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稻田養魚模式是一種將稻田種植和養魚相結合的一種模式,通過對該模式的模式,能夠實現對資源的合理應用,促進我國農業和研制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經濟收益,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稻田養魚;養殖業;農業;經濟收益
稻田養魚產業作為一種立體化產業,且能夠實現對資源的立體化應用,促進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稻田養魚發展過程中,要做好飼養和管理工作。
一、我國稻田養護產業發展現況
1.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加強了對新領域和新行業的重視,并且開展了積極的建設活動。稻田養魚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并且在許多區域都取得了成果,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在規模也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變大。
2.科技含量提高。稻田養魚在發展過程中,當地部門增加科技投入,并且,加強了在發展中采用的各項技術手段的宣傳,對稻田養魚技術進行創新,使稻田養魚逐漸向科學化發展,提高稻田和魚苗的產量和質量,從而提高人們的經濟收益。
3.創新養殖結構。傳統稻田養魚過程中,魚苗種類有限,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魚苗種類不斷增多,并且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
二、 稻田養護的飼養與管理要點分析
1.做好魚種的選擇與投放
魚種的選擇與投放應當做好以下幾項內容:
(1)做好魚種類的搭配。從目前稻田養魚的情況來看,魚種類主要以草魚、鯽魚、鯉魚為主,并且會搭配部門鰱魚。魚類的搭配要依據稻田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稻田中具有豐富的草原,在魚類搭配時應當以草魚為主,通常來說,草魚應當占所有魚的60%,鯉魚在20%-30%,鯉魚占10%-20%。
(2)選擇活力強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的魚種。通常投放大規格魚,具體投放數量應當依據實際計劃而定。
(3)進行魚苗投放前,要對魚苗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出現大面積死亡情況。消毒做法如下:將魚苗方式濃度為3%的食鹽水中,讓魚在食鹽水中帶上5-10min,在將魚苗緩慢投入到稻田中,為了提高魚苗成活率,確保魚苗能夠健康成長,魚苗投放時間通常應當選擇晴天傍晚或上午,不得在晴天或陰雨天正午投放魚苗。
2.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1)養殖期間,魚種較小,此時,應當將稻田中水位保持在6.8cm以上,養殖中后期,魚苗所有成長,此時,應當將稻田的中的水位保持在9cm以上。
(2)在投放魚兒時,每次向稻田內投入的魚餌總量應當以稻田內的魚可能夠在2h內吃完為準,投入量過少會影響魚苗的成長,而投入量過大,則會引起浪費,污染水質。對于魚餌的投放,應當做到定時、定點、定量。以草魚為主的搭配方式,應適當投入一定量的青草量,青草量的投入量應當以當天能被魚吃完為準。
(3)稻田養魚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措施繁殖稻田內的魚逃跑,并且做好巡查工作,要對田埂上是否有缺口、鼠洞等問題現象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修補,魚苗稻田內的魚“逃走”。對于魚類的天敵,例如水鼠、鳥類等要做好驅捕。
(4)稻田養魚前,應當始終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原則進行管理。針對細菌性皮膚病、腸炎等常見的魚病,除了要在魚苗下田前進行消毒處理之外,還要定期對稻田進行消毒處理。具體消毒方法如下:每公頃稻田應當利用30gk的生石灰或1.5kg漂白粉配水潑灑,而針對魚腸炎的防治,可通過投喂大蒜的方式實現,每100公斤魚用1kg公斤大蒜搗成糊狀,將其與涂料進行拌合,然后進行投喂。
3.科學捕撈。對于稻田魚的捕撈最好在稻田收割前4-8天開始。在具體捕撈前,要先對魚溝進行疏通,應當保持水流暢通,通常在夜間排水,天亮時水已經排干,使稻田中的魚能夠全部都進入到魚溝中,捕魚作業應當在早晚進行。如果稻田中有魚未進入漁溝,向稻田重復注水,再排水即可。
三、科學發展稻田養魚行業的策略
1.轉變思想,提高認知。近幾年,我國稻田養魚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其規模不斷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益。稻田養魚發展過程中,農民和政府應當對該行業有一個明確認知,通過統一方式進行管理,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做好相應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民對稻田養魚行業的認知,實現稻田養魚市場化,從而使稻田養魚行業的經濟效益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針對稻田養魚過程中魚苗種類的選擇,應當依據實際的具體需求,選擇質量好、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魚類。
2.落實政策,增加科技投入。發展稻田養護產業期間,應當做好對產業的管理,依據到稻田養魚當地的具體情況,編制一套科學的養殖方案,在政策上給予一定優惠,從而激發農民參與稻田養魚的熱情,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發展稻田養魚行業過程中,要適當的對現代科技進行應用,實現集約化發展。做好科學技術和農業知識宣傳,提供農民的專業知識,使農民對稻田養魚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與此同時,漁業部門可以定期在農村開展座談會,加強對各項技術的推廣,降低稻田養魚風險。此外,農民和相關部門應當相聯合,針對偷魚和破壞稻田行為,制定合理的懲罰措施,并且加強執行力度,實現對農民切身利益的保護。
3.加強宣傳,提高服務。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稻田養魚產業管理的重視,定期舉辦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從而引起農民重視,提高農民進行稻田養魚的積極性。依據生產的具體情況,構建示范區,對稻田養魚示范區進行科學規劃,以點帶面,提高農民進行稻田養魚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相關政府部門應當針對稻田養魚寒夜做好相應的服務和技術資源方案,針對稻田養魚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要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實現對魚苗病害的科學處理。
四、結語
種植業和養殖業都是我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行業,稻田養魚兩種行業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了人們的收入,并且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稻田養魚要結合時代的發展情況,不斷創新,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莉莉.稻田養魚模式下水稻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3):121-122.
[2]謝小芳,鐘志兵,孫玉平,余江平,阮凌玉.稻田養魚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術探究[J].農家參謀,2018(18):56.
[3]汪光良.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及效益[J].江西農業,2018(12):1.
[4]李志安.淺議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措施和建議[J].漁業致富指南,2018(04):15-19.
作者簡介:王雪金(1973-)男,漢族,重慶酉陽人,重慶市酉陽縣農業農村委員會,高級農藝師,專科,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