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森林資源對于保持一個國家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出于對眼前利益的驅動,森林資源常常為城鎮化發展或工業發展而被破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為減少森林資源的損失對生態帶來的不良影響,植樹造林成為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本文就造林方法與營林生產管理進行了分析,使之為社會長遠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造林方法;營林生產管理;對策
森林資源是保證人類生存和發展環境的關鍵,在過去的人類發展中,由于缺乏對森林資源的正確認識,導致對森林資源的過分開發,為人類的健康長遠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都開始開展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工作。在植樹造林方面,越來越多的造林方法和營林生產管理方法被研發出來,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合的方法開展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已成為保障營造林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一、造林方法與災害防治的措施分析
開展營造林工作,一方面是從保護森林資源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的造林方法,另一方面要從營林生產管理的角度開展林木防災減災措施。
1.造林方法。造林方法具有較好效果的造林方法主要有三種:播種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樹苗造林法。
(1)播種造林法:這種方法是將林木的種子直接進行播種,使其生長成林木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實施較為容易,省去了育苗工序,適用于大面積造林地上的造林工作。該方法對樹種要求較高,如樹木的種粒需較大,且種粒發芽率較高,種粒的播種量必須保證充足。對于造林地的要求是人煙稀少的地區,土壤水分充足、影響樹木生長的災害因素較少。播種造林,就具體方法而言,可分為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在播種之前,還需對種粒進行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以此保證種粒的發芽率,提升種粒發芽后樹木幼苗的抗旱、抗病能力,同時還要對其展開管理保護,減少因鳥獸破壞對造林效果的影響。
(2)分殖造林法:這種方法是利用樹木的干、枝、根或地下莖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施行簡單、易操作,不僅能有效節省樹木育苗的時間和費用,且還能保證苗木母本在遺傳基因方面的優良性狀,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3)樹苗造林法:這種方法是采用被培育出的樹苗,將其按生長需要在造林林上按一定的間距挖出一定大小、深度的坑穴,樹苗種植于坑穴中,使其根系全部掩埋。這種方法對坑穴的深度要求較高,坑穴過淺會造成樹苗根系暴露在地表土壤之外,使其根系無法正常為樹苗生長吸收水分和營養,導致樹苗的成活率下降。坑穴過深就會造成樹苗根系過度掩埋,無法進行正常呼吸,使樹苗發葉受阻,同樣會導致樹苗成活率降低。
2.林木的防災減災措施。如何采取災害防治措施是營林生產管理的重點。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但可以防治的。
(1)加強對育林災害的預警措施。不同的樹種會有可導致其嚴重災害的病蟲害和外部環境,因此要結合所種植樹種的特點和種植環境的特征,建立科學的災害預警系統,使影響樹木成活率和生長的災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2)科學造林是防災減災重要措施之一。嚴格遵循林業生產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采用科學的林木清理和科學經營方法,將森林的人工恢復與自然恢復有機結合起來,保證林業災后恢復重建的造林與更新方案的合理性。對造林地中原有的植被不要隨意破壞,使現有植被與人工種植植物之間的協調發展,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林業主管部門和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之間要通力合作,林業公安要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分子的打擊力度,以防止人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二、營林生產管理的對策
營林生產管理對保證林木種植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需要根據造林的規律,對種苗基地、苗圃運營、日常管理、成本控制、市場導向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
1.強化種苗基地建設。樹種的選擇是營林生產的關鍵。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于擁有更高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的樹種培育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種苗培育已開始進入第2代或者在向第2代發展階段,從長遠的森林資源發展考慮,擴大種苗基地的建設,使其規模適應造林需求是必需的工作。
調整企業母樹林結構。母樹林的條件好壞直接決定了造林工作成效,老齡化的母樹林不利于造林工作的開展,因此需將一些基本達到母樹林條件的樹木以及趨近于熟林的樹木逐漸代替這批樹林。對于具有珍貴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母樹林,應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保護和發展,使其整體結構和經濟效益得到更有效的開展,從而達到良種化選育的目的。
2.搞活苗圃運營機制。苗圃運營是實現造林工作開展的重要條件,應將苗圃運營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利用多種經營機制,使苗圃承包和個體經營有效結合,通過市場競爭使苗圃運營真正搞活起來。
3.加強管理,降低投入。從加強管理和控制成本投入的角度出發,需要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
(1)降低造林成本。就造成的成本結構而言,需要完成對單位面積的苗木成本控制和單株成本的控制,從而使樹苗在適宜的條件下實現培育周期的有效縮短。
(2)造林地的選擇需要符合樹木種植的規律和需要。從前那種在一個造林地內只種植一種樹木的純林的觀念已被證實是不對的,在當前的營林生產管理中,應盡開展混交林造林,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營林生產管理。從市場需求和經濟價值入手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林業生產, 讓造林工作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
林業生產的周期長,因此需要進行科學、有效、長期的管理,才能使林業生產的分布、質量、發展達到理想的狀態。
1.遵循經濟規律,做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經濟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因此人的經濟活動必需遵從經濟發展的規律。同樣,林業生產和發展也不能脫離經濟規律的約束,因此,需果將營林工作與經濟規律有機結合,保證相關工作不受主觀意識的過度干涉,而且從樹木的生長量和生活量兩個方面出發,做好相關數據的統計,保證樹木的成長質量,從而為林業的規劃、營造、發展提供第一手的資料,使林業發展更有目的性。
2.提高營林質量
(1)做好營林定位,通過重新審定營林的地位和作用,為林業的快速有效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落實責任制。將林業生產中的各項工作和責任層層落實,做到責任到人。
(3)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據營林工作的實際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相關工作的管理系統更為完善,保證林業生產和管理的持續健康發展。
(4)加強森林撫育管理工作。根據《國家林業局森林撫育補貼試點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將林業生產的技術性充分體現出來,同時強化管理,提高全體林業干部職工素質,使其在工作中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同時對育林資金進行專人管理,保證專款專用,使資金使用公開透明,保證森林撫育工作的資金支持。從而確保相關工作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類型樹木的造林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桂紅.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相關對策分析[J].現代園藝,2018(12):218.
[2]朱萬欽.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相關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7,11(26):29-30.
[3]萬日崇.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分析[J].南方農機,2017,48(10):134.
[4]饒建興.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6):131-132.
[5]黎志華.試論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34(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