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梅
摘 要:近些年來,森林病蟲災害發生頻繁,給林業生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影響了我國的林業發展。黑龍江省木蘭縣林業局石河林場經營總面積8557公頃,在進行日常的林業生產活動時,由于缺乏對森林蟲害產生規律,樹木生長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為此,本文以黑龍江省木蘭縣林業局石河林場為主要調查對象,分析森林病蟲災害所產生的原因,以及相對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森林病蟲;原因;防治對策
森林具有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作用。但近些年來,大量的森林蟲害(松毛蟲、金龜子、青楊天牛、棕背?)特別是棕背?成群,嚴重侵害了石河林場的部分林木,同時,由于化學藥劑不合理的使用,土壤的降解度逐漸下降,害蟲的抗藥性逐漸增強,導致森林生態系統被破壞,給農業、林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森林蟲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樹木品種單一,生態系統脆弱
近年來,森林的生態系統逐漸脆弱,是由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氣候異常,由于環境污染加劇,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如,石河林場出現冬季溫度偏高,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風大雨少等異常天氣,這樣的氣候利于病蟲的生長,導致病蟲泛濫。二是,由于人工種植林規劃不合理,同時,個別企業為了見效快,多以主要樹木種植為主,導致人工種植純林面積不斷的增加,占據了野生林區大部分種植面積,導致森林樹木品種趨于單一,逐漸削弱了林區生態系統的抵抗能力,為病蟲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三是,山里村民過度砍枝丫,無規劃的砍伐,破壞了林區的穩定性,使林區里的陽光、氧氣、二氧化碳等生態因子均有所上升,這種生態環境,利于部分森林害蟲的生長,影響林區其他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進一步的破壞森林的生態系統,給林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不便。四是,過去多年采伐盜伐遺留,對樹根、樹樁沒有進行得當的處理,樹根、樹樁會逐漸腐爛,導致細菌滋生,同時,樹根、樹樁也是很多害蟲的美味食物,害蟲會此地棲居繁衍,進而,危害整個森林生態系統。
2.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匱乏
近年來,我國對林區的管理與服務體系及生產設備都趨逐漸完善,但由于對防蟲害工作開展時間較短,力量薄弱,相關的經驗略有不足,加之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導致林區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善,這一系類的問題會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如,由于我國監控設施不完善,使火災發生頻繁,使局部林區生態環境惡化,一些害蟲如松毛蟲、金龜子、青楊天牛、棕背?等害蟲對樹木進行破壞,并逐漸蔓延,蟲害面積逐漸擴大。再如,由于管理人員缺乏相關技術知識,對害蟲防控技術單一,只使用化學藥劑滅殺害蟲,但藥劑中含有劇毒,森林土壤難以降解這些藥劑,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導致森林有益生物的種類數量逐漸減少,打破了生態平衡,使害蟲上升為危險性病蟲。
二、森林病蟲害防止對策
1.培育樹種,維護生態平衡
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平衡。如何有效的進行生物防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治理環境污染,石河林場施業區水源豐富,可以進行引流,保障森林水源的及時供應。二、規劃造林,合理規劃人工林面積。加強對相關企業領導的管理,利用媒體宣傳森林對生態、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重要性,在林區培育適宜本土不同種類的樹苗,好的樹苗是育林的關鍵,因此每個樹種在進行培育之前都要進行檢疫,同時要以因地制宜,種植符合當地環境的樹木,營造混交林,樹種不單一,森林中所棲息的有益生物也會逐漸增多,使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突出。三、合理育林,生物相互制約。制定合理的撫育計劃,減少對樹木的傷害,維持林區的穩定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以鳥治蟲,以蟲治蟲,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調和能力。四、對過去采伐遺留的對樹根、樹樁進行合理的處理,如,可以在樹根部嫁接相適應的樹種,培育新的樹種,使樹根、樹樁得到合理的運用。
2.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完善管理制度,學習先進技術
林區面積大,管理制度不完善、專業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大大的削弱了森林病蟲防范力度。針對這一現象,林場應做到,一是,林場應備齊相關技術人員,并對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展開培訓學習,對相關工作人員定期考核,不合格者不給予上崗,嚴格管理上崗人員,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二是,保障林場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森林蟲害防治時期,做到分工明確,確保防治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力度,建立監督小組,當工作人員沒有遵守相關規定及時通報處分,對工作人員在防治工作中出現問題進行指導。四是,多學習外地的先進技術,替換舊設備,引進改良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森林。如可以安裝適合森林的煙霧報警系統,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災。計算機的普及成為森林病蟲害的有效方法,由于計算機傳播信息快、隨時更新最新消息。很多發達國家根據這一特性,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森林病蟲害信息數據庫,如:美國建立了一個危險性林業外來有害生物信息數據庫,通過在互聯網上對害蟲的信息進行搜索,就可以獲得相關數據,來進行有效的防治。根據上述的先進管理模式,我們可以借鑒并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技術,找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方法來改良我國的檢測系統,提高我國的病蟲害預測預報能力。五是,加大科研力度,進行研制多種生物制劑和仿生物藥劑,這些藥劑有的可以釋放吸引害蟲的氣味,混淆害蟲的感覺,來進行滅殺;有的還可以噴灑在害蟲身上,散發出吸引天敵的氣味,來進行滅殺。
三、結語
森林病蟲防治過程中,細節決定關鍵。做好細節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治害蟲。同時要摒棄傳統方法,學會以先進的科學的方法,有效治理森林病蟲害。制定規劃人工造林,合理的育林、開采、運輸是營造優質林地的基礎。倡導以綠色的防治理念,保護和維持森林生態環境,提高林業發展效率,帶動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烏日根.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病蟲害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1):152.
[2]任利偉,李飛.吉林省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吉林林業科技,2001(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