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馬爾·吾哈甫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提高了對林業發展程度的重視,促使林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在林業管理中,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著林木的種植效果,對林業的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干擾。基于此,本文就對林業管理中常見病蟲害進行分析,探討其發生原因和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林業管理;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措施
林業病蟲害是林業發展建設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僅影響林木生長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到林業經濟的增長。所以應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提高對病蟲害問題的重視,了解林業種植區常見的病蟲害問題,找出其發生的原因,并根據病蟲害的類型和產生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病蟲害對林業發展的影響。
一、林業病蟲害的基本特點
林業中的病蟲害是影響林業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以新疆伊犁地區為例,作為我國重要楊樹、白榆種植基地,病蟲害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種類繁多,并普遍發生,但整體來說,同種病蟲害的種群密度和發生范圍都比較小,并且危害程度低。第二,蟲病災害涉及面積較廣,且治理難度較高。第三,一旦發生病蟲災害問題,就容易產生頑固難治問題,即便在一段時間內治愈,也可能反復出現,嚴重影響林木的健康成長。
二、林業管理中常見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天然林破壞嚴重,人工林面積增加
現階段,我國在發展林業經濟時,大量對天然林進行砍伐,無規律進行破壞,不僅影響了林業區域的各種生態性因素,而且還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降低了天然林區的自愈功能,為病蟲害的產生提供了可能。在開采天然林后大量使用人工林進行代替,增加了人工林的面積。而與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種植結構和種植對象單一,系統薄弱,并且缺乏穩定性,極易引發病蟲害。
2.林防隊伍不完善
我國在進行林業建設的過程中,在森林保育、防護方面依舊存在問題,如護林隊伍尚未健全,缺乏先相應設備,使用的檢疫、防治和測報等技術,不能滿足林業發展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就會影響林業管理的效果,使得難以及時處理病蟲害問題,導致對深林病蟲害管理效率低下。同時,林業病蟲害治理中,相關人員通常使用單一的藥劑防治手段,長此以往,會加劇林業病蟲害防治。另外,在對林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管理人員缺少管理依據,管理過程隨意性較大,導致管理不合理,嚴重影響了管理的效率,使其病蟲害問題處理不到位,進而引發了嚴重的林業病蟲害問題。
三、林業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1.常見病蟲害類型
新疆伊犁州是我國重要的楊樹、白榆良種種植基地,栽種面積廣,種植林區常見的楊樹有爛皮病、葉銹病、黑斑病和灰斑病等。以黑斑病為例,這種病害會對楊樹的幼苗和大樹葉片帶來一定的危害,在病發初期階段,樹葉背面會出現斑狀黑點,并逐漸擴大形成黑斑,病發后期輸液黑板連接成片,葉片迅速干枯死亡、脫落,嚴重時會導致苗木死亡。而常見的蟲害主要有光肩星天牛、草履蚧、楊干象、刺蛾、楊黃卷葉螟、青楊虎天牛和分月扇舟蛾等。
2.防治措施
(1)做好林造林日常管理工作。在林業管理中,氣候因素也是容易誘發病蟲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林業管理時,應提高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視,樹立良好的營林造林理念,關注氣候變化,及時做好應對工作。面對春季溫度回升快,病蟲害越冬時間縮短問題,首先,應在秋季林木下降后做好對林地的落葉清理工作,減少適合病蟲害的越冬環境;其次,及時去除患病樹枝,并帶離林地集中區;再次,適時對林木進行刮皮、刷白,降低害蟲越冬林木空間,減少病蟲害基數;最后,建立造林專用育苗基地,重視對樹苗的培育工作,培育兩種幼苗,或引進外來優質苗木,提高栽種林木本身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
(2)改變造林模式。在進行人工營林造林時,為保障林業的培育質量,應根據相應的造林原則,嚴格執行每一管理環節,以此減少病蟲害,提高管理效果。首先,應選擇多種類型適合當地栽種的林木種苗,改變以往單一的造林模式,參考天然林科學的進行樹種搭配,改善森林結構營造混交林,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次,及時改造低產林,清除已經嚴重遭受病蟲害威脅的林木。最后,盡可能使用本地的樹種,降低外來樹種的使用,這對提高林木病蟲害抵抗能力有很大幫助。
(3)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農藥。科學技術的運用,對林業發展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進行林業管理中,應加強對科學技術的合理利用,發揮科技的功能,提高應用的效果,但同時也應注意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減少科技對林業發展的阻礙。以農藥使用為例,在進行病蟲害防治中,要保障用藥的科學合理性,禁止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化學農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在使用農業的過程中,還應加強對各種類型藥物的創新和研究,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前提下,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另外,還應加強對各種先進科技設備的研究和使用,使用噴霧噴粉機、食葉害蟲防治技術和系列噴煙機等新機械、技術,提高林業病蟲防治的效果。
(4)綜合利用多種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發展中,可以起到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技術有多種,為保障防治的效果,林業管理人員在病蟲害防治中,應綜合使用多種防治技術。具體來說:第一,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如真菌、康生菌、天敵昆蟲和益鳥等;第二,化學防治技術,主要是指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第三,技術物理防治技術,指的是利用人工捕殺、高溫處理、鋏鼠和蛹繭等物理手段,捕殺病蟲害成蟲、幼蟲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林業的發展,人們在進行林木種植中,對管理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增強林業建設的效果,提高經濟效益,就應在進行林業管理中,做好對病蟲害問題的處理工作,找出造成林木出現病蟲害的原因,使用相應的防止手段,降低病蟲害對林木生長質量的影響,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謝戰軍.淺談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分析以及防治方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4):27.
[2]張志強.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神州,2017,(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