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杰
漢語作為二語習得教學存在很多難點,主要集中在語音、詞匯、語法和漢字的各個要素層面,針對不同的要素教學,有不同的教學對策。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有關漢語的研究也日益蓬勃,漢語作為二語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語音,詞匯,語法,漢字。這些問題存在一定規律,不同國家的偏誤不同,有一些是公認的難點:有如聲調和漢字,就成了漢語作為二語習得中的研究重點。
要想了解漢語作為二語習得的情況,首先就要了解二語習得本體,第二語言習得是指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方法或途徑。魯健驥發表于1984年的《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一般作為二語習得的開端,由此看來,對外漢語學科的研究仍舊是一個年輕的學科。
語言學習有不同的要素層面,雖然語音、詞匯、語法、語用、漢字都很重要,但學習對象的不同也意味著對各個語言要素的研究側重不同,所以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這些要素學習上的偏誤也不盡相同。
3.1 語音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語音教學是首要問題,其難點主要有三個:聲韻母和聲調,學生出現問題較多的是聲調,因為聲韻母學習上,只要正確認識了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是可以掌握的,從漢語橋上各個國家優秀的漢語學子們的演講中可以看出。
所以聲調就是一個難關,它的難在于其獨特性,和世界上的其他語言不同,漢語中的聲調有區別意義的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漢語的優勢,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四個聲調有自己的音高,還會隨著語流音變發生變化,大部分中高級水平學生出現“洋腔洋調”的原因就在此。
語音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對較難易錯的偏誤采取逃避措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予以重視,尤其是加強上聲和陽平的訓練,而且漢語聲調在語流中經常出現變化,例如常見的上聲變調等,所以聲調訓練也可以結合語流進行,畢竟單字訓練在實際的聲調運用中有一定局限。
3.2 詞匯
魯健驥曾說:“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的中介語系統中,詞語偏誤是大量的而且幾乎是隨著學習的開始就發生了。隨著詞匯量的增加,發生的詞語偏誤也越來越多?!睗h語雙音節詞占優勢,雙音節詞大多又是由一個個語素構成的,留學生在掌握了一個語素之后,往往會因為對詞義的感知不周全而在選用具有相同語素的兩個詞或多個詞時出現錯誤。
對于韓國留學生而言,詞義,詞性,搭配,語用是詞匯學習中的難關。首先,詞義上有同形近義和同形異義,例如“世上”在韓語中是“世界”的意思。其次詞性上,漢語中除了基本的及物和不及物動詞外,還有各種詞性活用現象和大量量詞,這就讓詞匯學習更加困難。第三,在詞語搭配上,有些并非是一一對應的,例如“游泳”“踢足球”“打棒球”等動賓搭配中,漢語的動詞使用很豐富,而韓語則都是“??”。最后是語用方面,眾所周知,韓語中的敬語文化是一個特色,而受母語遷移的影響,留學生在使用敬語時,可能由于使用不當導致關系疏離。
3.3 語法
魯健驥(1994)以偏誤分析理論為依據,探究了語法偏誤在各種語法形式上的表現,并按偏誤的性質把它們分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四類。就我在韓國的教學經驗而言,首先在遺漏上,韓語的語法規則和漢語略有不同,他們的動詞在后,主賓在前,所以韓國學生在說動賓搭配句時候很容易遺漏動詞,因為在他們的思維里,動詞應該放后面。
誤加上,主要是加其他詞在謂語動詞前后形成重復,例如“人類吸煙的歷史長久,在這樣漫長的時間,吸煙是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人類愛好”中,句子的謂語動詞是“成為”,所以“是”用在這兒形成重復。
還有誤代上,由于對詞語的規則用法不甚清楚,所以會混淆兩個詞的用法,例如”會”,“可以”和“能”等,我所使用的韓語課本中將這些詞集中在一篇課文中,使學生很容易混淆。
亂序上,就是基本的語序規則沒有掌握清楚,導致出現偏差。留學生有很多語法的使用是違背規則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掌握語法規則的使用,或者對于規則的使用受到母語規則負遷移的影響,出現錯序現象。
3.4 漢字
漢字的難以書寫是受到公認的,在說起學漢語難的時候,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筆畫繁多的漢字,對于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還好,至少有漢字書寫的基礎,但是對于非漢字文化圈的成員而言,彎彎繞繞的漢字就像是一幅幅圖畫,他們在最初接觸的時候總是“畫”而非寫漢字,但是漢字又很重要,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字之一,保存了很多中國的文化遺產,象形字見形知義,形聲字見字知音,將文字的音義形三要素巧妙地融為一體,還有“舊詞新組使漢字的重復利用率很高,所以對于漢字的學習勢在必行。
4.1 語音
語音需要不斷的糾正,聲調則需要講清楚,像語法一樣,因為它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首先要根據不同國家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發音研究,然后做出教學上的側重調整。例如,針對韓國留學生,聲調難點在于將一聲和四聲混淆,一聲發成四聲,且音高不到位,糾正之后的音高問題是降不下去或者起不高,多為42或者52調。
4.2 詞匯
對于詞匯教學,應當結合情景和話題教學,不斷擴充詞匯量。首先詞匯教學不應該是單獨教學,應該將其納入語音和語法的練習中。因為漢語詞義多樣,所以語境教學會增加學生對各個詞義的理解。教師也應該提供多樣的語境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教會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判斷詞義。掌握學生可能出現的偏誤以后,教師還可以針對偏誤進行專門的教學和詞義的講解,將各個義項放在一起進行綜合教學。
4.3 語法
初級往往以練代講,但是首先要將語法規則講清楚,然后做典型例句的記憶,再進行多樣化的練習。將語法的時候也要注意,將各個出現的情況一一道明,避免因為教師的失誤導致的泛化現象,將例句和語法規則結合起來,點明常用語法的同時,也將特殊情況說明。
練習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內容的替換,以韓國學生為例,在第二課就已經學到了“也”,就是放在動詞前,主語后,后面學到運動時候,可以用“我也喜歡……”來進行替換,以舊帶新,將知識整合學習,學生才能不學后忘前。
在講易混淆的語法時候,還可以根據已有較高的偏誤率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從錯誤的案例中學習,進一步強化規則記憶。
4.4 漢字
每天練習一點點,重視筆畫順序,會使寫字變得簡單。韓國學生很多小時候有漢字書寫課,所以漢字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對于沒有學習過的學生,在相處中發展,剛剛學習時候總是在“畫”漢字,后來就讓他們按照書后面的筆畫來寫,會發現他們的寫字速度明顯加快,字體也趨于整齊,說明筆順教學對于漢字書寫有很重要的作用。
漢語教學的時候,很多人會采用語素教學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將語音,詞匯,語法和漢字等要素都區分開來,可以有重點的進行系統訓練,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各要素的學習規律,但是將各要素綜合講解,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的能力,而且通過對各要素的對比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