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土壤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進行分析,探討了土壤改良的意義所在,同時介紹了土壤改良如何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結合這些內容,探究幾點改良土壤的方法,內容分別為:貧瘠土壤的改良、過砂、過粘土壤改良、泥土酸堿度改良。希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分析,能夠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土壤改良;農業可持續發展;貧瘠土壤;沙質土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土壤土質大不如前,土壤鹽堿化,土壤貧瘠等嚴重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對不良土質進行改良,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土壤進行改良,從而提高土壤的土質,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土壤改良的意義
土壤改良,主要是對土壤不良地質以及不良結構進行改良,通過相應的物理或者化學措施,對土壤性狀以及土壤結構進行適當改變,促使土壤肥力得以改變,并且增加作物質量和產量,促使人類生存環境得到改善。
二、土壤改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不同地質結構當中,借助相關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處理,促使土壤性質達到最佳狀態,進一步優化土壤生存環境。在對土壤進行改良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土地所在位置的自然環境 以及相應經濟條件,從而進行因地制宜地改良,對土壤進行合理規劃,并且能夠按照一定步驟對土壤進行改良。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土壤性質以及土壤結構的優化。整個改良期間,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土階段和保土階段,該階段是借助生物措施,或者使用工程措施,對土壤質量和容許流失量進行有效控制,使其始終處于比較合理的范圍內。第二階段是養分增加階段,能夠進一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能夠有效改良土壤性狀,促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有效提升。
土壤改良的改土階段,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方式是進一步增加土壤養分,同時還能夠增加有機質含量。土壤當中的有機質主要是指一些含碳有機化合物,這一物質在土壤當中是一種重要成分,同時也能夠體現土壤的肥力。該物質對土壤性狀以及農作物肥力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土壤當中的有機質含量相對較低,則會促使農作物缺乏養分,生長速度緩慢,這也就導致糧食產量下降。對此,要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揮在那,就必須因地制宜的種植綠肥,可以通過套種或者輪作的方式,從而提高土壤當中的有機質,可以采用秸稈還田的方式。
三、土壤改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貧瘠土壤的改良
(1)瘠薄粘重土壤。可以施用有機肥,從而形成腐殖質,這行便可以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促使土壤結構得以改善,提升土壤的肥力。通常情況下,是在每年每畝地施用15-20噸的有機肥,3-4年便可形成良好的基地。如果有條件,可以每畝施用河沙土20-30噸,連續施用兩年,并且摻入適量有機肥料,能夠對粘重土壤進行改良。
(2)低洼鹽堿地貧瘠土壤改良。結合土壤深耕,將表土和底土的毛細管之間相互聯系,從而能夠讓有機肥料得以轉換,形成腐殖質,這樣做能夠促使表土層形成團團粒結構,促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對土地進行平整,并且為土壤進行培肥,也可以種植耐堿性的作物或者綠色肥料等農業生物,從而實現對土壤的改良,提高肥力。此外,還可以使用土壤化學改良劑進行改良處理。
(3)沙質土改良。在沙質土當中施用大量有機肥,將各種堆肥在春耕的時候,或者在秋耕的時候,翻入到土壤當中,促使有機質含量得以提高,此外再使用有機質進行適當的緩沖,也可以多施用可溶性化學肥料,從而保障土壤不會流失。在土壤當中大量的施用塘泥與河泥,如果每年每畝能夠施用5-10噸的塘泥,幾年之后,肥力將會大大提升,促使過度酥松和漏水的土壤得到大大改良。此外,可以在土壤當中種植綠肥,兩季作物間隔這一階段,可以種植豆類蔬菜,可以通過輪作方式,也可以通過間作方式,從而促使土壤當中的腐殖質和氮素肥料得以增加。對客土進行改良,采用深翻壓沙的方式。將土壤底層土和表面的沙質土之間相互參合,降低土壤的沙性。同時可以使用客土,對沙性進行改良,促使土壤的儲水畜肥能力得到提升。
2.過砂、過粘土壤改良
(1)增施有機肥。進一步加大有機肥的施用量,促使砂土所凝結的小土團得以改變,形成松散砂土,其中沒有結構不良情況,能夠提高養分吸收儲存。對黏土黏結的大土塊碾碎,使其變成大小適中的土塊,這樣能夠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對土壤質地過砂和過粘情況進行彌補。
(2)摻雜客土、改良土質。可以將過砂以及過粘土壤相互參合,將過粘或者過砂土壤得到綜合,從而促使土壤的質地得以改善,改良深度范圍土壤耕作層。在沙土當中參合黏土比例,沒有明確需要,而黏土參沙土,對沙的摻入量作出明確,沙土量要比黏土量大。如果某一地的底層以及耕層土壤之間存在較大差別的時候,則可以使用耕翻方式,把底土當成是客土,將其進行翻動,然后和耕層土之間相互混合,這樣便可以實現對耕層質地的調節目的。
(3) 翻淤壓砂,翻砂壓淤。如果底層和耕層之間土壤相差比較大,則可以采用耕翻的方式,將底土當成是客土,人那會將其翻動,并且和耕土至今相互混合,進而實現對耕層質地進行調節的目的。
(4) 引洪漫砂。在洪水當中,攜帶的淤泥主要是來自于地表上相對肥沃的泥土,如果將洪水引入到農田當中,能夠將這些肥沃的泥土引入到農田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之后,能夠促使土層厚度增加,實現對土質的改良,促使土壤更加肥沃。
(5)不同土質,不同措施。使用沙土進行整地過程中,需要將畦控制得低一些,然后將壟設置的相對寬一些,將種子播種的相對深一些。播種之后,可以鎮壓接墑,在施肥過程中,可以量少勤施。使用黏土進行整地,需要畦高壟窄。采用冬耕曬田的方式,多次向天地里放水,并且曬田,播種時,種子要淺,對出苗起到促進作用。
3.泥土酸堿度改良
(1)酸性土壤改良。在土壤當中摻入石灰,對土壤的酸堿度進行中和,每畝施用20-50kg,直到土壤被中和成中性為止。適當增加綠肥,農家肥等,底肥要施足,促使土壤當中的有機質得到增加,土質得到改善。也可以增加澆灌次數,從而將酸性物質沖淡。多增加堿性肥料的施用,例如碳酸氫銨、氨水或者石灰氮等。
(2)鹽堿性土壤改良。對鹽堿性土壤而言,可以適當的提高有機質含量。或者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提高對水管理,可以通過引洪放淤的方式,改善土質。在耕種過程中,可以 通過深耕的方式進行改良,或者對土地進行平整,蓋草和翻淤,促使土壤當中有機質得以增加,提高土壤的滲透性,促使鹽分快速分解。可以種植綠肥牧草,或者秸稈還田,多施用菌肥,可以在土地上種植耐鹽植物。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土壤改良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改良土壤,能夠增加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針對不同土質,需要采用不同改良方式,因地制宜,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如何對土壤進行改良,靈活應用不同方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土壤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良,進一步增加農產品產量。
參考文獻:
[1]韋應紅.秸稈還田改良土壤提高農作物品質的應用初探[J].農家參謀,2018(13):36.
[2]高翠華,郭際華.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土壤肥料問題與對策探析[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08):32-33.
[3]潘金華,莊舜堯,黃化剛,陳雪,史學正,曹志洪.土壤改良劑對黔西北兩種植煙土壤氮礦化的影響[J].煙草科技,2017,50(05):10-18.
[4].金正大提案: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J].營銷界(農資與市場),2017(04):17.
作者簡介:袁德勤(1972-)女,漢族,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