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利
摘 要:隨著我國生豬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生豬養殖技術也在進步,而在生豬飼養中,對母豬的管理十分重要,出現病癥不僅會影響自身的長勢,也會影響到仔豬的生長。秋季是母豬發病的高發期,更加需要飼養人員做好母豬管理,關注母豬的生長狀況,并且對出現的病情進行及時診療。本文對母豬容易出現的主要病癥概述,并分析如何在秋季做好疾病管理,希望對生豬的養殖技術有所幫助。
關鍵詞:母豬;秋季;多發病;診療;管理
對于生豬養殖戶來說,母豬是獲取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生豬養殖要經歷仔豬、保育豬和育肥豬等階段,而母豬進入育肥階段需要更多的養殖技術和注意事項。由于秋季氣溫偏高,氣候干燥,且秋末早晚溫差較大,母豬在此階段容易發生疾病。因此,飼養人員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確保豬舍的清潔,并做好消毒工作,對母豬出現的病癥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這樣才有利于母豬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對繁育仔豬和穩定豬群都有益處。
一、母豬容易出現的主要病癥
1.進食困難
由于母豬沒有汗腺,無法有效排汗,在我們云南文山氣溫都比較高、氣候干燥的秋季不能對自身體溫進行調節,進而容易導致母豬中暑。而母豬一旦出現中暑就會表現出諸多狀態,具體說來:母豬食欲減退,甚至絕食;運動量逐漸減少,易酣睡;情緒不穩定,易憤怒、焦慮等。以上種種跡象都會導致母豬身體機能下降,造成營養不良,進而影響到母豬的繁殖和哺乳,也為更多的疾病入侵提供條件。
2.消化系統出現病癥
在秋季母豬容易因采食異常導致腸道和消化系統出現病癥,具體就是便秘和腹瀉。在運動量少、進食不足水分攝入不足的情況下,母豬容易出現便秘,同時飼喂的飼料營養成分不合理或者突然更換飼料也會出現便秘,這對母豬的哺乳不利,進而影響到仔豬的生長發育。母豬在長期便秘下,其體重也會明顯下降,飼料報酬率降低。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飼養員未能定期、徹底對豬舍消毒,如果豬舍的飼料未及時清理,會發生變質,吸引蚊蠅,母豬就容易發病,而便秘和腹瀉如果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的話,就會引起母豬繁殖機能紊亂,喪失繁育仔豬的能力,若長期得不到很好治療的話就會導致母豬死亡。
3.豬藍耳病
病豬食欲減退,發熱至40.5℃-41℃,呼吸困難。懷孕母豬出現流產,運動失調和轉圈等癥。同時,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二、如何在秋季做好疾病管理
1.保證圈舍通風性能良好
生豬的養殖需要注意豬舍的通風性,而母豬的飼養管理又必須要做好豬舍的通風良好,這樣有利于提高其養殖效益。秋季陽光照射充足,豬舍內溫度較高,如果在飼養密度較大的環境下,母豬更加容易發生呼吸困難。因此,母豬的圈舍在選址上要盡量選擇溫度、濕度適宜,并且通風性較好的地方。同時,飼養人員可以在高溫時段打開圈舍的通風口,或者保證母豬充足的飲水,這樣可以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此外,飼養員還可以在豬舍內安裝電風扇,使空氣加速流動或流通,不僅可以讓母豬感到舒適,還可以減少病菌的滋生。
2.做好豬舍的環境衛生工作
飼養母豬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強衛生管理,確保養殖區域的潔凈,由于母豬進食和移動會攜帶飼料,加之自身排出的糞便會導致豬舍氣味較大,衛生較差。因此,養殖人員需要及時清理豬舍的異物,對食槽定期清理,避免因使用腐敗食物出現腹瀉。同時,在秋季要定期對豬舍的墻壁進行藥物消毒,破壞蚊蠅滋生的環境。此外,母豬在發病期間,相關人員進入豬舍時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將病菌帶入豬舍。因此,在母豬的飼養過程中,及時、徹底的清理豬舍和做好消毒措施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3.做好母豬的飼料搭配
母豬在秋季因氣溫高等原因會出現飲食較少的情況,如果合理改善飼料種類,提升母豬的食欲就會對母豬的長勢產生影響,對于待產母豬來說,更會因為營養攝入不足對仔豬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飼養人員要高度重視母豬的飼料搭配。對于母豬在秋季出現厭食或減食情況,可以在原有的飼料中按比例添加“母豬寶”等添加劑,進而有效提升母豬的食欲。同時,飼養人員還可以提供含水量較多的青綠飼料,要確保食物易消化。此外,飼養人員可以在喂食過程中直接添加藥物,但是要確保不影響母豬的食欲及胎兒的生長發育。以上措施都可以提升母豬的食欲,使母豬的營養搭配更加合理,同時還可以有效預防便秘等病癥。
4.采用重要方法防治腹瀉
若母豬出現腹瀉可采取以下三種治療方法:首先是西藥治療,每千克飼料中拌入痢菌凈1克,連續飼喂3天即可消除腹瀉,或者將二甲基咪挫按0.0025%飲水服用。其次,藥物注射治療法,在母豬后海穴注入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10%濃度),或者注射黃連素注射液2毫升,此外在百會穴、乳基穴的外側也可以注射。最后,中藥治療方法,母豬出現腹瀉后,可按照以下中藥配比喂服:25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術、15克淮山藥、15克炒白扁豆、15克薏苡仁、25克白頭翁、12克黃連、15克黃柏、15克秦皮、15克木香,每千克飼料拌入2克,并且連續飼喂2天即可。
5.防治母豬癱瘓癥
母豬產子后20天,泌乳量達到高峰時,導致母豬癱瘓癥發病率高,該疾病的發病原因在于精飼料中谷類、豆類比例過大,而過量飼喂這種飼料會使豬體內鈣、磷含量嚴重不足,進而導致癱瘓。為有效防治母豬癱瘓癥,可以合理搭配飼料,確保日糧營養均衡,在喂食中盡量多飼喂青綠飼料,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一次飼喂過多,否則母豬容易出現拉稀。在“秋老虎”期間,要注意防暑降溫,加強母豬運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母豬在秋季病癥多發,需要引起飼養員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飼養員需要加強圈舍的通風性能,做好養殖區域的環境衛生,并且做好母豬的食物搭配。此外,還要做好痢疾的防治工作,這樣才能對母豬病癥有效防治,讓母豬在良好的環境下生長,最終提升生豬養殖戶的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楊廣財. 母豬秋季多發病的診療與管理[J]. 吉林畜牧獸醫, 2017(11):35-37.
[2]劉鵬. 母豬夏季多發病的診療與管理[J]. 吉林畜牧獸醫, 2015, 36(8).
[3]任兵, 鄭雪梅. 母豬冬季多發病診療與管理[J]. 中國畜禽種業, 2018.
[4]劉永強. 母豬常見產科病的診治[J]. 養殖技術顧問, 2015(7):128-128.
[5]閆海燕 . 母豬產后常見疾病的診治及其防控措施[J]. 飼料博覽,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