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破壞問題也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環境破壞不但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經濟發展,甚至對人們的健康安全有著較大的危害。因此,環境保護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話題。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監測結果對于環境管理與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因此,需要重視環境監測工作,從而為環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保護工作;環境污染
隨著現代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政府的管理范圍和管理能力正在不斷的提升,因此環境事業也得到了充足的發展,采用科學的環境監測體系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政府的整體服務能力,確保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是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基礎工作,也是環境保護管理的重要依據。文章主要針對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展開探討。
一、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
環境監測主要是通過人類生存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排放物中有害物質的檢測,觀察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確定生態環境質量,也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了解生態環境狀況,并對環境進行監控,是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工作。通過觀察監測結果,能夠準確的把握目前的生態環境狀況,從而為管理工作提供客觀觀察指標。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消耗生態環境,導致環境污染逐漸加重。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各種危害逐漸暴露出來,使得我國環境治理的壓力不斷增加。各級政府針對大氣、水源、土壤等生態環境進行了長期的觀察,采用科學的治理手段對環境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對已經出現污染的地方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從而避免污染物的進一步擴散。對于還沒有出現污染的地區需要進行有效的維護,從而降低污染的風險。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推動,人們已經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關性,兩者是相互促進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關注環境保護工作。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需要關注規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借助現代化的觀測指標,從而尋找更加妥善的解決方案。
二、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工作量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質量檢測以及污染源管理以及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是由環境監測站完成的。而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更新,各種排放物的檢測項目也不斷增長,如地表水檢測項目從過去的25項增長至109項,增長幅度超過4倍,檢測頻率也不斷提高,從過去的2月1次變為每月1次;同時由于環境監督、執法管理、污染源監控以及應急檢測等工作量的增加,部分基層監測站無法完全負荷這些任務。
2.硬件設施落后
大部分基層環境監測站使用的儀器設備較為滯后,且由于使用時間長出現老化的情況。由于環境監測工作的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資金來源的單一性以及有限的財政資金,導致環境監測站的設備更新較慢,甚至出現停產的情況,設備損壞之后無法找到配件進行維修。同時部分基層環境監測站沒有配備相應的實驗室,或是實驗室資質沒有符合審評準則的標準,這就影響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
3.應急監測能力弱
多數基層環境監測站缺乏良好的應急能力和應急設備,與其他部門的協調性也較弱,一旦出現污染時間很難快速做出反應,很難在第一時間給出比較準確的檢測數據,無法滿足環境管理以及上級部門的要求。
三、提高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應用價值的策略
1.提高資金投入
近些年來,雖然中央以及各級政府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投入資金不斷增加,各地區的環境監測站也配置了不少的設備,尤其是基層環境監測站的監測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本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但是基層環境監測站的工作能力相對比較弱,需要中央和各級政府增加投入資金,從而提高基層環境監測站的監測能力,購買必備的環境監測設備,同時確保基層環境監測站的工作經費,還需要配置足夠的技術人員,從而滿足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
2.加強人才培養
由于基層環境監測站屬于事業單位,沒有人事主動權,而很多上級領導到處安排自己的親屬,監測站只能被動接受人事調動,加上國家政策性人員的收納,導致監測結構需要的專業人才缺乏,而很多不必要的人員存在。很多基層環境監測站目前存在的現象就是編制人員不干事,而編制外人員承擔大部分的工作。在這一情況下,監測站想要引進先進技術人員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此政府需要認識到增加人才建設的重要性,增加對口技術人員的補充,從而解決監測站的工作壓力,同時還需要加強職業培訓以及人才考核制度,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培養力度,提高監測人員的專業能力,提高監測團隊的專業化建設。
3.加強對監測工作的考察力度
國家雖然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了很多資金,但是在資金的使用方面,資金能否實現最大化效益,都需要相關的部門進行監督和審查。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監測部門的監控力度,例如在監測工作中,資金的使用狀況,是否存在購置無用設備或是公用車輛和車輛的使用情況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需要通過宣傳、培訓、實踐等活動來提高管理意識。首先,管理層需要具備完善的質量意識。管理者需要將質量管理納入日常考核標準,并明確個人的職責,將質量管理納入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其次,需要樹立全體人民的責任意識,質量管理是確保檢測結果質量的重要前提。需要分配高素質的專業檢測人員,并加強培訓力度,從而強化其質量管理意識,爭取做好質量控制工作。
四、結語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基礎環節,只有做好基礎工作,才能夠推動環保事業的快速發展。環境監測系統需要進行統籌協調,并不斷的完善現有的監測體系,加速監測體制的改革,從而適應時代發展對環境監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倩倩.淺談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與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4(7):94.
[2]田曉飛.簡述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42(3):153.
[3]朱旭.淺談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其發展趨勢[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8,13(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