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輝
摘 要:土壤肥料科學在傳統農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區土壤資源在現實使用環境中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和相關的肥料,具有良好的土壤條件再配合有機物分解的營養成分才能更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業可持續發展;地位和作用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是農業生產,所以國家不得不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而土壤和肥料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確保土壤和肥料均衡發展,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土壤肥料
土壤是有裸露在地表的巖石礦物經自然和人為因素作用后,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反應轉化而來的產物。但其在物質組成、內部結構、生物性質和巖石礦物等方面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水分)及氣體三項物質組成的,其中液體和氣體存在于土壤空隙之中。固體物質主要包括礦物質和有機質。土壤水分中含有多種無機、有機離子及分子,由此形成土壤溶液。土壤中氣體的物質種類與大氣相似。
土壤的成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聯系、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土壤肥力的。按體積百分比計算,疏松肥沃的表土為:固體物質和孔隙各占50%左右,在固體物質中,礦物質約占45%,有機質則小于5%;在土壤孔隙中,水分與空氣各占50%左右。肥力較低的土壤,一般孔隙的體積較小。
二、施肥的意義
施肥的意義在于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特別是有機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經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質,能改良土壤結構,使其疏松綿軟,透氣良好,這不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士梢怨┙o微生物活動需要的速效養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動,促進有機肥料分解,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機酸,這就有利于土壤中難溶性養分的溶解,更好的培養地力,改良土壤。
三、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
土壤中有機質是地球生命中能量交流的庫容。肥沃的土壤可以起到持續的協調作用,并且能夠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使作物生長正常,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并且可以提高其產量。所以,肥料資源是農業可以進行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我國歷史上,曾大面積推廣種綠肥,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土壤養分供應較為平衡,土壤肥力得以維護與提高,糧食產量穩定增長。但近年來,由于農業生產與復種指數的提高,耕地質量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土壤基礎肥力與 20 世紀 80年代相比仍在繼續下降,各種農藥、化肥污染加劇等,已明顯地制約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想促進我國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制定修復計劃。應盡快組織相關部委,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為依據,根據污染區域、污染物類別以及污染程度制定修復計劃。突出重點,研究修復技術體系。建議由農業部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組織全國范圍的優勢科研單位聯合攻關,研究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體系。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政策和法規。參照德、英等國污染控制和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制定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防止土壤污染情況惡化,把治理土壤污染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的國情,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徑,維持并提高土壤肥力。
四、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土壤——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面對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正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因此要想保證這些就就要從最基本的做起。可持續的農業應該能夠維護土、水資源和動植物的遺傳資源,使環境不退化,技術上應用適當,經濟上能維持下去,并能夠被社會所接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可持續農業也在不斷提高與完善??沙掷m農業的核心是以當代科學技術為基礎,以持續增長的生產率、持續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續協調的生態環境,以及持續利用與保護的農業自然資源為目標,以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為宗旨,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經營方法來管理而建立的一種農業綜合體系。其中持續提高的土壤肥力不僅是基礎的基礎而且是各種持續關系的紐帶。我國地少人多,人均占有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數量有限,要解決好糧食問題,就必須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在我國有限的耕地中,中低產田占60%以上,其中養分貧瘠是最為普遍的問題之一,加上施肥技術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作物產量的進一步提高。因而,作為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的土壤以及與之密切關聯的土壤肥料學的發展,對可持續農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相關肥料——部分肥料溶解后,可以增強土壤深處供肥的能力,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更有與農作物的吸收和醫用;可以促進種子的發芽和生長,放入肥料后,能保證養分不易被丟失,有利于耕種農作物的根系生長發育,為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有機肥中不但有氮可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和養料,微生物通過活動加速有機質的分解,豐富土壤的養分,改良土壤的環境。
五、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保護耕地面積,完善耕地保護法:保護耕地面積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很重視土地的管理,已經頒布了相關的立法——耕地保護法。耕地保護法只要是在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中產生的,由土地法律規范給予確認的具有權利和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合理的完善法律體系是保障耕地資源的重要前提。
2.使用新型化肥,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經發明出新型的化肥即微生物化肥,使用微生物化肥,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時還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搞好農田環境污染監測,運用新技術手段對科學施肥和農作物進行檢查布局規劃,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更好的保護農田。除了用微生物肥料之外,還應該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就是按照目標產量、作物需肥規律、土壤養分含量和灌溉施肥特點制定施肥制度,包括施肥量、施肥次數、施肥時間、養分配比、肥料品種的制度,這樣可以很大的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3.加強對土壤肥料的監測和研究:部分地區使用的肥料過意單一,很多農業生產者不結合當地的土壤特點盲目的施肥,導致土壤遭到破壞,對此應該加強對土壤肥料的監測和研究,根據實際問題情況,找出適合施灑的有機肥料,保證土壤的優良性,國家要建立肥料效益試驗網絡,實時地掌握土壤內部氮鉀磷的分布狀況和對作物增產所產生的作用。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為全國范圍內資源的共享提供有效的數據資料。
六、結語
要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就要認識到土壤肥料的重要性,針對其中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對策,土壤肥料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合理開發農業資源,保護土壤資源,實行科學施肥,都可以為農業健康發展帶來促進作用,才能更好的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武艷. 淺談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問題與建議[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6(12):113-113.
[2]于嘉, 孫方媛, 劉麗微. 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與對策[J]. 南方農業, 2016, 10(21):244-244.
[3]周海鵬. 土壤肥料在農業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