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必然還會經歷一次跨越式的發展,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邁進。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為了更好的發展現代農業,有必要對農業的技術模式進行探討。本文從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精準農業、循環農業四種農業技術模式入手,全面討論了四種農業模式內含和發展方式。
關鍵詞:現代農業;技術模式;農業產業
一、有機農業模式
所謂有機農業指的是在農業生產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一切遵循自然生長規律,推崇人類活動、土壤及動植物等生物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相處、自然統一的原則,在此種類型的農業模式下,農業種植和動物養殖要均衡發展;而且,有此類農業模式下,從種子到果實的整個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轉基因生物或生物制品,也嚴禁使用一切通過化學手段合成的化肥、農藥及生長添加劑等物質;有機農業的核心在于通過秸稈還田和糞肥施用等手段使土壤得到改良,達到養分充分循環的目的;同時,此類型農業模式下的病蟲草害防治,也不可使用傳統防治方法,而是要采取純粹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使農業生產成為一個穩定持續的過程??梢哉f,該農業模式是傳統農業生態本質的回歸,有力的推動了新形勢下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是尊重自然生態規律的真實體現;其核心本質是實現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和良性循環,其注重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均衡,而不是傾向于某一方面;而且,該農業模式在資源利用方面,也與當下的資源利用原則相吻合,即強調廣泛的資源利用,又強調平穩持續;所以說,該農業模式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兩者之間的關系由之前的水火不容轉變為共同促進、和諧發展,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發展。
二、綠色農業模式
所謂綠色農業指的是在生物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將其完美融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在農產品質量顯著提高的基礎上,使自然界的物質能量轉換通過生物技術來完成的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具體來講,該模式的關鍵在于通過對農產品的生產、儲存和加工運輸環節的有效管控,使農產品在農藥殘余、重金屬等對人體健康嚴重損害的幾率降至最低并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一般來講,綠色農業需具備改正幾個特征,一是利用物質與資源的原則必須是在滿足當下人們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時,確保我們的子孫后代也能永續利用,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切忌鼠目寸光,貪圖一時之快,小心大自然的報復;二是所發展的種植和養殖做到和諧發展、共同促進,整個模式下的物質能量轉換必須是在有利于生態均衡發展的原則下進行的,必須是有利于自然生態平衡優化的,必須是能夠推動整個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的;三是該模式下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必須是傳統農業技藝與當下高科技共同作用下的產物,要能夠兼顧質量和效益;四是在生產過程中的病害防治方面,必須是生產經驗與現代科技精誠合作才能夠完成,使產品既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也能夠實現當下生態保護的迫切愿望。
三、精準農業模式
所謂精準農業,是由全球定位系統、農田信息采集系統、農田遙感監測系統、農田地理信息系統、農業專家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等十大系統組成的新型農業模式,是近年來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如果離開了高新技術,此農業模式將不復存在??梢哉f,該模式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人類進入到數字信息化時代之后,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人類少投入多回報愿望的有效途徑。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已經提出精準農業的構想,但并未正式應用,直到九十年代才逐步開始應用,當時該農業模式所需的設備和技術雖然已經相對成熟得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整體上看,精準農業模式并未實現系統化和規?;?,仍處于研發試驗階段。為了在世界范圍內推廣該農業模式,美國于1992年4月組織召開了第1次精準農業學術研討會,這一概念第一次被世人所熟知并逐漸接受。而且,最近幾年,日韓等國都加大了對該領域的研究和投入力度,且在他們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從精準農業在我國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發展比較緩慢,但也逐步提上日程,在國家的863計劃中也已經加入了該方面的內容,中國科學院也將其列入知識創新工程計劃。
四、共生互利、資源多層次循環利用模式
該模式指的是區別于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在某一特定生態系統內,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能夠共同促進的物種組合在一起,使兩個物種能夠共同促進、共同生長,從而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如在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的稻田養魚模式下,水稻有利于將水溫調節至適宜魚兒生長的溫度,還可以為魚兒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時,魚兒的存在,又可以為水稻除草滅蟲、充氧和施肥,將雜草、浮游生物及光合細菌轉化為身體的一部分,可以說,水稻和魚兒之間實現了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兩者之間所形成就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達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再如秸稈還田轉化模式下的秸稈一豬一沼氣一農田一秸稈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良性循環,首先通過沼氣將包括污水及豬的糞便在內的有機物實現了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既避免了環境污染,又為人類提供了清潔能源,從而實現了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黨國英. 農業現代化 需要模式創新——關于建立“現代全產業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幾個問題[J]. 中國生態文明,2018(03):53-56.
[2]倪學志. 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生態農業的策略研究[J]. 經濟縱橫,2018(07):76-82.
[3]. 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J]. 吉林農業,2018(17):22-29.
[4]陳俊紅,田有國,龔晶,杜洪燕,劉哲.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行為實踐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04):567-575.
[5]朱月季,胡晨,李佳蓮.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盟國家農業技術合作模式研究[J]. 世界農業,2018(09):28-33+57+247.
作者簡介:孫斌(1980-5-)男,漢族,貴州盤州市,本科,職務:辦公室主任,職稱:技術員,研究方向: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