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摘 要]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支持完善,作為教育學專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學前教育專業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各本專科院校該專業的報考率逐年上升。技能類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針對幼兒歌曲彈唱和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同時這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國內學前教育專業中幼兒歌曲彈唱教學所存在的幾點問題,并分別從幾個不同方面提出優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歌曲彈唱;即興伴奏;技能;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7-0073-02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教育的啟蒙階段,對每個兒童都至關重要,因此,幼兒教師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重點在于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相較于理論類課程來說,幼兒歌曲彈唱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技能學科,以培養學生幼兒歌曲伴奏以及演唱能力為目的,是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與即興伴奏等各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和體現。近幾年,各大幼兒園和早教機構在招聘面試時,都相應增加了對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考核,可見,培養學生幼兒歌曲彈唱和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技能類課程設置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下面將分析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中幼兒歌曲彈唱教學所存在的幾點問題,并分別從幾個不同方面提出優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學前教育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的專業基礎差異大
當前,很多高職與中職類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頗受歡迎,相較于本科類專業院校,由于入學門檻較低,且專業就業前景逐年向好,因而成為了許多學生及家長的優先選擇,紛紛報考就讀。然而,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報考前都并非專業藝考生,因而在入學初期,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儲備非常薄弱,藝術素養良莠不齊,對鋼琴基礎彈奏或聲樂演唱更是毫無基礎,甚至有些學生可以說是絲毫提不起學習興趣,對幼兒歌曲彈唱和即興伴奏認識不到位,認為兒歌彈唱如同雞肋,可有可無,再加上教材的不完善和不科學性,更進一步加大了課程教學的難度。 ?(二)未形成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
幼兒歌曲彈唱是一門綜合類的課程,它不只與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舞蹈等技能課程息息相關,還在很多其他方面與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理論課程也有密切關聯。在當前許多已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院校當中,上述提到的幾門理論課程和技能課程都已分別開設,但由于課程設置模式過于單一、教學形式過于循規蹈矩等原因,造成了各門課程“各自為政”的局面,學生無法將其做出有效的聯系和整合,而音樂類的幾門技能課所用部分教材還是參考沿用了專業音樂院校的教學內容,專業技術知識過于煩瑣復雜,部分偏離學前教育技能教學實際,學生聽后一知半解,想提問卻又感覺無從問起,因而無法真正地滿足學前教育類學生的技能專業需求,致使大部分學生徹底完成各門課程的學習后,仍不知該如何靈活運用各項所學技能,許多學生在就業后仍須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摸索、練習和總結,無法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理論實踐結合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學前教育專業開設課程種類較多,同時也受實訓教室、實訓器材等硬件條件方面的限制,導致上琴實踐部分課時量相對較少,彈唱技能的理論與實踐課程難以同步進行,再加上音樂類課程的專業性太強、理論難度大,學生實訓練習時間跟不上,學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1]實訓課程無法得到充分的保證,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理論知識失去實踐的檢驗和支撐,造成學生在實訓課上會課時常常呈現出過度緊張的狀態,聲音發抖、手指僵硬、口手不一致、頭腦一片空白的情況屢見不鮮,個別學生甚至嚴重到無法順利完成課堂測試。當然,這也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實訓課程不足,缺乏練習,長此以往則極易形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除了實訓課程設置不足以外,學校課程設置與實地實踐教學的聯系也較少,學生還沒有真正到幼兒園去工作和實踐,在實際教學中造成了“學”與“用”的分離,對所學科目在將來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認識不足。
二、學前教育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合理修改和編寫適用于學前專業的彈唱教材
針對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參差不齊、教材有時不能完全適用的情況,有條件的學校和院系可以組織本校專業音樂教師團隊,學前教育教師從旁輔助,結合本校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對已有的幼兒歌曲彈唱教材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優化,甚至也可以自行設計和編寫校本教材,適當降低專業理論難度,提高教材內容方面對所有學生的適用程度,并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將幼兒歌曲教學與韻律活動或音樂游戲活動相融合,增強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改變單一課程模式,形成科學的教學體系
幼兒歌曲彈唱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科目,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鍵盤技能,嫻熟的演唱技巧以及豐富的肢體語言等缺一不可。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幼兒的真實心理狀態,有助于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能更好地設計、實施多種多樣的歌曲彈唱活動,基礎樂理、歌曲鑒賞等專業理論課程,則更進一步奠定了學生練習幼兒歌曲彈唱的基礎;鋼琴鍵盤技能是即興彈唱的基礎技能,主要涉及鋼琴彈奏的基礎知識,如指法、力度、手指靈活度、左右手的密切配合等;演唱在幼兒歌曲彈唱教學中也占據了重要地位,聲樂、視唱練耳等技能課程可以對學生進行基礎的演唱模唱訓練,幫助學生打好聲樂基礎,進一步了解幼兒歌唱器官的生理特點,學習掌握幼兒歌唱的訓練方法;[2]最后,由于幼兒歌曲彈唱針對主體的特殊性,形體、舞蹈等課程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在彈唱時能適當地加入舞蹈律動設計,增強對幼兒歌曲的感受力,提高歌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幼兒歌曲彈唱更具趣味性與吸引力。
因此,在實際教學的應用中,要打破原有的單一課程教學模式,將各類理論與技能課盡可能融合與滲透,每科教師在授課時都應有意加強與其他各科之間的聯系,運用實例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例如,在對幼兒歌曲《粉刷匠》進行彈唱教學時,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和分析,然后開始識譜、視唱,并伴隨打出正確的節奏,隨后開始進行右手旋律彈奏的練習,邊彈邊演唱,熟練后便可布置學生根據之前所學即興伴奏知識自行進行左手的伴奏編配,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全分解和弦三選一,盡量選用主和弦、下屬和屬和弦,編配完成后開始進行雙手合奏練習。在彈唱過程中,還要明確學生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特點,比如可以引導孩子在演唱過程中想象粉刷匠的裝扮、動作、工作場景等,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同時增加語言、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設計,適當為兒童設計加入些身體律動或簡單舞蹈,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從而最終完成對兒歌《粉刷匠》的彈唱。
(三)進一步增強課堂實踐、技能比拼、校外實踐
課堂實踐。在日常的技能課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對大量不同類型的兒歌進行伴奏編配、彈唱練習,注重伴奏能力與演唱能力的緊密配合,明確 “彈” 與 “唱” 的主次地位,加強學生彈唱的協調性,重視學生對幼兒歌曲伴奏技能的掌握,運用和強化對幼兒歌曲自彈自唱的綜合實踐,對一首曲目給予的練習時間要慢慢變短,對練習難度的要求也要做到逐級遞增。期末時則可以在班級內部設置一對一抽簽考核、展示,通過這種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彈唱實踐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
技能比拼。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內部定期舉辦兒歌彈唱比賽、文藝演出等,鼓勵大二、大三已有初級彈唱能力的學生多多參與,大一學生觀賽,并設置多種不同的賽制與環節,鼓勵參賽者自帶學生進行幼兒歌曲彈唱課程的全程試講演練,模擬課堂的各類突發狀況,全方位考核學生的彈唱實踐、兒歌教學與臨場應變能力。
開展幼兒園實地兒歌彈唱實踐教學活動。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該專業學生今后就業場所的單一性和固定性,入職各幼兒園與兒童教輔機構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就學校層面而言,應加強與當地各類正規幼兒園、連鎖幼兒教輔機構的溝通與合作,建立良好的用人關系,分時間段、分批次地組織安排大三臨近外出實習的學生進入實地開展實習,使學生能把在校學到的各類理論與技能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通過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親身體會,反思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更有針對性、更加實際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達到理論與技能在新一個層次上的進步與改變。
結 語
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從根本上掌握相關彈唱技巧,并懂得利用技巧來不斷提高自我的音樂審美能力與體驗感受,因此,要從技能優化與把握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美,并通過實踐導向來完成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學任務內容與過程。[3]另一方面,由于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規劃上不可生搬硬套,要通過研究高職院校自身教學條件和培養目標,積極探索具有高職特色、適應高職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彈唱技能。[4]
注釋:
[1]張春園.學前教育專業兒歌彈唱的現狀與教學探討[J].甘肅高師學報,2014(04):102.
[2]趙滄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的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15(01):243.
[3]普紅雪.淺析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幼兒歌曲的彈唱教學策略[J].北方音樂,2018(01):117.
[4]彭余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彈唱課程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16(09):115.
(責任編輯:劉露心)