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宇軒
一邊是創業者崇尚的“拼搏與奮斗”,一邊是員工對勞動權益的合理維護,“996”工作制話題在當下應有其更深遠的思考。
2019年1月17日,有贊在公司年會上宣布實行“996”工作制度,即正常工作時間為早上9:30到晚上21:00,遇到緊急項目時,一周工作6天。這直接拉開了2019年互聯網公司“996”工作制討論的序幕。
2019年3月27日,有部分程序員在全球性代碼托管平臺GitHub上,制作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以此抵制互聯網公司的 “996”工作制。此舉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員響應。“996.ICU”意為“工作‘996,生病 ICU”。截至4月10日,“996.ICU”項目就已經有96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
由此,關于“996”工作制的討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從程序員到互聯網運營,從小員工到公司最高層,包括馬云、劉強東在內的互聯網名人也悉數登場,發表自己觀點。
有人心存怨念,有人甘之如飴;有人口誅筆伐,也有人左右為難。
那么,辛勤工作與快樂生活真的只能二選一嗎?
“996”工作常態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笑話: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招聘了一位來自日本的研發主管。日本主管上班第一天對部門同事說:“我在日本是有名的工作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節奏。”一個月后,這位日本主管辭職了,臨走時留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2018年,全國總工會開展的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迫使職工超時加班現象較為普遍,每周工作超過48小時的職工占21.6%,僅有44%的職工表示加班加點按勞動法規定足額拿到了加班費或安排了相當時長倒休。
滴滴出行此前發布的全國加班大數據報告顯示,加班程度Top 5的行業分布是互聯網、金融市場、文化傳媒、房地產和教育行業;北京高居全國加班時長榜首,傳說中的后廠村(中關村軟件園,聚集了200多家IT互聯網公司)是全國加班最嚴重的區域;北京工作日下班最晚的公司Top 5是京東、騰訊、58同城、奇虎360和滴滴,這些公司的平均下班時間都在22:00以后,京東甚至到了23:00以后。
某網絡招聘網站針對近日刷屏的“996.ICU”征集了11024名職場人的調研內容,結果顯示,八成白領加班是常態,從來不加班的白領僅占18.05%,超七成白領無償加班;汽車制造業加班最嚴重,房地產/建筑業無償加班最為兇猛,反映加班沒補貼的白領占比達86.31%。
調研結果還顯示,“996/995”工作制度正呈蔓延之勢,有17.18%的白領表示公司實行了“996/995”制度,還有22.48%的白領反映所在企業有這個意向。
不論是企業主還是普通員工,“996”的無奈、不滿、調侃和鼓吹背后,任何一方都能捕捉到一絲潛藏著的社會層面的普遍焦慮感。
在山東某商業公司上班的李洋先生對這種焦慮感受尤為深切,“規定正常上下班,可是加班是常事兒。不加班,怎么把項目做好?”
對于“996”,李洋直言,要看給的工資到不到位,因為生活壓力大,偶爾加班也無妨。他說,高薪讓人興奮,讓人心甘情愿地加班。
1995年出生的吳希是一名設計師,最近剛換了工作,之前工作就是“996”,月薪8000元,不過要達到全勤績效才能拿到全額工資。
“每天要7點起床,晚上10點到家。睡覺?忙的時候凌晨2點能睡覺就算早的了,累到受不了。”吳希表示,單位安排的工作量考核逼著你“自愿”去加班,加班費就別想了,而且如果完不成工作量,績效工資就沒有了。
在一家在線旅游公司僅僅入職3個月的安妮說,“我不排斥‘996,但很多情況下權利義務并不對等,加班很少會有報酬,但你也不敢拒絕。在今年的形勢下,這份工作你不做,隨時會有人來頂替你。”
“996”工作制涉嫌違法
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沒有付出超常的努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現在馬云已經功成名就,但他表示自己的工作時間仍是 12×12(即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12個月都是如此)。但是,創業者或者企業家可以這樣要求自己,但如果以此要求全體員工,則顯然并不妥當。
企業享有安排員工加班的經營自主權,但前提是必須在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下,進行合理安排。
從法律層面看,“996”工作制確實違反了我國勞動法的規定,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根據《勞動法》規定,按照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計算,早上9點上班,一般中午休息1小時,員工下班時間應為18點;若晚餐休息時間按1小時計算,19點到21點的時間即為當日的加班時間。
這么算下來,按“996”工作的員工在周一至周五每天均需加班2小時,周六加班10小時,每周的加班時間遠超過了勞動法的上限。也就是說,若公司強制實行“996”工作制度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對于違反法律規定強制要求的加班,勞動者有權拒絕。可以向勞動執法部門舉報,也可以提起勞動仲裁。
但是,勞動仲裁的現實可操作性很差,幾乎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提法”,除非是不想在這個企業繼續工作下去,索要賠償離職,否則只能忍耐。
“沒有一家公司會硬性規定加班,都是讓員工‘自愿加班。”在互聯網公關公司工作的黃萌說。加班時長在很多公司都是考核和升遷的重要指標,“公司領導經常會提拔重用那些‘樂于加班奉獻的員工,而那些不加班的員工則會被貼上‘不努力‘沒責任心的標簽,從而影響到自身的前途。”
另外互聯網企業還會將員工的底薪或者基本工資定得很低,不少企業干脆用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作為員工的基本工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員工按時上下班的話,那么就只能得到微薄的底薪或基本工資而勉強維持生計,要想多掙就必須超時加班。
不過,在加班費方面,互聯網行業比其他行業強多了。互聯網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區域,因而加班,甚至是“996”工作制都是一個長期的剛需。而且,企業給員工支付的高薪,某種程度上涵蓋了企業所支付的加班費用。在一些大的互聯網企業,較少出現員工怨言,原因就是高昂的福利待遇。因而,很多人都熱衷于“自愿加班”。
這讓加班受益成為一種“潛規則”,也讓“996”成為沒有人敢率先打破的“囚徒困境”,或者打破規則付出的隱形代價巨大,讓員工不敢“越雷池一步”。
“996”為何洶涌而來
其實“996”工作制一直存在,但為什么最近被大家如此熱議,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呢?
這與2019年互聯網寒冬,年輕人整體面臨更嚴苛的職場環境有關。
互聯網觀察家葛甲表示,大佬們力推且自認為正確的“996”,只能證明互聯網行業的高利潤率盛宴已經接近尾聲,他們已經越來越難從用戶那里獲得高額利潤了。但是高增長還得繼續,于是只好把目標投向了員工身上,敦促他們接受“996”以便企業產出更高的效益。把這次的互聯網大佬對“996”的集體力捧,稱之為互聯網行業告別黃金時代的最后呼喊,是恰如其分的。
近年來,互聯網產業輪替極為迅速,每幾年都有大批企業積極涌向投資風口,占領市場成為最重要任務。很多風口上的企業,營收每個月翻一番,人員半年膨脹10倍,這種情況下,寧可管理混亂,甚至給“996”加班費或高薪,也要極速發展。
在這時期,“北上廣”的每個咖啡館里,都充滿了言談中動輒上千萬項目的創業者們,他們看不起那些朝九晚五的“失敗者”,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在財富或想象中的財富上。
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行業似乎進入了寒冬。互聯網在高速增長時,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可是一旦停止增長,一直掩埋在深處的各種問題就爆發出來了。
紅利漸失,轉型壓力加劇,過去加入創業公司后等待公司上市股權套現的回報模式更難實現,而就工資而言,員工的回報感也在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保證利潤持續增長,就不得不舉起刀,進行精兵簡政。砍掉一些虧損業務或雞肋業務,裁掉一些冗員,同時讓剩下的員工做更多的工作,期望讓更少的人創造更多的收益。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他們認為行業形勢不好,公司有滑坡的跡象,所以要盡可能收縮支出,同時還想比以往有更強的戰斗力。所以,一邊裁員,一邊實行“996”延長工作時間,這無疑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996”未來啟示
對于企業來說,行政上宣布實行“996”或許不是領導的執念,而是在經濟和項目周期壓力下迫不得已的決定。然而,輿論的洶涌程度遠遠超出了互聯網大佬的最初想象。
這從反面證明了,企業管理者與普通員工之間其實存在著不淺的觀念鴻溝。
企業如果過度依賴于員工加班,也可能抑制管理上的改進動力。此輪“996”工作制引起程序員們的集體抵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企業的管理、經營模式,并未能跟上人力成本提升的現實。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未必是好事。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很多企業都面臨生存考驗,企業的焦慮可以理解,但緩解焦慮的方法不是讓員工加班越多越好。強制推行“996”,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助長“磨洋工”的頑疾。因此,與其總把“996”掛在口頭上,不如轉變觀念,謀求共贏。“奮斗”二字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靠強制“996”,而應當靠先進的企業管理和高效的激勵手段。我們的企業不僅要依靠員工的汗水,更要激發員工的靈感;不僅要讓員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發員工更高效地工作;不僅要靠加班工資的激勵,更要讓家人的陪伴、身體的健康、意義的飽滿也成為工作的獎賞。
其實這樣人性化管理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就是憑借這樣的管理深得員工民心。
扎克伯格不提倡長時間的工作,因為長時間不等于高效率,他認為一天真正專心工作的時間也就是四五個小時。員工每天的狀態都無法保證,狀態不好的時候就應該補充休息的時間,狀態好的時候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也可以。和壓榨員工的很多企業不同,他更強調員工要休息,正是這種彈性大、關心員工的管理更讓人感到欣慰。
一邊是創業者崇尚的“拼搏與奮斗”,一邊是員工對勞動權益的合理維護,“996”工作制話題在當下應有其更深遠的思考。當前中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管理也需要逐漸樹立結果導向、效率導向,進行更加文明、高效和人性化的時間安排。
因此,在未來,如何更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員工獲得感,應成為企業思考的命題。我們期待,拼搏奮斗、快樂勞動、幸福生活成為新時代勞動者的美好圖景。
中國新時代 201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