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卉 張萌
本文主要以淺析校園文化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為主要依據,從熏陶與感染的作用、心理調節作用、人格塑造作用這幾點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為保證高職生思想道德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引言:實際上,學生思政同校園文化密切相關,能夠說,校園文化可以給學生思政教育提供有利條件,推動其穩定發展,而學生思政教育也會幫助校園文化改造,保證校園文化健康發展。基于此,在目前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形式非常嚴峻的情況下,加強校園文化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勢在必行,促使校園文化的多樣性與群體性全面發揮出,加強學生的榮譽感與歸屬感,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主動接受思政教育,從而提升高職學生思政教育水平。本文主要分析校園文化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體如下。
1.1熏陶與感染的作用。優良的校園文化能夠有效感染并熏陶高職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品格,進而推動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事實上,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不能采用強行灌輸的方式,需通過生動的情境與美好的形象進行感染,讓校園中的一草一木都充滿求知與育人的氣息,全面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與感染的作用,進而讓學生接受校園文化的洗禮。
1.2心理調節作用。實際上,高職學生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三觀樹立的主要時期,該階段中的學生多少都會有不解,若是不能及時優化,極易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出現思想問題。而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切實豐富學生精神世界,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減輕負面情緒,幫助他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學習,進而營造良好的心境。
1.3人格塑造作用。對學生人格塑造來講,校園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這主要因為學生長時間處于校園中,個人意識一定會受到校園文化影響。通俗的講,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校園文化熏陶及引導,而人格塑造與人際交往也是學校十分注重的內容,如此,學生一定會受到陶冶與啟迪,進而提高學生責任意識與自豪感。此外,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展現個人天賦,學生在活動中不但能夠提高自信,還能加強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承受力,為其之后全面發展做鋪墊。
2.1增強物質文化建設。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與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各高校招生規模越來越大,一些高職院校也開始了校園物資文化建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校園物質文化不僅包含環境,還包含各類基礎設施,為此,相關人員需做好相關建設工作,其是反映學校辦學與管理水平的關鍵,對于廣大師生的引導與熏陶作用也十分顯著。為此,高職院校需從下述幾點著手:第一,增強校園環境建設,合理布設院校整體環境。校園中的各類裝飾與建筑等能夠彰顯校園特色,并賦予其文化內涵,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第二,注重學校優秀傳統,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校文化內涵,加強他們對學生的責任意識;第三,優化學校各類設施,全面發揮活動中與各個社團的作用,組建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綜合素養。基于此,才會把校園環境的育人作用全面發揮出,將校園物質文化同教育功能有機結合起來,進而確保告知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序開展。
2.2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若想實現長遠發展,高職院校一定要注重制度文化建設,基于此,才會有效提高學校內部管理效率,給校園文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對于高職院校來講, 制度建設不單單是科學民主管理的展現,還是學校辦學理念、精神以及宗旨的直觀展現。一般來講,制度文化建設需從下述幾點著手:第一,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哪所學校都需要依靠人來執行,在目前以人為本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一定要嚴格遵守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制度。第二,確保制度的先進性。制度建設需要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一般為了確保制度實行的實效性,該制度都會相關規定,并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轉變。但需注意的是,在實踐中經常出現制度問題,或是受時間影響,制度落后,這便需要有關工作人員做好意見征集工作,不斷完善校園制度,確保制度的先進性與實效性。
綜上分析,對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合理應用校園文化十分重要。其不但是保證學生塑造良好人格的基本條件,也是推動學生日后全面發展的根本要素。為此,相關教師需給予校園文化高度重視,通過切實可行的方式,將其存在的實效性全面發揮出,為我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做鋪墊。
(作者單位:1.江西九江職業技術學院2.江西九江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