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勇吾
蘋果公司最近采取了高管層重組和人事變動措施,并重新調整在服務、人工智能、硬件和零售部門的優先度,以期減少對iPhone手機銷售的依賴,將公司增長引擎轉移到服務和潛在的變革技術方面。這種轉變意味著蘋果正努力從一家由iPhone驅動的公司,轉變為一家服務公司。
攀上萬億市值對于蘋果公司來說,就像是黃粱一夢。2018年8月蘋果成為美國歷史上首個全球市值超越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不過,還不到半年,殘酷的現實就讓蘋果低下了高昂的頭。
2019年1月2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致信給投資人,宣布調低第一財季業績展望。蘋果“官宣”營收可能不及預期的背后,是iPhone這棵搖錢樹的褪色,創新的疲弱與高價策略的失效正在向蘋果發起一場世紀攻勢。
為此,繼騰訊、阿里巴巴、聯想、小米等巨頭相繼調整組織架構后,蘋果公司開始重組管理層。2019年2月19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最近采取了高管層重組和人事變動措施,并重新調整在服務、人工智能、硬件和零售部門的優先度,以期減少對iPhone手機銷售的依賴,將公司增長引擎轉移到服務和潛在的變革技術方面。這種轉變意味著蘋果正努力從一家由iPhone驅動的公司,轉變為一家服務公司。
業績滑鐵盧?管理層變動
2019年的第二天,蘋果給人們帶來了驚,卻沒帶來喜。當地時間1月2日盤后,蘋果近20年來首次下調了自己的業績預期,預計2019財年第一季度營收將為840億美元,而在60天前,蘋果官方給出的營收指引還在890億?930億美元之間。
通訊專家項立剛分析稱,蘋果的跌勢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因為4G時代已經過去,5G時代尚未到來,世界大勢就是手機銷量下滑。另一邊,蘋果產品自身的競爭力也在下降,一方面在于沒有創新的亮點,另一方面在于價格高企,性價比不足。而在蘋果十分重要的中國市場上,整體手機銷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處于上升的狀態,這就意味著曾經的華為、小米以及OPPO、vivo已經從搶占中低端市場向搶占中高端市場進發,被搶市場份額的企業就是三星和蘋果。
蘋果最近受到關注的人事調整,主要涉及11人高管團隊中的兩個位置:一是零售事業的負責人阿倫茨(Angela Ahrendts)此前宣布將于4月離職,由掌管人力的奧布賴恩(Deirdre OBrien)兼任;另一個是2018年4月從Google加盟的占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晉升高管團隊,并開始負責?AI 業務。其中后者的調整其實發生在2018年12月。
此外,蘋果還裁減了200名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員工,并將高級副總裁埃迪·庫伊(Eddy Cue)領導的服務部門的大部分工程資源重新調配到好萊塢的節目制作上。
蘋果的這些調整,是針對現有危機的一種應對,但并不像外界描述的那樣大刀闊斧。
將這樣的調整形容為“重組”,似乎有些言之過頭。拿蘋果和其他科技巨頭做個對比就會很明顯。
2018年,中國兩個科技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先后進行了架構上的重組。騰訊通過公司史上第三次戰略升級,拆分和新建了多個事業部,希望借此將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跨向“產業互聯網”。而阿里巴巴方面,不僅創始人馬云退休,高管團隊也完成大輪換,公司各個事業群進行了升級。
與這兩家公司相比,蘋果目前的動作基本沒有涉及任何業務條線的調整。而且與蘋果自己上一次大規模的調整相比,這次的力度也差了很多。2012年庫克曾調整了包括iOS等核心業務部門在內的4名負責人,并對各業務組也做了重新分工。當時形成的11人高管團隊一直維持至今。
成也iPhone 敗也iPhone
iPhone是蘋果的榮耀,也是蘋果的軟肋。多年來,iPhone一直是蘋果公司的主要賺錢工具,2019財年第一財季,iPhone占蘋果公司總銷售額的61.7%,而Mac和iPad的銷售額僅占到了總數的16.8%。但隨著iPhone銷量的下滑,2018年11月,多家iPhone零部件供應商都削減了銷售預期。
實際上,蘋果并不是剛剛意識到iPhone的問題所在。過去幾年,蘋果一直在努力拓展營收來源,降低對iPhone業務的依賴。在Mac和iPad市場同樣陷入停滯的情況下,可穿戴和服務營收就成為了蘋果的戰略重點,2018年第三財季蘋果服務業務營收突破了100億美元,同比增長19%。這一業務已經成為蘋果的第二大營收來源,為蘋果貢獻了13%的營收。
不過,服務業務的急劇增長顯然還無法抵消蘋果對iPhone業務的極度依賴。即便是在同比下滑15%的情況下,iPhone依然為蘋果貢獻了61.7%的營收。
2014年5月,阿倫茨的到來更是助推了iPhone對于蘋果的重要性。在奢侈品Burberry 當了7年的CEO,這位零售行業的女將,自然熟悉如何讓蘋果最好賣的產品賣得更好。在蘋果的5年時間,阿倫茨將線下零售做到了行業的極致。
2017年,蘋果商店每平方英尺可以賣出5546美元的產品,這個數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零售店都要高,甚至超過珠寶商店和汽車銷售中心。
在庫克請來阿倫茨的當年,iPhone的收入沖到了511.8億美金,占比將近70%。
在這樣的成績下,阿倫茨依然離職了。“她負責的零售業務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依賴?iPhone 等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一名前財富50強公司的高管對此解讀:“她也許終于意識到,自己能做的有限。在iPhone 缺少創新的情況下,靠什么吸引人來店里購物?”
蕭規曹隨的庫克
2018 年?10 月?5 日,喬布斯離開我們的世界7年了。10 月?5 日當天,蘋果CEO 庫克發微博悼念喬布斯?:“我們懷念他,每時每刻。”此前的?8 月,喬布斯一手創立的蘋果成為首個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并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喬布斯離世時,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3000 億美元。從公司成就上看,在繼任者庫克的領導下,蘋果實現了無與倫比的商業成功。
不過與此同時,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帶給用戶的顛覆性體驗越來越少。蘋果每年的新品發布會已不再是科技圈的盛事,發布會后的吐槽聲往往多于贊嘆聲。近幾年來,在國內各大蘋果官方旗艦店,新品發售前一天果粉徹夜排隊的景象越來越難見到。業界普遍認為,靠創新開創一個時代的蘋果,已在創新上陷入泥淖。
喬布斯是蘋果的傳奇人物。蘋果在他的帶領下,先后顛覆了個人電腦、網絡音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個全新的市場領域,而后通過革命性的新產品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每當蘋果在一個市場陷入增長停滯時,喬布斯總能發現下一個市場,給蘋果帶來新一波增長推力。
然而,他在2011年就已經撒手西去,無法為蘋果找到iPhone之外的新增長領域。與喬布斯的前瞻性視野相比,庫克更像是一個高效的戰略執行者。在他接管蘋果的8年時間,庫克將iPhone的商業價值和銷售業績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卻始終無法給蘋果找到新的風口。
庫克在蘋果公司雖然遵循著“去喬布斯化”的歷程,但是在大多數時候依然扮演著蕭規曹隨的角色。比如喬布斯曾經說iPad的尺寸不能再小了,蘋果后來有了iPad mini,而喬布斯對大屏手機的厭惡,在庫克時代也被輕易地拋棄了——現在甚至有了雙卡雙待的iPhone,很難想象喬布斯會如此去迎合市場。
2018財年蘋果研發投入為142億美元,同比增長23%,這個數字是10年前的10倍。不過在全球科技公司中,這一投入排在第六位,位列三星、谷歌、微軟、華為和英特爾之后,盡管蘋果的營收和利潤是這些公司的數倍。這還是在蘋果大幅提升研發預算的情況下,直到2017年,蘋果才進入這個研發投入榜的前十名。
實際上,蘋果從2015年才開始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即便如此,蘋果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也是各大科技公司中最低的,2018年只有5.4%。而其他科技巨頭這一比例至少都在15%以上,甚至超過20%。2014年的時候,蘋果的研發投入只有45億美元,那一年谷歌的投入是80億美元,而剛剛開啟戰略轉型的微軟的投入是104億美元。
在喬布斯離去之后,庫克忠實地繼續推進現有的業務,借助iOS的平臺優勢,將iPhone的業務營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當iPhone終于遭遇增長瓶頸的時候,蘋果卻遲遲無法找到一個新的風口,開創一個新的市場。盡管蘋果持續致力于增強現實技術、自動駕駛汽車和醫療保健領域的項目,但尚未在這些領域發布主要的新產品。蘋果的一些新產品,包括Apple Watch、AirPods和HomePod等,其表現也是喜憂參半,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具備iPhone的定價能力和出貨能力。
未來從硬件向服務轉型
在2019年1月CNBC的《瘋狂金錢》節目中,庫克接受主持人的采訪時表示,會“以長遠眼光管理公司”。蘋果開發了硬件、軟件和服務進行整合并取得了成功,現在蘋果擁有龐大的活躍裝機基礎、行業內的最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所以,“能從產品業務中創造源源不斷的收入。”2010年的時候,蘋果在這方面的收入僅有70億美元,而在2018年這一金額超過了410億美元。庫克表示,“要在2020年把服務業務收入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高一倍。”
12年之前,隨著第一部iPhone手機橫空出市,蘋果開創了智能手機的先河,引得其他手機制造商爭相效仿。而12年之后的今天,不僅是蘋果,智能手機生產商集體遭遇硬件市場“天花板”,在硬件創新方面已再難突破。
在當前硬件價值和估值都在下降,而服務價值和估值都在提升的時代背景下,蘋果重心的改變,既是對現實的妥協,也是一次主動的變革。
摩根士丹利一直看好蘋果服務業務的前景,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的摩根士丹利樂觀分析稱,服務業務收入在2020財年將達到500億美元,占據蘋果未來5年總收入增長的60%,而王牌產品iPhone在過去5年提供了收入增長的85%。
蘋果表示,其目標是到2020年在整個平臺上擁有5億付費訂閱用戶,高于當前的3.6億。為實現這一目標,蘋果2019年將投資逾10億美元來制作原創節目,邀請到好萊塢一線演員和工作室加盟。蘋果已考慮將視頻捆綁到每月的訂閱服務中,其中還包括云存儲服務。
加大服務類業務的比重,移動支付、音樂和視頻等虛擬業務的增加,不僅能改善蘋果的現狀,也是提高既有iPhone用戶黏性的一石二鳥之策。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數據顯示2018財年蘋果的營收高達2656億美元,而服務業務占其整體營收的比例只有14%。更為重要的是,蘋果的服務業務十分依賴iPhone作為依托,一旦iPhone徹底沒落,一切都將成為空談。
中國新時代 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