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陳云,從20歲入黨起,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一生。
孤苦少年發奮圖強
1905年6月13日,陳云出生在上海青浦練塘鎮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2歲喪父,4歲喪母,由舅父廖文光撫養長大。
陳云8歲那年,舅父送他去私塾學文化,接受啟蒙教育。后又到練塘貽善初小、青浦乙種商業學校讀書。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回家幫舅父做家務。一心想繼續讀書的陳云,愿望終于實現,在練塘公立國民顏安小學校長杜衡伯的保薦下,陳云免費去顏安小學高小部讀書。班主任張行恭老師對陳云思想的影響極大,張老師是位思想進步的愛國人士,經常向同學們講述近代歷史故事,如林則徐虎門銷煙,譚嗣同舍生取義,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等。
“五四運動”爆發后,青浦與全國一樣,反帝愛國運動風起云涌。在張老師的帶領下,陳云與同學們組成童子軍、救國十人團和宣傳隊,上街游行,號召大家堅決不當亡國奴。通過這次反帝愛國運動,陳云立志報國的思想逐漸萌發。
這年夏天,陳云高小畢業。因不愿加重家庭負擔,不再繼續求學,回到家里繼續幫舅父母做家務。班主任張行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于1919年12月8日帶著14歲的陳云離開家鄉,介紹他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做學徒。從此,陳云走上革命道路。陳云在晚年對女兒陳偉蘭說:“如果當時沒有到上海,沒有到商務印書館,不當工人,就沒有機會接觸中國共產黨,就沒有這一生?!?/p>
在革命的洪流中錘煉
陳云在商務印書館總發行所當學徒時,發行所的營業時間是早上8時到晚上8時,長達12小時。晚上工友們休息了,陳云卻不顧身體勞累,去補習中文和學習英文,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看書。臟活累活樣樣干,從不吭聲。陳云很快熟悉了業務,能用英語與外國人做生意。他為人謙和,做事有主見,又能幫助同事,很受師傅和職工的信任和稱贊。只當了兩年學徒的陳云,他就被店方提前一年升為店員。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工人階級最為集中的上海誕生。“五卅運動”爆發后,商務印書館的廣大職工懷著對帝國主義的極大憤慨,投身到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浪潮之中。為了支援罷工工人,陳云不僅把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工資捐了出來,還組織一些青年工人上街動員和宣傳募捐。后來,他被推舉為印刷所的罷工委員長,領導了商務印書館的工人罷工斗爭。
陳云在罷工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堅定革命意志和出色組織才能,引起商務印書館黨組織的高度重視。罷工勝利后,1925年八九月間,20歲的陳云,經商務印書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董亦湘和發行所第一位黨員惲雨棠介紹,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陳云說“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的一套,而要專干革命”,立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堅守信仰不動搖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陳云經歷了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
在血雨腥風的革命時期,陳云堅定理想信念,不怕犧牲、不畏艱險,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組織賦予的使命。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陳云始終堅定信仰,以黨和國家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經濟恢復時期,陳云不顧身體虛弱,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領導中財委靈活運用政治和經濟的手段,發展生產,統一財經,評定物價,起草“一五”計劃,打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基礎。
陳云對自己選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篤信終生。1995年4月10日下午14:04分,陳云在北京醫院去世。當天上午,在生命彌留之際,還吩咐身邊工作人員要繳納黨費。去世后,根據他的遺言,把大腦和器官捐獻給醫學解剖。
陳云說:“一個愿意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共產黨員,不僅應該為黨在各個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奮斗,而且應該確定自己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觀?!币敖K其一生,為他的信仰的實現而奮斗到底”。(來源:《學習時報》,作者系陳云思想生平研究會副會長、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