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玲
摘 要:本文介紹了伊犁樹上干杏的生長特點及其常見的病蟲害發生規律,并根據相關的綜合防治手段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樹上干杏;果樹栽培;病蟲害防治
樹上干杏作為伊犁一帶特有的杏種,以其果實成熟后不脫落而聞名。作為新疆的一大特色產業,其果實與果核皆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在伊犁的杏樹種植業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與其他的果樹相同,樹上干杏也會遭受病蟲害的困擾,因此,為了保證樹上干杏的產量,要對其主要病蟲害進行了解,以防止大面積病蟲害使杏樹大量減產,降低其經濟效益。
一、樹上干杏的特征與功效
樹上干杏是一種在我國僅有伊犁獨有的一個品種,這種杏的果實成熟后不會落于地面,而是繼續留在枝頭直到果實風干,在風干后作為天然的果干來食用。這種杏的果實與杏仁均可食用。優質果實生長在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下,不經受任何的人工施肥。最為優秀的樹上干杏為純天然品種,產量不高,屬于杏干中的佳品。其營養豐富,口感獨特,其杏仁還能夠抗氧化,降低膽固醇,并控制食欲,對于減肥而言也十分有效。
二、樹上干杏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手段
1.病害類
(1)黑斑病。杏樹黑斑病是樹上干杏中常見的一種病害,杏樹黑斑病主要危害杏樹的葉片,使葉片上生成細小的紅褐色斑點,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病害的防治方面,如有條件,可在進行樹種的種植前對樹種進行改良,提升其抗病性。若是原生的野生林,則可在初春發芽前剪除去年的病枝并集中銷毀,之后用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淋枝干以防治害蟲和黑斑病。也可在病害嚴重的時期使用50%多菌靈600倍液進行噴淋以殺死細菌。
(2)細菌性穿孔病。杏樹的細菌性穿孔病多發生在濕潤溫熱不通風的環境,這種疾病同樣屬于細菌感染疾病,對果實、葉片和枝梢均有危害,在發病后患病組織會流出膠狀菌團,由于這種特征,細菌性穿孔病極易與流膠病弄混。其傳播媒介可以是空氣、害蟲、水分等,經過植物的氣孔侵入植物之中。
為了防治細菌性穿孔病,首先要對果林進行合理地規劃,確保果樹之間有足夠的空隙,頂端葉片伸展充足,果林通風透光性良好,果園排水設施優秀,才能減少該病的發生。病情常見于3-4月,在植株發芽之前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進行殺菌,若是發芽后則可用4000倍液的72%硫酸鏈霉素進行殺菌。
(3)杏流膠病。杏樹流膠病常見于樹干或是果實受傷的情況。樹在受到嚴重傷害之后無法自行愈合,導致真菌感染,并在受傷部位形成柔軟膠狀物,在干燥后形成琥珀狀硬塊,感染部位的下皮層以及木質層會變成褐色腐爛,其病癥在果實采收或是降雨后病情加劇。杏流膠病若沒有得到及時地治療,會大幅削弱樹勢,使葉片變黃,果實減產。
為了防止杏流膠病的發生,一旦發現樹木出現嚴重的機械損傷或是日曬傷,則立即向損傷部位涂抹防腐劑以殺滅細菌;在越冬期間對樹干和主枝進行涂白,以防止害蟲上樹,并減輕日灼影響。已經患病的植株,首先刮除患病部位,之后再將10倍液石硫合劑涂抹至傷處以達到殺菌滅蟲的功效。在流膠病發病后,可以利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按10天一次的頻率進行3~4次的噴淋,以治療真菌感染,之后再次年萌動期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按10天一次的頻率連噴三次以達到殺死越冬真菌的目的。
(4)杏痂瘡。杏痂瘡主要危害杏實和新梢,通常會讓果實上起成片的黑斑,在梢上多發流膠狀況,過時尚的病斑在后期會使表皮木栓化。引起杏痂瘡的病菌為果瘡痂芽枝霉,該病菌以菌絲的形式在枝梢內過冬,4~5月份時隨枝芽一同生長并繁殖孢子,之后隨空氣一同傳播。該病菌潛育期長,且常在果實即將成熟時集中爆發。作為霉菌的一種,果瘡痂芽枝霉喜濕喜熱,常在地勢低洼的通風性差的果園中出現。
杏痂瘡若發病嚴重,則可在果樹謝花打果后每隔12天左右進行一次12.5%晴菌唑乳油3000倍液、12.5%的速保利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噴淋,直到采收前停止噴淋工作。并在次年萌芽前均勻噴灑5波美度左右的石硫合劑以鏟除越冬菌源。
2.蟲害類
(1)介殼蟲、蚜蟲與螨蟲。介殼蟲類害蟲發生率為一年一代。其若蟲能夠分泌蠟狀保護層,并在杏樹枝條上越冬。4月份左右開始活躍,并吸食嫩枝中的汁液,4月中旬開始交尾繁殖,5月即可產卵,待到6月份新一批若蟲即可孵化,并在冬季從葉片的背面轉移到陽面進行越冬。蚧殼蟲產卵量極大,每只雌蟲可產1000枚左右的卵。
蚜蟲類在月份開始孵化,6月份左右危害最為嚴重。蚜蟲類繁殖速度極快,一旦出現病害則迅速蔓延,并對植物的嫩葉造成嚴重的危害。螨蟲類,尤其是紅蜘蛛,在7、8月份危害極為嚴重,也是導致卷葉病的元兇。這些昆蟲都通過刺吸式口氣進行汁液的吸食,同時還會傳染疾病,是危害嚴重的農業害蟲。
介殼蟲的防治,首先從介殼蟲的幼蟲開始,在冬季進行剪枝清掃枯枝與落果。4月份若蟲開始活動時用40%速撲殺1000倍液進行防治。在6月份蚧殼蟲產卵前期用48%樂斯本1500倍液每7天噴一次,連噴兩次,即可有效殺滅害蟲。
蚜蟲類與螨蟲類的防治方式與蚧殼蟲相似,但是蚜蟲類有在7月份后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產卵的習性,可以利用這種習性利用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來收集蚜蟲卵,并集中銷毀;蚜蟲在10月份左右還會大批地遷回杏樹上準備越冬,因此在入冬之前要確保對蚜蟲進行清除。紅蜘蛛等螨蟲的防治則應當主要放在7、8月份,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在蟲害嚴重時,利用阿維菌素類藥物進行噴淋,能夠達到98%的紅蜘蛛殺滅率。
(2)金龜子。金龜子類害蟲會直接危害果實、樹根以及樹干。金龜子類的蠐螬在表層土壤中生活,并在成年后上樹。其防治措施可以在4月份左右進行翻土并噴淋48%的樂斯本乳油500倍液,以殺滅土中的蠐螬。同時注意不要在花期進行藥物的噴灑以防止藥物污染果實。
三、結語
樹上干杏的營養價值高,抗凍耐寒,在食用方面也有著良好的口感。要想將樹上干杏的質量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檔次,則需要對杏樹的病蟲害進行及時的預防,并進一步研究其病害的防治方法,使其果實質量與產量得到一個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鐵生梁.杏樹主要病蟲害危害特點及綜合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23):58+60.
[2]侯衛國.杏樹主要病蟲害及綠色防控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