與中耕來捕殺地下害蟲與越冬蟲卵。此外,也可以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在地面噴灑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或者青蟲菌500倍液噴霧等藥劑,以此扼殺幼蟲。生物防治法主要是指運用乳狀菌、綠僵菌和白僵菌來扼殺赤眼蜂、地老虎、食蚜蠅和蠐螬等害蟲。另一方面,可以根據西藏的氣候特色,采用冬灌方式對地表與地下蟲卵和蟲體進行滅殺。
三、綠色青稞的施肥除草方式構建
水肥管理與除草是綠色青稞栽培工作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講,在立春之前,切忌施入太多肥料,尤其是含氮肥料,否則會影響青稞的營養價值。在立春之后,需要適當施入肥料,通常以濃度較低的腐熟有機肥料為宜,到了后期,施肥與追肥應該以磷鉀肥加腐熟有機肥料最佳。如果遇到旱季,則必須及時進行澆水,以此保持土壤的濕潤性,這樣方能使青稞健康生長,如果降水過多,就要及時進行排澇,以此防止青稞根莖腐爛。對于草害,理應在開春田地解凍之后實施灌水,這樣雜草就會先于青稞播種前破土,等雜草出土后,需要對田地進行深耕,這樣有助于全面清除雜草。在秋季,需要運用深松方式來將雜草翻入地下,以此降低來年的雜草萌芽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優化西藏綠色青稞種植技術方法,提高青稞產量與品質,必須做好青稞種植園地規劃與設計工作,科學進行播種,加強青稞病蟲害治理力度,積極改善綠色青稞的施肥除草方式。
參考文獻:
[1]扈玉婷.青稞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與防治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9(01).
[2]胡再青,劉梅金,徐冬麗等.甘南高寒陰濕區甘青6號青稞種植密度與肥料配比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18(11).
[3]才吉卓瑪. 青海藏區農業資源傳統可持續利用方式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1).
[4]尼瑪卓嘎.西藏自治區青稞生產優劣勢分析及發展對策 [J].鄉村科技,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