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城鄉一體化,早日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必須關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這一重大工程。目前,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討論這些問題并考慮其原因,思考正確的路徑。
關鍵詞:人力資源開發;新農村;城鄉制度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黨把握大局,與時俱進的重大決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這是一項必須擔負和完成的重大歷史使命。當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和解決。只有做好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國現代化。
一、當前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1.人力資源開發不受重視。目前在我國農村,很多家庭對人力資源開發并沒有足夠重視。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直接影響了他們接受高科技的能力,導致農村地區許多新品種和技術的推廣緩慢,甚至阻礙了農業技術向實際生產力的快速轉變。農民是人力資源開發的主體,但是,許多農民有一些小農的落后狹隘思想和傳統封閉思想。他們缺乏對人力資源開發的熱情,影響著自身素質的提高。因此,中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還未得到完全開發。
2.城鄉醫療水平失衡。在醫療保健方面,仍然存在優先考慮城市和忽視農村地區的現象。由于高昂的醫療費用,在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大多數貧苦農民寧愿忍著病痛也不敢去醫院。而如果患了大病重病,他們則認為更沒有必要花冤枉錢醫治。這更加導致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中國約有一半的職業病人是外來務工人員。此外,據《中國安全生產報》相關新聞,在?;?、煤礦、建筑等高風險行業的傷亡人數中,農民工所占比例超過80%。
3.勞動力轉移受阻。目前,我國農村人才資源短缺與資源過剩兩種嚴峻現象并存,農村勞動力轉移受阻。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產業轉移,即從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轉移;第二個是通常意義上的轉移,即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限制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失業率的上升也使區域轉移變得困難。我國農村勞動力還沒有得到合理配置,大量剩余勞動力難以流動轉移,影響了農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
二、影響和制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原因
1.經濟問題。由于農業生產通常是種植業、養殖業,農作物等對外界的生存環境往往有嚴格的要求,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對難以人為控制的自然界依賴性很強,因此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自然風險和經濟風險,經濟收入不穩定。農業生產者的生活受到農業生產發展困難的影響,使農民的收入水平并不能與其他階層相比,導致農民對教育和其他人力資源投資能力不足,難以改變與提升自己,導致農民貧上加貧。
2.社會問題。中國長期人口政策失誤,導致農村人口問題較多。社會中的公共資源是有限的,人口越多個人擁有的資源就會越少,而且也給教育、就業等帶來了巨大壓力。中國城鄉教育公平存在諸多問題,制定教育政策通常以城市教育為基礎參照,很少涉及貼近農村的內容。因而制定的政策往往與農村的實際情況不符,影響城鄉教育的公平性。由于受地方經濟水平、編制等條件的制約,鄉村教師整體素質與城區教師差距明顯。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城鄉教育規模與教學設備也有很大差異。在這種背景下,很難實現教育公平的追求。
3.文化問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的現代化,實現農村現代化,從而真正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我國傳統文化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的價值觀念。許多農民因循守舊,認為讀書無用,也不肯接受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與生產生活方式。我們必須積極消解部分傳統文化對廣大農民產生的負面效應,用現代文明的方式加以引導,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
4.制度問題。在中國,戶籍制度仍然決定了勞動力流動與區域屬性之間的關系。由于不同的城鄉就業政策,許多城市都有一些行政的、法律的措施來限制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率和行業類型。我國的城鄉雙重戶籍制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遷往城市的合理流動,也使農民難以平等就業,很大程度上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市就業中變得更加困難。
三、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路徑
1.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應以市場的無形之手為指導。但是,政府的作用仍然不容小覷,政府仍然在發展活動中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穩定的高度來看,政府必須牢固樹立人力資源作為中國重要資本的概念,并以最大的力度向群眾宣傳人力資源開發。我們將以協調城鄉發展作為指導思想,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最終達到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諧共存的新階段。
2.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源培訓力度。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只有經過正式培訓的人力資源才能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因此,針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進行,通過接受科學培訓提高農民就業率、增加收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相對集中的農民的閑暇時間進行培訓和指導,通過靈活多樣的專業知識培訓課程和網絡研討會等形式,補充學習營銷、企業管理等內容,輔以先進實用的農業教學,掌握種植和養殖方面的專業知識,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
3.建立健全農村人力資源相關制度。我國的長期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制度導致了農村人口難以在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獲得平等的待遇。因此,要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首先就要從制度上著手,給予農民公平一致的待遇,并為農村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條件。幫助農民進城,制定科學的操作標準和法律法規,保障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的合法勞動權利與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改善農民的工作環境條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積極進行轉移,逐步讓外來農民工在社會保障、購房、子女入學等各方面享受與城市相同的待遇。
四、結語
在今天,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重要項目。本研究探討了我國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典型的和現實的原因入手,重點放在體制改革與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通過構建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農村教育體系,著力改革與完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使其能夠更加符合我國現代化水平、更與農村實際緊密聯系。只有采取正確方式方法,通過強化農民對于自身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識、提升農民身體素質及科學文化素質等正確路徑,才能使農民擁有更廣闊的勞動選擇,為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江蘇芬.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人才,2011(7):13-1(四).
[2]李琪.現階段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業經濟,2010(5):70-7(一).
[3]陳麗萍.淺談中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的發展[J].商品與質量,2010(7):15.
[4]粟金池.借鑒國外經驗加快中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世界農業,2010(1):57-59.
[5]稽景濤.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問題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7:6-8.
[6]王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思考[J].人口學刊,2006(6):52-56.
[7]劉德寬.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12-15.
作者簡介:董金澤,男,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研究方向:企業戰略與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