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剛
本欄目由貴州省律協勞動專業委員會提供專業的法律支持。貴州省律協勞動專業委員會是貴州省律師協會下屬專業委員會,擁有貴州省屬34名律師,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如果有相關的法律問題,讀者可撥打“維權熱線”——18685377642,也可以在【晚晴雜志】微信公眾號留言,《晚晴》雜志與貴州省律師協會下屬專業委員會為您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
案情簡介:
最近,公安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在公安部統一指揮部署下,遼寧、江蘇、廣東等地公安機關密切配合,浙江公安機關成功打掉了一個以海外醫療旅游名義實施詐騙的犯罪集團,依法查獲涉案人員130余名,凍結涉案資金7000余萬元,破獲案件2000余起,涉案金額近10億元。
受害群眾王女士報案稱,她被該犯罪集團以免費出國旅游的名義誘騙后,在國外參加了所謂的高端體檢和治療,并多次購買了名為“癌盾”的藥品,先后被詐騙600余萬元。權威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該名為“癌盾”的藥品的主要成分為青花素與番茄紅素。青花素與番茄紅素在國內屬于保健品范疇,根本起不到抗癌的作用。
據警方調查,近年來此類誘騙我國公民赴境外檢查身體、治療疾病進而實施詐騙的案件頻頻發生。很多犯罪團伙專門尋找高收入、高消費的老年人,再以免費豪華旅游名義誘騙受害人到海外醫院進行體檢,虛構體檢報告,謊稱受害人系患癌高風險人員,最終誘騙其接受海外治療、購買昂貴“藥品”,進而實施詐騙。
律師說法:
在海外醫療旅游騙局中,與消費者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通常是旅行社、中介方與醫療服務提供方(如醫院)。其中,消費者與旅行社或中介機構簽訂的合同屬于旅游服務合同,旅行社、中介機構的主要義務是向旅游者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旅游服務,包括按約定提供服務內容和保證旅游者人身財產安全兩方面。中介方有向消費者如實告知就診的海外醫療機構相關信息的義務。如果故意隱瞞與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基于不同的理論基礎,同時受國家財力或其他國情因素的影響,各國關于刑事被害人國家救濟的對象、范圍、方式、期限等程序規定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再加上由于醫療機構位于境外,我國相關部門的監管難以全面覆蓋,不法企業相對容易鉆空子。因此,消費者一旦在海外醫療旅游中出現糾紛,事后維權成本通常較高,維權難度相對較大。
法律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律師提醒:
1.老年消費者面對各種免費赴海外旅游體檢的項目,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免費項目中的陷阱。選擇正規的中介機構,同時要求對方出示國外醫療機構的授權證明,在合同中對中介的違約責任進行明確約定。保存好就診記錄、消費單據等。
2.不要輕信海外體檢醫療檢測結果,對有異議的,要檢查復核,防止被騙。
3.不要盲目迷信進口保健品、藥品的藥效。確有疾病的消費者,要征求醫生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